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敗長平之戰,馬謖失街亭,誰犯的錯更大?

趙括和馬謖是兩個典型的被認為是紙上談兵的人。 歷來是被作為反面教材來使用的。 可是, 卻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們的區別。

公元前260年,秦國攻打趙國的長平。駐紮在長平的趙國老將廉頗,率部與秦軍幾次交鋒都被打敗,於是堅守不出戰。趙王認為廉頗屢戰屢敗而怯戰,便派人責備。秦國適時派人帶千金到趙國使反間計。宣傳秦國最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帶兵,說廉頗易對付,且就要投降。趙王果然派趙括替廉頗帶兵,藺相如反對,趙王不予理睬。趙括常讀父親讀過的書,從小就精通兵法,自以為是。趙括常和父親討論軍事,趙奢也難不倒他。趙奢曾說:打仗是最危險的事,而趙括卻輕巧的討論它。如果有一天讓他當將軍,讓趙軍失敗的就一定是趙括。趙括上任後,完全改變了以前的軍事部署,更換了各級將領,大舉進攻秦軍。秦國上將軍白起佯裝敗逃,同時分兩支騎兵迂迴反擊。趙括乘勝追擊,攻打秦軍,秦軍陣地堅固無法攻入。白起派一支騎兵切斷趙軍退路;另一支騎兵切斷趙軍進攻部隊與大本營之間聯繫。趙軍被一分為二,糧食補給中斷。白起派騎兵攻擊趙軍,趙軍失利,築工事堅守,等待援兵。至九月,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士兵互相殘殺取糧。趙括見無法再守,便主動出擊攻擊秦軍,連續攻四五次,無法突圍。趙括親率領精銳士兵戰鬥,被秦軍用箭射死。四十萬大軍全部投降,後被白起全部坑殺,僅與二百四十人。長平之戰,趙軍前後被殺四十五萬人。

趙括敗長平之戰,馬謖失街亭,誰犯的錯更大?

公元228年,諸葛亮討伐中原,在祁山安營紮寨。魏主曹睿與司馬懿率領大軍二十萬前去征討。司馬懿分析:秦嶺之西有一路,叫街亭;旁有一城,名列柳城,均是漢中的咽喉之地,便與先鋒張郃搶先引兵出關。

諸葛亮得知,料定司馬懿必取街亭,忙召集諸將佈陣。參軍馬謖自願請戰守街亭。諸葛亮分析形勢,曉以利害。馬謖對諸葛亮的話不以為然,說:別說是司馬懿、張郃,就是曹睿親自上陣,我也不怕。丞相如不放心,我願以全家性命擔保。諸葛亮立刻嚴肅的說:軍中無戲言。馬謖答道:願立軍令狀。當場立了軍令狀。諸葛亮於是給了馬謖兩萬五千精兵,派王平為副將,並再三囑咐。又讓高翔、魏延、趙雲等將領各領兵馬屯砸扎於街亭後面,以備應急之需。

馬謖、王平來到街亭,察看地勢後,馬謖笑曰:丞相真是小題大做。如此偏僻山間,魏兵如何敢來?王平說:不管魏兵來不來,都要在街亭安營紮寨,築起工事,作長久打算。馬謖卻說:路口豈能安營,側面有一孤山,樹很多,可在山上屯兵。王平反對說:路口設營,築起城壕,魏兵插翅難飛。棄要道而屯兵于山上。若魏兵團團圍住,我們怎麼辦?馬謖道:兵書上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若魏兵到來,我定叫他片甲不留。王平再次反對說:此山是絕地,魏兵如果斷了我們的汲水之路,我們降不戰而敗。馬謖生氣的說: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軍斷了我汲水之道,我軍一定死戰。我熟讀兵書,丞相有事也愛問我,你就不必多說了。

王平見馬謖固執己見,只好說:參軍若一定要在山上設寨,請求分我一部分兵力。若魏兵前來,也好照應。馬謖只好撥給王平五千兵馬,自己帶大部分人馬上山去了。

司馬懿見街亭有兵把守,嘆道:諸葛亮果真料事如神,我比不上他!當他聽說對方將領是馬謖,並且兵馬駐紮山上,笑道:馬謖不過是徒有虛名的庸才,諸葛亮用他,哪能不誤事?正如王平所說,司馬懿先圍攻,後斷水源,再用火攻,馬謖大敗而歸。街亭,列柳城先後失守,諸葛亮只好退回漢中。結果,諸葛亮為了嚴肅軍紀,揮淚斬掉馬謖。想起先帝“馬謖言過其實,千萬不可重用”的臨終囑咐,諸葛亮痛哭流涕。

趙括敗長平之戰,馬謖失街亭,誰犯的錯更大?

趙奢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很會打仗。而趙括作為將門之後, 也很讀了一些兵書,以至於他的父親都辯論不過他。所以,在趙國 的名氣很大。但是,趙 奢認為,兵兇戰危之事,不應該像趙括那樣很輕易的對待,而應該慎之又慎,很明顯,趙括 對待戰爭的態度太輕率了, 如果真的讓他帶兵打仗, 會很危險的。 於是就告訴了趙括的母親。 後來, 秦國攻打趙國, 趙國派老將廉頗迎戰。 秦國勞師遠征, 利在速戰。 而趙國則以逸待勞。 廉頗的戰略方針果然讓秦國很沒辦法。就派人到邯鄲去散播謠言,說秦國害怕的是趙括,不 是廉頗。你看,廉頗畢竟老了,有點膽怯,不敢迎戰,如果換了趙括,早就把秦軍打敗了。 結果,趙王就真的中計了,將廉頗換下來,換上了趙括。趙括的母親就將趙奢生前說過的話 對趙王說了,但是趙王聽不進去。秦軍聽說後,就偷偷的 把白起換到軍前。白起是誰呀, 是戰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名將,結果呢,大家都知道,趙國大敗,據說,四十萬的趙軍被秦軍 坑殺,趙括也被打死了。這個故事就是紙上談兵。是說趙括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戰經驗, 結果是不但自己身敗名裂,而且弄得國家也跟著遭殃。這個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關於街亭之戰,《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略有不同:六年春……魏明帝西鎮長 安, 命張郃拒亮, 亮使馬謖督軍在前, 與郃戰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 舉動失宜, 大為郃所破, 亮拔兩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這裡的記載雖然略有不同, 但可以看出這樣幾點: 1、 諸葛亮曾經認為馬謖很有才能。 2、 諸葛亮對馬謖的重用非同一般。3、街亭之戰敗的很慘,影響很大。4、馬謖死了(儘管史書記載的死法不一樣)。於是馬謖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就成為定論。

其實,馬謖的情況與趙括有些不同。趙括從來就沒有打過打仗,他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父親趙奢。馬謖則不同,一生謹慎的諸葛亮不會輕易重用一個沒有打仗經驗的人,諸葛亮重用馬謖完全是有其原因的。《襄陽記》記載了這樣一個事情,可以說明問題:建興三年,亮徵南中,謖送之數十里。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謖對曰:“南中恃 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事內虛, 其叛亦速。 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 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從《襄陽記》中看出,馬謖在對南方的戰爭中很有戰略眼光,他很早就與諸葛亮一起謀劃南征的事宜,意見也與諸葛亮很相投。結果證明,馬謖的法子確實有效,“南方不敢復反”。

另外,馬謖不是真沒有才能。上面的事實說明,馬謖具有戰略眼光。只不過沒有獨立的戰鬥經驗而已。 那麼, 街亭之戰的失利的責任其實不應該完全由馬謖來承擔 。諸葛亮的用人不慎是導致街亭失敗的重要原因。《馬良傳》上說的很清楚,諸葛亮有點一意孤行,剛愎自用。

趙括敗長平之戰,馬謖失街亭,誰犯的錯更大?

街亭之戰的失利不像長平之戰的失利那樣影響巨大。長平之戰關乎國家的命運, 一戰失利就沒有翻盤的可能,而街亭之戰只不過是一次局部戰爭,敗了可以從頭再來。而且即使勝了,蜀國也不會就此就滅掉了魏國,還有漫長的戰爭要打。最後的結局還很難料定。 所以說, 諸葛亮因為一戰就誅殺大將是很不明智的。 何況, 偏安一隅的蜀漢本來就人才匱乏, 這樣做,無異於自斷手足。但是蜀漢的國情又導致諸葛亮不得不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