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

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两界山)下解救出来后,第二天,师徒走到路上,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说:“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

第一次见到这个架势的唐僧,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胆量大,哪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量你不知。早早地放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叫你粉身碎骨。” 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你知是哪六人?原来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六个毛贼。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读者肯定发现了六贼的名称不一般,太奇怪了!从古至今,谁家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起这样奇怪的名字。显然,这里寓意着小说作者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人究竟有多少种欲望?

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生》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东汉哲人高诱作了解释,即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意(意识)、身(触觉)之欲。这六欲就是小说写的六贼,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也就是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嘴要吃,舌要尝,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悟空对六个毛贼说:“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孙悟空的话,算是说到家了。为什么?这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的六根。六根中前五根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器官。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

严格地说,六根是指分别散布在五官上面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因素。如眼根不是指眼球,而是散布在眼球各处具有视觉功能的因素。意根指肉心,确切地说应该是大脑(古人认识与当今认识不同,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但不能单纯从生理解剖来认识大脑和心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心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人更换了心脏之后,性情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介绍了,孙悟空是人心的象征,六贼的主人公就是人的心。所以,孙悟空就是六贼的主人公。佛教认为,意根的主要功能是记忆和推理。总之,六根是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的所谓的强盗、山大王这类形象。他们占山为王,横行一方,劫掠钱财与人口。也多是以佛教概念化的心贼和心魔出现的代表,我们从这六贼的名称,可以明显看出。 人若不能从其中解脱出来,就会出现烦恼。六根不净,总贪恋物质生活,追求物质生活的快乐,就会受外界物欲的引诱,不能够一心修行了,更不可能彻底摆脱六道轮回这一归宿。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

而孙悟空经过五行山(两界山)下500年定心猿,又从五行山(两界山)下解脱出来,完成了一次蜕变,是一次升华,完成了由妖到人的关键性转变。从此,孙悟空再也没有了追求高官的欲望——要玉皇大帝将位置让给他;不再追求长生不老——到幽冥界销毁了生死簿。此时他的心已经是清净的,没有了任何个人欲望。所以,当喜、怒、爱、思、欲、忧生起时,六贼入侵时,自然就会被本心的空性扫除得一干二净。 因此,悟空对这六个毛贼,毫不留情,一个个尽皆“打死”。孙悟空打死六贼,寓意去除杂念,六根彻底清净。表明“心性修持”从“有心追求”达到“一心悟空”的状态。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

对于“六贼”,我们不要望文生义,认为既然是贼就要偷东西,从而断定“贼”肯定是来偷东西的。按照佛教的戒律,出家人除了衣钵等生活必需品,是不得积蓄财产的。出家人有什么可偷的东西呢?所以如果贼要劫道,他们肯定要选择富贵人家,不可能选中出家人这样没油水的对象。六贼究竟要偷僧人什么东西?这里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不能把六贼理解为要劫财偷东西。我们都知道:“贼”在汉语中除了有偷盗这个含义之外,还有一个伤害的含义。《西游记》里这个故事显然是说六贼(六欲)对人纯洁心的伤害。

趣解《西游记》中的六个毛贼

按照佛教的说法,我们每个人的心,本来是纯洁的,本心本空。人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苦恼、烦恼,是因为我们六根不净,追逐利乐所致。因为人们都有妄心和七情六欲,这样就使我们自己的真心、本心被欲望所蒙蔽,被杂念所覆盖,使我们无法见到它。

电视剧《西游记》中六贼形象

如果人们不了解佛法,可能一定会嗔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这六个劫道的贼虽然十分可恶,但毕竟还没有达到非处死他们不可的程度。但是,小说中表明上看是杀了六个强盗,实际上是用佛教思想告诉我们孙悟空已经断了六根,由不清净变得清净了,自然就一心求法。孙悟空所杀的一切妖魔鬼怪,全是人类自我心中的私心杂念。心念一动,妖魔就会出现;必须灰心灭智,才能证真见佛。

行者打死了六个毛贼,为唐僧的西行扫除了障碍。可唐僧还没有修行到怪怨悟空打死了六贼,手段太残忍,做不得和尚。这实际上是唐僧不明白:无欲是真心,有欲是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