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豆瓣上的高分垃圾書?

眼鏡超人

你說的豆瓣上的高分書,我知道,很多都是出版公司的營銷團隊造出來的。我也理解他們,他們要業績,要銷量,不這樣做也不行。

這兩天,復旦大學教授嚴鋒有一篇“不必讀的書”的清單,影響很大。比如他裡邊說,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還有三言二拍之外,其他古典小說就不必讀了。從“五四”到1949年以來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也就不必讀了;絕大多數的當代人寫的歷史小說也不必讀了。另外他對年輕人讀胡塞爾、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之類的厚厚的哲學書,更是覺得耽誤事兒,有這時間不如去喝杯咖啡、談個戀愛。

當然,他說的這些話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點絕對。我覺得對年輕人來說,讀讀這些書,也是自身閱歷之外的體驗,會增長人生的眼界。因為我們的人生畢竟很有限,很多方面接觸不到,讀這些書學一些東西,還是必要的。

但只看豆瓣打分來找書,確實不準確。豆瓣上就有很多書托兒,有的是隻點某個人的書,或者是隻點某類書,或者是剛剛註冊的。這些人的做法、推薦的書就非常可疑。基本上可以認為:那些教你成長的書,心靈雞湯,成功學、陰謀論的書,都是沒用的。如果有用,他就會把這些獨門秘笈深藏起來,留著自個兒發財了,不會傳授給你。我記得有某個電影導演,看到豆瓣上對他的電影打分非常低,就給豆瓣發了封律師信,還要起訴豆瓣,說他們是誹謗。可見,豆瓣的打分,對讀者和觀眾還是有導向意義的,但是我們要仔細分辨,不要讓營銷人牽著鼻子走。


迷樓

一是豆瓣逐漸從弱社交社區轉變為強社交平臺,因此湧入了大量新用戶,它已經不再小眾。不再小眾意味著多元的價值取向和評分標準,以及越來越大眾化的趣味。會給珍妮特·文特森《給櫻桃以性別》打8分的,和給藤萍的《香初上舞·終上》打9分的,顯然不是同一波人,無法說明前者沒有後者好。

二是水軍和營銷大號的存在。圖書可能還不是重災區,影視才是,當然因為圖書是長銷品,人工干預過的評分可能會停留很久。

三是評分也存在通脹,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很多經典著作評分反而偏低了,如果只看評分,會認為這些書的價值沒有那麼大。

所以豆瓣評分只能參考,不可盡信。如何參考?

首先要自己心裡有數,一本書書名很雞湯,只有幾百個人看過,卻大多打了5星和4星,這種書當然要躲遠一點。如果一本書有幾萬甚至十幾萬評價,評分最終穩定在一個不算太高的分數上,這種書反而值得留意。總而言之,一定要通盤考慮閱讀人數,打分的週期和最終分數。

其次是一定要累積一些專業的友鄰,比如跟自己口味近似的書評人,比如唐山,或者自己本學科的大牛,比如我選擇人類學的書籍,一定會看一下輒馨等人的意見,再或者在有某些特長、在特定的閱讀領域品味不速的達人,比如電影類的書籍我會看圖賓根木匠等人的意見。他們的關鍵意見可能更有參考價值。

再次是一定要學會看標籤,標籤往往能夠告訴你這本書評分高或低,是哪個圈子的讀者來評定的。因為某一類作品往往也存在細分,比如推理,常用標籤裡標明敘詭,評分不高,就會知道這部作品在推理圈子裡,在會選擇閱讀敘述性詭計的讀者群裡評價並不高。相反的例子,比如科幻,除了少數經典作品,大部分都是核心向,不要被評分誤導,拿來一看第一頁都看不下去,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鍛彰趣義

你好

首先,垃圾書這個概念你一定要明確。對你沒用的書可以說是垃圾書。文章內容混亂,淺薄在很多人眼中也是垃圾書。還有就是東拼西湊連接不和諧的文章也可看做垃圾書。

豆瓣高分垃圾書。高分有可能是人家刷上去的。就如一些淘寶商家樣刷自己商品的銷量樣。所以要看評論,看一些相關論壇對這本書的評價。評論的樣本大點為好,這樣更客觀。


楊伊伊01

我想只有自己親自讀過,才能分辨出來是不是垃圾,光看別人給出的分數不行,只能作為一個借鑑。在讀之前再到其他平臺看看書評,或者有比如貼吧網友等都可以問問看,再做決定,每個人欣賞水平眼光都不一樣,所以只有自己經過調查,或親自過一遍,才能判定好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