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服裝設計師Chloe Chen,
已經在上海住了12年,
現在,她帶著2個可愛的女兒,
一起住在上海市中心,
一個370㎡的大平層裡。
儘管擁有10家服裝店,
Chloe仍然堅持每天只工作4個小時,
用其他的時間陪伴女兒,享受自己的生活。
離婚後的Chloe,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
但她卻跟前夫相處得更好了,
兩人住在同一個小區,
方便爸爸隨時回來陪伴女兒,
他們還會一年陪孩子出門旅行2次,
讓女兒感受到滿滿的愛。
他們達成共識:
離婚是大人的決定,而不應該影響小孩。
我是Chloe Chen,
12年前,我從紐約搬到上海住,
現在,我和兩個寶貝女兒,
一起住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個大平層裡。
這個房子大概有370、380㎡,
我覺得最好的地方,
就是它把公共空間隔成了兩個部分,
外面的大客廳,是大人的空間,
裡面的小客廳,屬於小朋友,
中間有一道門,
有時候我在外面招待朋友吃飯,
把這道門一關,就不會影響到她們。
雖然我很愛我的女兒,
但我覺得,不應該把整個房子都給了孩子,
我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我有兩個可愛的女兒,
大女兒Morgan今年6歲,小女兒London4歲。
我覺得有姐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所以讓她們兩個睡一個房間,
培養她們之間的感情。
我跟前夫離婚後,反而相處得更好了。
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是很好的朋友,
他可以隨時來看女兒,
陪她們做功課、吃晚飯,
我們一年還會帶女兒一起出去玩一兩次。
我們倆的共識就是,
離婚是大人的決定,不要去影響小孩子。
記得有一次我大女兒畫了一張畫,
畫上有她自己,還有很多顆愛心,
她說自己很開心,這些愛心,
代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對她的愛。
我臥室裡的床,
是這個家裡面,對我來說最寶貴的一樣東西。
這個床有我滿滿的回憶
不管搬幾次家,我都不捨得把它扔掉。
我女兒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來我房間,
然後我們就會在床上聊天。
我記得我自己小的時候,
我媽媽跟我就是這樣,
我們家有四個孩子,
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媽媽房間,
窩在媽媽的被子裡面。
我跟孩子們,彼此很尊重彼此的空間,
很多朋友來我們家,
就問我,你怎麼都沒有做傢俱保護套?
不會擔心小孩子會撞到嗎?
我說,小朋友其實很聰明的,
潛力很大,也願意學習,
她撞過一次,就不會再撞第二次。
我們家的牆都很乾淨,
她們明白,家裡的牆不是她們的畫布。
在上海的12年裡,我搬了5次家,
差不多平均3年搬一次家。
剛來上海的時候還是單身,
一個人住在一套公寓房裡面,
後來結婚,有了小孩,
就搬到了一個大別墅,
那個房子很大、很漂亮,
還有花園,小朋友可以跑來跑去,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沒有社區,
沒有同齡的孩子可以陪她們一起玩。
所以我們才搬到了現在的這個家,
小區的綠化很好,
還有很多和我女兒年紀相仿的小朋友,
甚至有許多興趣班在這裡開課,
比如游泳課、芭蕾舞課……
我常跟朋友開玩笑說,
人家是孟母三遷,我是“孟母五遷”。
每個人聽到搬家都覺得很頭痛,
但是我卻很喜歡搬家,
就像每一季做一個服裝系列
都會有一個主題一樣,
每次搬家,我都會給新家設計一個主題。
今年3月,我去了一趟摩洛哥,
就對那種異國風情特別著迷,
所以就想,我要把自己的家做成這個樣子。
家裡有很多來自摩洛哥、印度的東西,
比如地毯、掛畫、擺件,
但其實也有中國的東西,
比如我們餐桌上的吊燈,
其實是鄉下養小雞的籠子,
但我覺得放在這裡剛剛好,完全沒有違和感。
鮮花、音樂、蠟燭,
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三樣東西。
我每到一個城市去,
不逛服裝店,反而喜歡逛家居店,
淘好看的盤子、蠟燭,
我還會很認真地做攻略,
找到每個城市最好的唱片店,
買一堆黑膠唱片回來。
我覺得,40歲以後反而是我最舒服的狀態,
我每天的工作時間,
差不多四到五個小時最多了,
然後剩下的時間就是花在我自己和女兒身上。
只要是在家,我就一定會泡澡,
每天泡澡的這20分鐘,
是我覺得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候。
單身的時候,晚上的飯局會比較多,
有了孩子之後,
每天一定會留在家裡陪孩子吃晚飯。
我會在禮拜五或禮拜六選一天,
請朋友來家裡吃飯,
做飯,我真的是沒有天分,
但我非常享受擺盤的過程,
我會選我喜歡的餐廳的菜,
然後根據不同的主題配上餐具和鮮花。
Chloe和孩子們在臺灣
現在,我每年都會出去旅行12到15次,
一半的時間是帶著小孩的,
一半就是跟我男朋友,或者跟家裡人一起。
有些人會說我好怕生孩子,
生孩子以後就沒有我自己的生活了,
我說不會呀,
看你自己的心態跟你自己怎麼去分配而已。
我不太喜歡住飯店,
觀念又很傳統,
覺得人一定買房,才會有安定的感覺。
所以在我常去的城市,
臺北、紐約、香港、上海,
我都買了一套房子,
給自己置辦了一個舒適的家,
上海的家,是我住得最久、最喜歡的一個。
我覺得這12年來,
我從單身,到結婚,到有孩子,
我在上海培養了一種很深的感情,
臺灣當然是我的故鄉,
但是我覺得上海更像我的家。
閱讀更多 一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