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隆:微商VS新零售,商业的新角逐

赵克隆:微商VS新零售,商业的新角逐

作者 | 赵克隆

来源 | 社交电商评论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2017年称之为新零售的元年,之后BAT通过兼并相继布局线下零售系统,推动着这一概念的快速发展,但是至今没有严格的定义。为何会出现新零售的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中国网上零售营业额增速放缓每年将以8%-10%持续延续。

2. 国内5级物流渠道以及国际跨境物流基建的逐渐完成。

3. 线下零售商业的持续低迷,但是接近反弹触点。

1

新零售环境的核心基因

针对这三个基本逻辑的转换,新零售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在O2O模式的基础上二次升级,有很多专家学者解释为“线上+物流+线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顾客价值+消费场景+个性化服务+库店一体化”才是发生这种改变的核心原因,这并不是单一的双向闭环,而是一套“围绕消费需求”而进行的供应链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顾客价值:

消费者越来越懒是必然,人们对于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出现麻木,更加倾向于消费依赖。消费依赖的产生围绕着“圈层”、“效率”、“习惯”产生。社交媒体即将成为主战场。

2.消费场景:

在去广告化的时代,我们有了服务的机会就要深度营造消费场景,目的就是让客户舒服。场景的营造就是激发客户消费欲望,是心理暗示化的氛围。

3.个性化服务:

产品不再是单一的满足需求,而服务+产品才是最基础架构,个性化服务才是刺激消费的核心关键点。比如河南某大型酒类平台酒便利的20分钟送达服务方式,再比如顺丰大当家的当日达配送。二者均借助完整的“平台-购买-配送”的服务体系不断为客户消费作保障。

4.库店一体化:

新零售末端的核心就在于库房和店面一体化,比如盒马鲜生,前店后库的模式;无印良品,货架即仓储模式。这里会产生疑问:把仓库放在店面,岂不是浪费房租?但实际上效率就是核心,就是体验,深层布局就是去库存化。

2

微商模式重度匹配新物种

微商作为新物种,正在向社交电商的路上迭代,其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的新零售,与此同时要完成三个角色的快速迭代:

1.品牌方要逐渐向平台化发展。

2.团队方要逐渐向渠道过度。

3.零售商要逐渐向服务商过度。

反向思维一下,微商恰恰是距离新零售最近甚至是超越新零售的商业物种,为什么如此来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下:

1. 微商的核心就是人,在这个体系中,人人是渠道,人人是销售员,人人是媒体。

3. 服务都是一对一,不仅解决销售前段的问题,还会进行深度的感情维系,因为他们深知要把消费者完成从消费到经销的过程。

4. 移动的商店,不仅仅进行了仓储的有效解决,而是把货品摆在了“床头”,这是最接近消费的地方,随时随地即可感知到产品,并且进行销售演示,简单直接的解决“懒”的问题。

微商不去模仿或者套仿新零售,微商就是微商,一种基于社交的新型经济模式,它基于人的商业逻辑搭建已经超出了我们所认知的微商,完整的完成了商业的所有布局。

►赵克隆 (@企划小哥哥):企划学院院长,专注营销策划9年老兵,著有《人格化电商》《好好学习》等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