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都没称祖,为何朱棣、顺治和康熙能称祖?

滴水载舟


明清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说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越到后面皇帝权力越大,而皇帝庙号称祖都是后代子孙加的,以这个角度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为何朱棣是明成祖、顺治帝福临是清世祖、康熙是清圣祖了吧。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称祖称宗那些事儿,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而以上三位皇帝都是带祖的庙号,庙号古代皇帝独有的称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一般带祖的庙号如太祖高祖基本上都是开国皇帝,带太宗的都是第二代有为之君,正所谓太祖开国草创,太宗开疆或守成完善,太宗可以说是庙号宗里面最好的。


庙号最初出现于商朝时期,之后周秦二朝并没有使用,至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朝才开始起用,庙号最初是严格按照皇帝作为评价的,作为不够的皇帝甚至没有庙号,像西汉十二帝只有七位皇帝拥有庙号,东汉光武帝重新审定以后废除了三庙,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像开创中国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的汉景帝都没有庙号,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汉武帝庙号只是个世宗。

汉朝时候庙号的评定可以说很严格,大臣严谨,继承的皇帝也并没有徇私为父亲上好的庙号,风气还是比较好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像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就拥有三祖庙号,不算追封曹操的太祖庙号,曹魏也有两个祖。鼎鼎有名的辛弃疾先生写的宋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的刘宋王朝宋文帝刘义隆,庙号也被后代子孙改成太祖,他的父亲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反倒成为高祖。如果说宋太祖的话,中国历史上其实有两个宋太祖的,不过因为当时庙号的泛滥使用,人们一般还是以刘义隆的谥号来称呼他宋文帝的。


乱世中庙号泛滥,治世中庙号开始恢复正常,唐朝时期随着皇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所有皇帝都开始有庙号,不过这时候的庙号虽然泛滥却并没有像之前乱世中那样一朝三祖或者二祖那样。

唐宋时期庙号也定格为带祖的都是开国皇帝。

而到了明清时期,明朝二祖,清朝三祖就有一些泛滥了,这里面有着君权高度集中,皇帝权力大了庙号跟着水涨船高的原因,还有着当时的历史背景。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二代皇帝,庙号原为太宗,很中规中矩的,一百多年后明世宗嘉靖帝升级为庙号成祖,通俗来说大家都以为是因为嘉靖帝要将父亲入祭太庙,而太庙位置有限,按血缘亲疏应该把朱棣的牌位请出去让位,但是嘉靖帝不敢动朱棣的牌位只能升级为成祖,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明成祖朱棣时期,北有五征蒙古,南有收复自五代末期就独立出去的安南,在东北开疆拓土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修永乐大典,还有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过非洲,而且朱棣迁都北京,创下永乐盛世,打下明朝最巅峰的疆域,虽没有太祖朱元璋的开基之功,但是一系列大手笔也是让人惊艳。

嘉靖帝继位之初就是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的,所以对于朱棣也是钦佩的,加之朱棣功劳确实大才升级为成祖的,嘉靖十七年,嘉靖帝生父最终入祭太庙,而根据当时资料,早在嘉靖十三年嘉靖帝就改制太庙了,那时候朱棣虽然还是太宗但已经是不计昭穆了也就是为了升级为祖做准备了,侧面证明了最晚嘉靖十三年嘉靖帝就想升级朱棣庙号了,并非大家认为的是为了给他生父让位而升级朱棣庙号的。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在位期间最大功劳就是实现了清朝入关,使之地方割据政权成为全国性政权,当然其实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功劳只不过当时皇帝是福临,这就是他庙号带祖的原因。

“世祖”庙号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庙号,他们虽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如汉世祖刘秀、元世祖忽必烈。而福临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清圣祖康熙,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平三藩之乱、战噶尔丹、北拒沙俄、收复台湾,为维护国家统一做了巨大贡献,但他拥有之前顺治帝统一中国大部的基础,而且虽然战败噶尔丹,但是其所在的准噶尔部仍旧是清朝心腹大患,一直僵持到乾隆年间才被灭。沙俄方面签下了第一个所谓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其实也是吃亏的,让出了一百多万疆域。


客观来说,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最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守成之君,但是庙号圣祖就夸大其词了。

明清带祖庙号的泛滥,一方面因为明清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皇帝权力很大,所以给父辈上庙号当然是上好的,带一些水分。一方面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或者说继任者认为这些皇帝的确有大功劳才上的带祖庙号。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李世民又不是开国皇帝,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不就是唐高祖吗?

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福临

祖有功而宗有德。开国君主一般称为祖,后代中非常出色的也能称之为祖。

李世民只是个守成的君主,并不是开国君主,只是他篡位,杀了兄弟,架空了李渊。而且李渊能做皇帝,李世民功劳也不小,所以给我们感觉好像是开国君主一样,其实并不是。

李世民只做到了“贞观之治”,而唐朝的盛世是李隆基开创的,称为“开元盛世”,不过李隆基没能做到退位就发生了安禄山叛乱。李隆基都没能称祖,李世民当然也不行。

朱棣其实相当于又打了一遍江山,把朱允文赶下台,迁都北京,开创了“永乐盛世”。而且朱棣一开始死了之后并不是称祖的,也是称宗的,庙号“太宗”,后来明世宗上庙号为“成祖”。

康熙的功劳也很大,平三藩,剿灭噶尔丹,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为清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位六十年,也是前无古人。功劳极大,称之为“圣祖”。


伦理君

这里的祖,宗说的是庙号。不管是谥号还是庙号都起源于周代,当然是一代代形成的,不是周公旦一个人总结出来的。

谥号一般就是用一个字概括皇帝的一生,这个每一个都有。就像我们最熟知的文武,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慧爱民曰文等,就像汉文帝;刚强直理曰武、威疆敌得曰武、克定祸乱曰武等,就像汉武帝,汉光武帝。当然这是好的,也有像好祭鬼神曰灵这种贬义的,恭仁断折曰哀这种同情的。总之只要你只要当了皇帝这个就会有,不管你这个皇帝做的怎么样。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说不管传了多少代,天子只要祭司七位有庙号的祖先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只能友好的集中在一起,享受次一级的祭司。所以相对于这个谥号,庙号就比较难了。你不但要当上皇帝,还要能当好皇帝,从家族皇帝里脱颖而出,才能保证祭司不被降规格。所以汉朝一般说谥号,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这样。主要是得到庙号的太少就四个,刘邦,刘彻,刘询,刘秀。这四个一个开国,一个巩固护全社稷,一个中兴,一个差不多再开国。还是严格遵照周礼。当然中间有个没有谥号,庙号,年号的三无大神秦始皇,这个另当别论,因为祖龙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到了三国,不单单是天下乱的飞起,制度也乱的飞起。庙号从此不在是一个严肃的东西,快变得和谥号一样,人人都有。各种祖,宗都多的飞起。因为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他庙号唐高祖。李世民虽然厉害,但是他顶多是开疆拓土,稳固了社稷,所以只能称宗。

到了明清,年号成了最重要的称呼法。朱棣年号永乐,世人也习惯称他永乐大帝,清朝的康熙等。到了那时候,庙号的严肃性再削弱。其实还有一点,永乐要保证自己位置的正统性。那就必须认定建文帝是不合法的,朱棣号祖,也是变相认为是他收复了正统的皇室,是政治需要。

至于顺治,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就他。也可以说他是满清开国皇帝,至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像成吉思汗一样,打了天下,但不算建国。所以顺治作为清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称祖合法。至于康熙这个圣祖,可能觉得他比他爸牛气吧。毕竟少数民族,你不能要求他们什么都按照我们汉人的传统来不是。


灰色手术刀

按照惯例,开国皇帝称高祖或太祖,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第二代皇帝称太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清太宗。

第二代以后的皇帝的称呼,就要看他的功绩了,其实决定权还是在下任皇帝也就是自己儿子的手里,所以大家就能明白,古代皇帝为什么那么重视生儿子。不仅仅是继承皇位的问题,自己将来在史书上如何评价全都看下代皇帝的评定。最现实的就是明末的天启皇帝,没有儿子传给了兄弟崇祯皇帝,结果得了一个明熹宗的恶号。

李世民称唐太宗是符合规矩的,朱棣称明成祖、顺治称清世祖、康熙称清圣祖都不符合惯例。但是从具体情况来分析,也都情有可原。

先来了解一下,皇帝称宗和祖的缘故。

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有三种称号:年号、谥号、庙号。简单的解释分别是:

1.年号。皇帝生前使用,比如康熙、雍正这都是年号。明朝以后的皇帝,现代人大多数称呼年号。因为明朝以前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除了几个特殊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2.谥号。死后对一个皇帝一生的评价,比如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评价他们一生武功赫赫。唐朝以前的皇帝,现代人大都称呼谥号,如隋文帝、隋炀帝。

3.庙号。理论上庙号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是给有特殊功绩皇帝的荣誉称号,比如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亲爹汉景帝都没有庙号,汉武帝的庙号是汉世宗。直到唐朝,庙号彻底被玩坏了。唐朝皇帝不管好坏,都有一个庙号。所以,唐朝以后的皇帝直到明清,现代人都称呼庙号,如唐玄宗、宋仁宗等。

再来具体分析一下,朱棣、顺治、康熙三位皇帝不按惯例庙号为宗而称祖的原因。

1.朱棣。朱棣死后,他的胖儿子明仁宗朱高炽还是很讲规矩的,给他老爹的庙号的明太宗。但是到了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时候,这位嘉庆皇帝是因为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儿子捡来的皇位。嘉靖皇帝非常想把自己亲爹兴献王也追封为皇帝,所以就把朱棣改封为明成祖,空出一个宗的位置给自己亲爹。

2.顺治。顺治皇帝称清世祖是借鉴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经验。忽必烈建立大元朝,以异族统一汉地,死后庙号世祖。同样,在顺治皇帝时期,清朝进关统一了天下。虽然这过程中,顺治起到的作用不大,都是他叔叔多尔衮的功劳,可惜多尔衮没有儿子,只能当摄政王。统一汉地的功劳也就落到了顺治的身上,所以顺治死后称清世祖。

3.康熙。一般来说,一个朝代最多封两个皇帝为祖,其他多出来的祖都是封开国皇帝的祖先。唐太宗号称天可汗也只能称宗。汉光武帝刘秀,拯救了大汉天下,所以称汉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开创了元朝,所以称元世祖。可是到了康熙的时候就比较特殊了,康熙整整做了61年皇帝,威望太高了。再加上九龙夺嫡事件,雍正皇帝最开始登上皇位的时候并不稳固。所以雍正给自己老爹康熙上清圣祖的庙号,一是因为康熙威望很高,二是为了借推崇老爹稳固自己的皇位。


俄罗斯战略研究

我们先来看看“祖”和“宗”的区别,根据《孔子家语》记载:“祖有功而宗有德”,可见“祖”和“宗”区别在于有功还是有德,功指开创之功,德指守成之德。可见能被称“祖”者要么是始受封者,要么是始受命者,所以不难看出开国皇帝为何称祖了。

李世民是承接的是唐高祖李渊的皇位,虽然在位之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毕竟开国的皇帝是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始受命者),唐太祖为北周时第一代唐国公李虎(始受封者),高祖李渊则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始受命者),但是唐太宗是守成的令主,所以庙号为太宗。

对于朱棣,其实他本来的庙号就是明太宗,他也是位守成的皇帝。叫了100多年的太宗(1424年朱棣驾崩),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上庙号为成祖,改庙号的原因是朱厚熜想让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进入太庙,使得朱棣成为万世不祧之君。

对于康熙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亲征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雍正以其功业之大,故上庙号为圣祖。



最爱肉丸子先生

说这个问题前,就得先说说中国古代的庙号文化,庙号是皇帝死后在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就是你生前叫康熙,但是在庙里要叫圣祖。

一般能够成为“祖”都皇帝都特别厉害,因为在中国古代,通常情况下只有开国皇帝能用“祖”作为庙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或者“高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在明朝以前,一个朝代基本也就一个祖,王莽篡权后,刘秀建立了东汉,因此,敢称汉世祖。

“开山为祖,守成为宗”成为古代给皇帝设立庙号的原则,所以,李世民尽管有诸多功劳,但是建立唐朝基本都在李渊时期,所以,李世民就只能称“宗”了,但是,李世民要是根据功绩,硬要一个“祖”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庙号都是死后才定的,李治不想给你“祖”,你也是没办法。

这就是功劳盖世却没有得到“祖”庙号的李世民,但是从明朝以后,不仅朱元璋称明太祖,连第三个皇帝朱棣也称明成祖,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其实朱棣死的时候庙号是太宗,但是经过多少代的嘉靖皇帝是旁支夺嫡,想要给自己的父亲弄进太庙,但是太庙里的名额满了,没办法又给朱棣抬了一下,成为“明成祖”,这样就把他爹整进去了。

但是古有云:祖有功,宗有德,以朱棣的文治武功,都北京,修大典,下西洋,征四夷,兴盛世,说他为“祖”也并不为过。

到了清朝的时候,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其实不止是只有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还有清朝帝业的肇兴四祖,就是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兴祖直皇帝”(福满) “景祖翼皇帝”(觉昌安) “显祖宣皇帝”(塔克世)。

这四祖前两个史料不多,但是觉昌安和塔克世,我们就熟悉了,被明军错杀,努尔哈赤含恨起兵,就这都称“祖”了,还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按照道理来讲,皇太极1636年改后金为清,称努尔哈赤为太祖,这个没毛病,而且皇太极庙号也是太宗,按照道理,以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其实给一个“祖”也可以,因为大清政权就是皇太极建的啊!

说顺治为清世祖,也说得过去,因为顺治在位的时候,清政权才从一个地方性政权变成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顺治是清世祖也说得过去。

其实到康熙死的时候,庙号正常情况下应该给一个宗,但是雍正坚持给康熙评为“圣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雍正的说辞是:“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从这方面来说,康熙肯定是合法传位给雍正的,要不雍正能这么孝顺吗!


史论纵横

所谓的"祖”和"宗”是古代君王在死了以后在家庙中被奉供时的称号,也称庙号或谥号。这种制度起源于商朝,周,秦千余年间被取缔。汉朝时开始,但有严格规定,不是毎个皇帝都有庙号,南北朝时期"祖”"宗”乱封之气横行,唐以后庙号字数多大几十字,这个时期以后皇帝的庙号就有了歌功颂德,盖棺定论的向作用了。这种制度在东亚国家中国,朝鲜,越南等中华文化圈內盛行。一般情况下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通常以开国君主称为祖,李渊是开国皇帝被称作唐高祖。治嗣君而有治国才能称为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太子,然后登基,勤于国政形成贞观之治局面,故称唐太宗。到清朝就有点意思了,出现了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开国太宗,皇太极是金太宗。顺治皇帝福临是大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个皇帝。世代祭祀者为"世",称清世宗。康熙皇帝十六岁主政,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征噶尔丹。等同于再次开国,做了六十一年皇帝,所以称圣祖皇帝。




关东侠客

谥法曰:祖有功,宗有德。

朱棣,最初庙号是太宗。嘉靖十七年改谥文帝,改庙号成祖。

顺治,是满清第一个入关的皇帝。也是在他的年号内完成初步统一的。

康熙,是雍正吹捧起来的。所谓功劳大是也。


张勇達州

太祖、高祖、高宗、太宗等这都是“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庙号称“太祖”或“高祖”等,如汉高祖、宋太祖;后嗣皇帝一般庙号,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1.北京太庙。网络配图

庙号起源于商朝,按周礼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礼记·王制》)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但是,有皇帝没有庙号,到了一定时间就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

2.唐太宗李世民。网络配图

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52岁,葬于昭陵。因不是开国皇帝,庙号太宗。

3.明成祖朱棣。网络配图

1424年8月12日,朱棣去世,享年64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嘉靖皇帝即位后,即挑起父母名分的“大礼议之争”并获胜;明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明世宗改朱棣庙号为成祖,与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而供奉太庙正中。

4.明嘉靖帝。网络配图

如此,明嘉靖帝追谥父亲朱佑杬庙号睿宗,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供入太庙,而不超太庙七庙的礼制规定。

5.明睿宗朱佑杬。网络配图

清太庙有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太庙、北京太庙两处。1661年2月5日,清顺治帝去世,享年24岁,葬于清东陵的孝陵。因清顺治帝系清入关统一中国,且是清北京太庙供奉的首位皇帝,庙号世祖。

6.清顺治帝。网络配图

1722年12月20日,清康熙帝去世,享年68岁,葬于清东陵的景陵。

7.清康熙帝。网络配图

因清康熙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且是清北京太庙供奉的第二位皇帝,庙号圣祖。


汉水白石言

开宗立庙、大幅度开疆拓土、重塑国家的古代皇帝可以称为组,比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守成的君王称宗,比如唐玄宗、宋仁宗、明英宗…

理解完这些概念后就可以分析这个问题了。

李世民对大唐开国立下了不世的功勋,他的光芒甚至掩盖住了他的老子李渊,但是反过来看看,大唐是在他老子李渊的领导下一统天下,李世民抢了他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继承大统后,天下已经基本稳定,所以历史给他的定位仍然是守成君主,而不是开国君主,也没有大幅度开疆拓土,或者重塑国家。所以李世民的庙号就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太祖”。

朱棣为什么会是明成祖呢?朱棣的皇位并不是继承朱元璋而来,而是抢了他侄子朱允文的皇位,朱棣在北京300护卫起兵,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基本上消灭了明朝原来的主力,可以说朱棣如果不是朱家人,那就是重新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而朱棣本就是朱家皇族,所以他的行为就属于重塑国家,可以称之为“祖”了,另外朱棣明成祖并不是他死后就上的庙号,而是后世子孙明世宗加给他的,原来他的庙号是“明太宗”。


顺治,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他虽然没有开创大清朝,但是正是他在位期间大清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大清正统的帝位,大清从割据东北正是开始统治全国。


康熙,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他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三征葛尔丹,确定了大清的版图,大幅度地扩大了大清的疆土,功劳盖世,可以称之为“圣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