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最近悟空問答裡總有人關於青島路名的知識,很多人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用地名來命名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青島的道路命名並不是你認為的以地名命名一種方式,只是因為地名命名的比較多,所以給人帶來了了這種錯覺罷了。針對青島的道路名稱阿甘總結了七大命名方式和三個基本規律,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弄清青島的道路,也順便說點趣聞。

青島的道路多數依照山勢或者海岸的走勢,因此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路非常少,很難和其他一些城市一樣非常規律的進行道路命名,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青島的路名就有點複雜,總是讓人搞不懂。

其實不然,青島城區的路名還是頗有些規律可循的,主要的命名方式有七種:

第一,以人名為名。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中山路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從原來的山東路改的

第二,以地名為名。

這是整個青島道路命名方式使用最多,也是最有特點的一種。行政區域地名命名大概有三個規律。

1、可以說整個青島就是一個大大的中國地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道路命名的過程中大致上是參照了整個中國版圖的來選擇為道路命名的地域的。也就是說,很多的道路名稱在青島的位置,與地域在中國或者山東的地理位置暗合。當然,由於城市在不斷的擴張,所以,這種暗合的情況只能是相對的。

最典型的是青島的西南角。因為所處位置的特點,西南角是青島唯一沒有辦法向外擴張的區域。所以,百年曆史上路名和這些路名所對應的地理版圖上的位置也沒有變化。如果對青島的地理熟悉,我們就知道最西南的地方應該是團島,西鎮一帶。我們會發現雲南、貴州、四川、西藏、西康(曾經的西南一省)這五個中國西南最大的省份,恰恰就是這一帶最重要的五條主幹道路。那麼中間的小路呢?中間的小路則是以山東處於西南角的那些縣市命名的,例如費縣、單縣、滕縣、嘉祥、棗莊、鄆城、單縣、東平等等,基本魯西南的大部分縣在這一帶基本都能找到歸宿。

再看青島的東南角。東南角是近三十年隨著東部開發興起的區域,這個區域裡則集中了大量以臺灣和福建這兩個處於中國東南角的省份地名命名的道路。基本上福州路以東的大部分路名都是來自於福建和臺灣。比如我們學過中國歷史都該知道有個古田會議,那麼古田會議在哪個省開的呢?我們想想這條路的位置就知道了,應該是福建省。當然臺灣路周邊的類似基隆、高雄、花蓮、嘉義、臺北等等也就可想在什麼位置了。

而在大鮑島區域,也就是青島開埠時的城市北部,我們可以發現中山路以西全部的路名都是用的華北省市:北京路、天津路、濟南路、保定路、河南路、山西路、河北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這個區域裡以省命名的路一律是南北向;用市命名的路,一律東西向。城市繼續向北擴張,又出現了西北方向的新疆路、青海路、甘肅路,山東西北的惠民路、商河路等等;東北方向則出現了遼寧路、吉林路、瀋陽路、長春路、錦州路等。這些路名全部出現在老市北區,自然有其道理。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青島城區向東北方向的擴張一直沒有中斷過,所以東北地名的路名散佈在整個城市向東北向擴張的這條軸線上也就不奇怪了。四十年代瀋陽路算是東北角了,後來又向東北方延伸了長春路、延吉路、鞍山路、敦化路、撫順路等道路;再次擴張向東北則出來了佳木斯路、牡丹江路、哈爾濱路、伊春路、遼陽路等等。地名幾乎用的差不多了,而城市還在擴張,這條規律也就只好就此作罷了。

2、同省份或同區域集中的特點。例如南京路到鎮江路一帶中間的支路基本以江蘇地名命名,比如徐州、連雲港、泰州、如東等等。再比如中山路東側很有意思的一個特點,就是全部的南北向道路是山東的大地方,比如芝罘、濰縣、博山、聊城、濟寧等等;東西向道路一律是青島的下轄縣區鎮:四方路、滄口路、海泊璐、李村路、膠州路,唯一例外的大概就是高密路了,看來高密應該作為青島下轄地域的構想在百年之前就有了。

有人說起青島沒有煙臺路。現在青島市內的確是沒有了煙臺路了,但是煙臺路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在哪裡呢?提示一下,煙臺威海在過去本是一個地區,威海市是後來獨立立市的。所以煙臺威海的縣級市名稱集中在青島的一個區域出現也就不奇怪了。(除去芝罘路不算,因為這條路比較早。

)我們看看黃縣路、龍口路、掖縣路、登州路在海大以西,萊陽路、海陽路、文登路、棲霞路、福山路在海大以東,那麼煙臺路在哪裡呢?答案自己猜吧。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伏龍山信號山周邊的五條龍字輩道路環繞

說到這裡還有個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們常說伏龍山周邊是五龍環繞:伏龍路、龍山路、龍華路、龍江路和龍口路,我一直覺得這龍口路是混進去的,雖然也是龍字輩,但是應該屬於海大周邊的煙臺系似乎更合理一些。


3、第三個特點就更加隱蔽一點,不太容易被發現。就是一些極小的支路往往用主路的下屬小地名命名。比如徐州路與山東路之間有一條僅僅四五米寬的小支路,叫雲龍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來歷,還以為和李雲龍能扯上啥關係,其實如果去過徐州就知道了,因為雲龍是徐州的一個區。而在徐州路的北段,萬達廣場北側還有一條小路叫龍城路,這條路其實也和徐州關係緊密,雖然龍城現在屬於安徽,但是卻是緊鄰徐州的,歷史上也曾屬於徐州。連雲港路旁邊的小支路叫海州路自然也是因為海州是連雲港的地名。

第三:所處位置命名。

這種命名方式現在還很多,比如臺東和臺西、太平角都存在著以地點和序列數字聯合命名的道路。臺東從一路到八路,臺西從一路到五路,太平角也是從一路到六路等等。這裡的太平角區域比較特殊,因為面對湛山,所以還同時存在湛山一路到三路,注意觀察的話會發現恰好這兩種命名道路組成了棋盤格。這一類的道路方式還有很多,但是大多沒有成系列,比如西吳路、麥島路等等。

第四種命名方式以連接地域命名。

以首尾連接地名命名的道路其實是很多的。只不過大部分都已經隨著歷史的發展慢慢消失了。這種命名方式是青島開埠初期常用的命名道路的方式,例如小白乾路和湛流乾路,原來分別是從小村莊到白沙河和從湛山到流清河的兩條城鄉連接道路,現在都改名了,一條變成了重慶路,另一條則變成了香港中路、香港東路和嶗山路。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現在還保留的一些這類路名大概不會再改動了,大致上有:臺湛路(臺東——湛山),臺柳路(臺東——柳樹臺),四流路(四方——流亭)等。至於開頭說的趙紅路也是一樣的,趙村到紅埠,和人名沒有關係。至於說王沙路、李沙路、朱張路(現在的松嶺路)估計早晚也會改掉。這種路名隨著城市發展還有一些雖然也留了下來,但是因為一些變遷慢慢的已經不是原來的原貌了,變化最大的大概是吳石路,吳家村到石老人,本來應該是十幾公里的路,如今只剩下短短的幾段而且還連不在一起,大部分被遼陽路和同安路取代了。

第五種命名方式則是以山川湖海和關隘等地理形成命名。

這種比較典型的是八大關、八大峽、八大湖,還有就是嶗山的以嶺為名的系列。當然還有一個地域也用這種方式命名,就是櫸林山和太平山北麓,湛山東麓到延安路一片區域,這裡集中了嶗山主要的景觀,例如明霞路、太清路、上清路、九水路、尖山路、駝峰路、白雲路、聚仙路等。曾經有人和我質疑過這個區域有個黃山路,說這個路就不是以這種形式命名的,阿甘只能笑笑,熟悉嶗山的人應該知道,在嶗山裡是有一個地名就叫黃山的。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第六種則是以一些吉祥語或典故命名。

如大成路,順興路,和興路、豐盛路、人和路,嘉善路等。這種命名方式多數是以某一路名為首然後展開一些吉祥字眼構成,最典型的就是四方的“嘉”字輩諸路和浮山後的同字輩路系。所以在青島如果有人問你一條“嘉某路”的話,除了嘉祥和嘉義這兩個山東和臺灣地名命名的道路分別在城市西南和東南以外,大多數是在四方西部。這種命名方式在現在的市北區存在的比較多些。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市北區和興路

認為青島的路名都是地名就大錯特錯了,青島道路命名有七種方式

四方嘉善路

第七種不知所云型。

青島路名裡我至今想不通的就是勁松一路到八路。大部分還都是重要幹線,是因為北京有個地名叫勁松呢還是因為勁松是一種氣概?用這麼一個名字一下子命名現在至少六條重要幹線在青島是不多見的,浮山後的道路命名一直是讓人弄不懂的,富字輩、同字輩和勁松系基本上構成了這裡的路網,到今天雖然整天在浮山後各種的轉,我也只能記清楚同安路和勁松系的位置。求高人指點了,不知道加拿大的規劃師們是不是水平確實高,真的把青島的路名當成了沒文化隨意取的。

上述這些是阿甘這些年穿梭於青島的大街小巷做的一點總結,雖不能幫助大家攬青島路名的全貌,但基本可以概括青島大部分路名,個別特例也不好以偏概全。例如福建路,阿甘是怎麼也想不通當初為啥放在這個地方。如今青島的路名也在越來越多,可以發現,城市的管理者在這些新開道路的命名上還是能基本繼續遵循這些規律的,青島路名的這些特色還會得以繼續保存。其實這種規律代表的恰恰是一種文化,看不懂的文化也是文化,千萬不要總說青島沒文化,只是你還不懂而已。

順便說一下:青島有三條路特別容易混淆:聚仙路、莒縣路和仙居路。莒縣路在廣西路、安徽路附近,屬山東地名系;聚仙路則是在延安路南側的嶗山風景諸路之一;仙居則是浙江地名,與紹興、奉化、天台等浙江地名聚在一起位置在廣電大廈的西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