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

王乾

一开始买书是为了看,后来买书是为了以后看,这个花钱模式开启以后简直控制不住自己。

上学的时候穷,把生活费扣除一点买书,觉得自己那时候棒极了,买了书很快就看完了,没钱再买,就常去泡图书馆。甚至图书馆的老师都认识我了,有一次那个漂亮的图书馆女老师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我又见到你了,还是这个位置。记得那次看的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花了好几天的晚自习时间。特别幸福。

那时候看书,看的都是文学历史杂类,还有各种杂志。后来还因为学校图书馆不再订阅《南方周末》,还傻乎乎地直接给图书馆长打电话质问原因。想想那时候读书真的是废寝忘食,如饥似渴。

工作以后,发了工资,有闲钱了,就开始买书,结果就堕入了买书不看书的深坑,至今没有爬出来。

一开始还只是零零散散的买,把以前听说的单本的好书都买了来看。谁知道自己不满足啊,开始买整套的了。《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这种文学类的大部头都收了,接着就是《全宋词》,《全唐诗》,《资治通鉴》,《史记》等等这些中华书局的套装古籍。

特别喜欢苏东坡,于是乎,把苏东坡的全集收了一套。特别喜欢李白,把李白的全集收了一套,特别喜欢杜甫,把杜甫的全集也收了一套,不仅如此,什么《杜诗详解》《杜诗镜铨》这类关于老杜的集子也收了来。

外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弄了一套。傅雷先生译文全集也零零散散收齐了一套。法国俄国大文豪的名著都各弄了基本代表作。

社会学的,历史学的,各种好书零零散散弄了几大箱。突然之间感觉房间里除了我和床,就剩下书了。

而且大部分都没看,完整如新,甚至《全唐诗》都没开封。家破人亡的节奏啊。

我觉得,买书,即便不看,也有一种快乐在里面,就像女人喜欢买衣服,买首饰,买化妆品。

即便我现在不读,或者没时间都读一遍,但是一想到以后有这么多好书在我手里,属于我,我就别提多兴奋,多幸福了。

时间是有限的,读书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读书里去。


西堤君

我就是你说的那种人。说一说,我自己的情况以及我对此问题的理解吧。

我从小就喜欢买书,尽管小时候家庭不富裕,但还是见到了好书就迈不动步。

见到一本好书,不舍得钱买,就在书店里蹭看的时候有;喜欢上了一本书,反反复复去书店,左思右想地决定是否该买的时候也有。

即便是当穷学生时精打细算地买书,有的书买回去之后,亦束之高阁了,有的是看不进去,有时是没时间看。

更不用说,等我工作之后,自己有余钱可以买书了。

我现在家里至少有五千册书吧,瞎估计的,因为从来没计算过。一位老者曾到我家做客时,看到我家的书架说:这些书得一万块钱吧。

我只是笑了一下。我没说,一万块,才能买到多少本书呀!就算十元一本,也不过是一千本。更何况平均起来恐怕一本不止于十元。

几个书架都摆不下,所以,我就到处塞书,床底下,衣柜上,办公室的箱子里……

现在,我有好多书是没看过的,其数量自然比上学时多得多。或许,等到我老的那一天,还会有很多我买过的书,没有翻看。

我外甥女都笑话我,你的书都没看。她为何看出来我没看呢?因为好多书都没有开封,就是包在书外边的那层塑料。书,没时间看的话,我就先不拆开了,以免风化、弄脏、磨坏了。

一位编剧在微博上说,见他买了太多书,有人就问,你能读完吗?他回敬道:你管得着吗?

可见,他也是读不完的。否则,也不至于这样含糊且不客气的回答了。

爱书,时间长了,真的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癖好。见到了喜欢的,就想买。

若问,书多了,有没有作用呢?我觉得,是有用的。比如,闲暇时,会抽出一本没开封的书看。或是,要查找资料时,书多了,可选择的余地就多了。

培养孩子的阅读,我也坚持这样的观点:先有书,后有阅读。

我不会像有的家长那样:我给你买的书,你都还没读完,怎么能再给你买新的。


把书读薄

说的就像我呀,我也喜欢买书,虽然很多还没看,但还是不停地买买买。为什么,喜欢看书,但时间又不够呗,平常别人问,都是随口就这样回答了。现在看到这问题,我倒是认真分析了下。

一,喜欢买书的人,大部分应该都是爱看书的人。当然,要排除某些不爱读书的人喜欢买书装门面的。就像我,从小爱看书,以前读书时不停地攒钱买书,那时是散文小说居多,进入社会工作后,看的书也就更广泛了,除了文学,各种杂学都感兴趣,然后看到感兴趣的书就不停地买回家。自从上班有工资后,不仅是买新书,就连以前看过觉得很好的书都要把它们买回来保存。这就像是一种习惯了。



二,纸质书看起来才有感觉,也觉得更划算。现在电子书这么发达,很多人喜欢看电子书,方便,随时随地能看,我也偶尔会看下电子书,但更多时候还是喜欢捧着纸质的书看,除了那沙沙的翻书声能带来感觉外,还方便查阅和回味,有时后面的不懂了想回去看看,纸质的更方便查找,还一个心理作用,同样是出了钱,纸质书摆在那就像是自己的财富,并且感觉踏实,而电子书你不打开却看不到它的存在,并且会担心哪天因为自己或者系统的失误让它消失无存了。所以我就喜欢买纸质书。


三,时间不够用。这也是其中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整天都在紧张和 忙碌浮躁中度过,而休息娱乐方式又很多,所以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长久地看书,因此我的书买回来还有很多没拆封。最近我开始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希望能有毅力做到,尽量减少其他娱乐时间,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四,最后,都怪商家太多打折优惠勾引我。京东经常搞活动,淘宝有几个书店我也会买,自从网购兴起后,买书再不用像去实体店那么麻烦了,加上经常打折,一看到比平时优惠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多买,经常为了买某本书逛书店,结果为了凑单却买了一堆回来,哈哈,这其实只能怪自己了。像我一样的人有吗?


蓝笺1997

这不是很正常的消费行为吗?

买书跟买衣服、买手办等一样,首先是一个消费行动。有些人喜欢买很多衣服,装满整个柜子,最终穿的却没有几件。有些人喜欢收藏手办。

从这点来看,买书就是一个个人偏好的行为。只是,在大众的意识里,没有把书当作是商品,而是知识。买书,让人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学习或汲取知识,从而无意地拔高自己的行为,流露出优越感。这并不是一个可取的形态。

事实上,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现在网络购书发达,买一次书就五六本,像我一个月至少购买两次书。工作之余,每天我会此抽出2~3个小时的时间去读书,但即使如此,读书的速度也跟不上买书的速度。

另外,买书也是一种学习。在形成阅读习惯和偏好后,选择书其实是在遴选信息。我对什么历史感兴趣,什么问题是我没有想明白的,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在一个人的阅读趣味上。一本书就是一个信息,就算你随便翻翻,也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一个补充。但了解一本书,不可能全靠这种随意的阅读,还是需要深入而全面地阅读。

最后,对于我来说,除了兴趣之外,买书是工作需要。自己从事着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每天都在写作。写一篇文章或一篇评论,需要阅读大量的书,才敢放心地写。有时候,写作时遇到一些盲点,急需一些书来补充,这是手中有书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遇到很多事情,人生也会遇到波折。有些事,并不是与朋友、家人诉说就能解决,还是需要自己独立去面对。读书,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反思自己。

当然,买书最大的弊端是书太占地方了,搬家的时候太麻烦。


王辉城

这里反映出几方面的情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买书这个行为是一个囤货的表现。我们读《断舍离》就可以很好的分析出原因——人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当下的心理。

一、执着过去型

这一类型的人,可能喜欢买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要读这本书,而是这本书对他来说特别有纪念价值(纪念版、特别专辑等)。如果囤积数量过大,没看到一本书都会勾起对当时的回忆,沉浸在给人讲述过去的情景里,会导致他看不到现实,完全沉迷在过去的回忆之中。

二、担忧未来型

这跟知识焦虑的时代有关,总在为了某个没有这些书籍就过不下去了的未来担心不已,总觉得这些只是有一天会用上,哪怕今天看不懂或者来不及看,未来的某一天没有这些知识,或许我会陷入困境,先屯着,慢慢看。担忧未来的人,脑子里总是没有来由地想象一些“总有一天危机会来临,自己会因为买不到那些东西而陷入困境”的情景。

从需求角度分析

三、温故而知新

我相信没有哪一本书在真正意义上是能够“读完”的,随着一个人的经历、三观的塑造,每一本书在不同的阶段看都会有不同的韵味!

尽管现在科技发达,手机平台可以看书,可以在网络下载电子书,但是,总觉得没有买一本书回来方便,随时温故知新,随时拿起来翻来曾经在每一页记录的笔记,见证自己的成长和思考的过程。当下,我就是拿着已经泛黄的《断舍离》回答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有些人即使无法读完,也总是喜欢买书?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或许是心理反映,或许是需求,最重要的是出于爱读书而不是纯粹的囤积焦虑!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用心分享干货的铲屎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若喜欢,顺手点赞,你的肯定是我的动力,让我信心加倍!——涅槃陟

涅槃陟

这是一种病,一种贪婪,总是想把整个世界都装进肚子里,真的没有这种可能。我曾经就病的不轻,总是买买买,进了书店就出不来。然而,买回来的书,基本都丢给书柜了,好像和自己没关系似的。



要么就是好友来访,借书,在我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声中,我的书,基本无一幸免的成了:黄鹤一去不复返。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也就有教训了。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总有你触摸不到的领域,总有你不感兴趣的事情。就比如:96年去海南出差,返回途中,领导突发奇想,非得要在武汉下车,要去上海,于是乎,又从汉口坐江轮前往上海。我忘记了是三等舱还是二等舱,我们一行三人,我们房间多了一个人,也就是这个人,让我有了学习秦腔的冲动。



一个上海籍的西安人会唱秦腔、婉婉腔,而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竟然不会?好丢脸。于是,从上海返回西安的第一件事,直奔西一路(艺俗社)旁的音像部,买了两张原版秦腔碟,每张50元,分别为(三滴血和血泪仇)。学戏的热情高涨,也就在这个时候,西安‘秦之声’尖庄杯大奖赛海选拉开了序幕。我报名了,学了三天,只学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走上了秦之声的大舞台。我记得很清楚,台底下坐的全是秦腔和地方戏的名家:全巧民、肖玉玲、李爱琴、吴德、郧宗汉等。第一关,轻松过关,第二关唱什么?(祖籍陕西韩城县),好嘛,第二关过关。第三关唱什么?(祖籍陕西韩城县),结果,问我话的老师乐了,结果,我提一瓶尖庄酒打道回府了。知道我的壮举的一帮朋友也乐了:我们唱了几十年的戏,也不敢去登那场子,你娃牛。当然了,这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个插曲。事实证明,秦腔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太难了。通过这个笑话,我学的老实多了,只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



学秦腔和买书是一个道理,买的再多,不看等于白搭。16年在贾平凹故居买的那本(秦腔)也只是翻了几十页。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一定是:活到老,学到老。买书是种病,认清可改错。饭要慢慢吃,人要好好做。


蓉儿寻找靖哥哥



大家好,我是小熊。

回答这个问题,结合自身所感,从时间上往前倒推,大致有这三种原因吧。

1.用屯书来逃避学习,用读书来逃避实践。

都说,写作是一种反人性的动作,所以一般人很难坚持写作输出,但其实,要是强迫你去看你当时不那么感兴趣的书,也是反人性的不是么。

可是,之前某段时间,我竟然一口气买了十来本陌生领域的书回来,并且比较轻松地在坚持阅读。

因为,我在逃避一项对我来说更艰难、更难以开头的实践作业,我用我在读书来麻痹自己:我不是在偷懒。而事实上,我就是在偷懒还逃避现实。

这个有点像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逃避战略上的懒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2.没有目标的生活真的很可怕哇。

刚毕业那年,因为做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工作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并且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8分。

下班后,因为公司地处比较偏,除了吃饱喝睡觉,也没有什么所谓生活。

那时候每天玩手机就只会疯狂刷剧,可是知道这样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成长和提升,后来便想到了看书。

于是买一堆书回来,正好多买一些还可用优惠券而且包邮。

重要的是,看着那一堆书,觉得生活终于有了目标,有了奔头。

真的是又一次在骗你自己。

3.买书等于读书,提前享受满足感。

总以为“书都买回来了,我肯定会看的哇,或早或晚”。所以,刚买回来的时候,便在幻想:这些书我都看完了,我又学习到好多东西,自我提升了不少。

呵呵。都说该要有回报后置的意识(先付出努力和行动),可是怎么你就只学会“提前享受满足感”了呢!

综上所述,好像只有一个原因:自我欺骗。

也许,我们都该好好学习对自己诚实一点。


飞奔小熊007

题主的问题其实很多普遍,我也是这种,只不过现在换了一种方式,囤积电子书,Kindle,京东阅读,京东阅读开了畅读。

为什么会大量的屯书呢?以个人心理活动做个分析。

1.“求知欲”

带引号的,因为确实存在求知欲,只不过最终没读完。我一般是面对一个问题或有了新的想法后,在思考需要学习的知识后,会大量的找相关的书籍,一般京东阅读的畅读栏目搜索到的都会下载。在这个过程中,渴望尽快掌握相关领域的所有知识,所以做出了一个收集信息的行为,因为判断一本书是否有用,看看目录基本就差不多了,也就是个先加法再减法的过程。

2.“相信自己会读”

人往往对自己的意志力都是向上高估的。在买一本书或下载一本书的的时候,你心里一定下了一个决心的,这本书我一定好好看,别人评价都说不错,我读完提升肯定很大。结果呢,今天加班太晚了,明天还有个PPT要做,后天是周末了,休息下吧。

3.“这本书好像讲的就是我的故事”

对于书籍,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作者怎么写的和我的情况一样”,一定找时间读下,先买了。


总结下,就是买书的时候,从来就没有觉得没有时间读,最起码买书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新一轮的读书计划马上就会开始。

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

把读书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不得不读的任务。


心智阅读

我记得有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只有借来的书才会去读,这句话一点没错,自己买来的书,不一定看完,借来的书因为要还,反而抓紧时间看完。

我也算个爱书之人,上学的时候就喜欢买书,甚至把家长给的早餐钱省下去买书,几十年下来,零零碎碎也凑齐了两个书架,随着物价水平的提升,书价也上涨不少,囊中羞涩,干脆去书店当“书钉”,只看不买,但碰到心仪的图书,总是难以割舍,看看书的定价只能放下,但走不多远,像自己的孩子在呼唤自己,还是返回拿起来再翻几页,舍不得放下,最终只能收归囊中。

买回来的图书,大部分我会认真读完,有时因为工作压力,家务的缠身,一些书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流逝,竟然忘记了他的存在,只有收拾书架的时候,偶然看到,心里想着等有时间再认真阅读,但很快就抛之脑后了。虽然不怎么读,但坐拥满架的图书,也会有种土财主的满足感。

现在随着手机阅读的兴起,离纸质书就渐行渐远了。无论是在等车、坐车、上厕所的零碎时间,很顺手就掏出手机,看新闻,看视频,亦或看看电子书,还有各种音频的APP,让你闭着眼睛就能享受读书的乐趣。

书店我还是会去,碰到不错的图书,依然会买,我还是喜欢书籍捧在手中那沉甸甸的感觉,电子书永远也不可能取代纸质书,因为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舍弃与心仪书籍那份零距离的感觉。


浩荡扬子江

以前我也这样,总是买书,却有可能没看完,或者干脆不看。但是下次还想买,总觉得以后有时间再看。

还有一段时间在网上收藏很多名著,想等静下心来再看。因为想看总是看不进去。后来看不了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家里东西太多,没地方放,显得太乱。自己买的书又不想看完就卖废旧品,所以买的少了。

藏书再多,不看还是没有太大作用。我们通常看书,除了正好要用的,或者查找资料,平时只有吸引自己的书才能看得进去,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

幸好图书馆离得不远,有时间也去借阅。喜欢的就做读书笔记,快速浏览过不想再看的,及时归还。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可以各取所需。

但是藏书有限,新书更换也不是很快。你想找的书可能没有,还是想买来一睹为快。

这样的想法促使新的一轮购买热潮。但是还是会有的书买来你不喜欢看……

别管哪种方式,爱看书是好事儿,都应该鼓励。

我从小就认为只要是看书,时间就没有被浪费。到现在还是这样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