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戚干政到武士奪權,日本天皇從什麼時候徹底失去實權?

文|遊天嬋

在古代日本很長的一段歷史中,一直是由天皇掌握國家實際權力。但我們都知道日本歷史上有幾百年的時間由幕府統治,天皇淪為一個傀儡。可傀儡這種東西可不是日本皇族自願當的,這中間少不了和各派政治勢力的明槍暗箭。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發動政變消滅權臣,成功即位。第二年,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化改新。新政府以“帝道唯一”為宗旨,頒佈改新詔書,宣佈將土地收歸國家,在地方設置職官,造戶籍,改革租稅制度等等。

從外戚干政到武士奪權,日本天皇從什麼時候徹底失去實權?

支持變革的大臣中臣鐮足

文件上怎麼說是一回事,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保守派的氏族貴族和豪強當然不會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利益上交國家,多次起事,鬧得雞飛狗跳。終於在672年,爆發全國內戰,史稱“壬申之亂”。被迫出家的大海人皇子最終從保守派手中奪回政權,即位後是為天武天皇。

在天武天皇這裡,改革事業得到全面推進,萬事都由天皇裁奪,真正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及律令制。在這場保守派VS改新派的鬥爭中,天皇帶領的改新派大勝,贏得了全國的實際統治權。

從外戚干政到武士奪權,日本天皇從什麼時候徹底失去實權?

天武天皇

有句中國老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784年——794年,日本政府兩次遷都,最終定於平安京(今天的京都)。從遷都到1185年鎌倉幕府成立的時期被稱為平安時代,這個時期是日本的政治轉型期,權力從天皇手中逐漸轉移到了幕府將軍手中。

經過多年的發展,生產力得到提高,所以當時獨立經營成為可能,土地國有制遭到挑戰。很多豪強貴族十分積極地驅使農民、奴隸墾荒圈地,並將土地佔為私有,發展到後來佔的不止是開荒的地,甚至國家的公田也可能被侵佔。

743年,朝廷見土地國有制的大勢已去,乾脆頒佈法令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了8世紀後期,已經有很多私領莊園拔地而起,吸引了很多貧苦農民投靠。在此基礎上,莊園制漸漸發展起來。

在這些莊園中,皇族、中央貴族和大寺院的莊園享受著不納稅、不接受地方官吏的行政權的特權,因此很多領主為了取得這種特權就把自己的莊園“獻”給他們以求保護,這樣一來他們就不用承擔對國家的義務,還可以保有對自己領地的實際領主權。當然了,作為交換,他們每年要向他們的保護者繳納年貢。

建立這種進貢-庇護關係的莊園叫做 寄進地系莊園。寄進地系莊園在10世紀以後像雨後春筍一樣到處都是,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天皇權力的衰弱,律令制國家面臨著解體。

地方上不把中央當回事,而中央也被外戚勢力所把持。藤原氏從7世紀中葉開始就世代為外戚,後來更是掌握了中央權力。858年,9歲的清和天皇即位,藤原良房任攝政,大權獨握。以後每當天皇幼小、生病或是女帝,藤原氏就以攝政掌權。天皇長大後要親政了,藤原氏就改任關白,繼續幹政。攝政和關白就這樣成為了一種例行的政治體制,史稱攝關政治。

從外戚干政到武士奪權,日本天皇從什麼時候徹底失去實權?

影視劇中的藤原氏家族成員

天皇不可能就這樣屈服於藤原氏。1068年,後三條天皇即位,開始任用非藤原氏的貴族擔任要職。下一位天皇白河天皇在位13年之後就把皇位讓給只有8歲的皇太子,自己出家,藉著當和尚的名目另立院廳,繼續執政40年。後面的天皇依葫蘆畫瓢,以太上皇的身份行使院政權。這種形式叫做院政,與攝關政治對抗。

攝關政治在院政的攻勢下漸漸衰落,但是院政到現在已經不能恢復中央集權制和天皇的至高權威了。儘管頒佈了多項規定來約束地方貴族和官僚,但莊園脫離中央控制的勢頭已不可扭轉了。地方豪強變得越來越獨立,中央對地方喪失控制,社會秩序無人維持,到處混亂不堪。

從外戚干政到武士奪權,日本天皇從什麼時候徹底失去實權?

浮世繪中的武士形象

豪強們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擴大勢力,把自己家族和僕從中的青壯年男子武裝起來,這就是武士。武士不止被地方豪強所重視,還是中央試圖爭取的力量。

武士們的勢力就這樣迅速發展,甚至到了超過中央的地步。到了公元11世紀,兩個強大的武士集團已經形成了:恆武平氏和清和源氏。他們介入中央的鬥爭。河蚌相爭,漁翁得利,1167年,平清盛被天皇升為太政大臣。可是平清盛得勢後就幽禁天皇,建立了平氏政權。

1185年,源氏擊敗平氏,控制了政權。隨後不久,源賴朝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創立了鎌倉幕府。從此開始了日本歷史上長達700年的武家統治。天皇成為了國家的精神象徵,實權被剝奪,幕府才是日本的權力擁有者。

參考文獻:

王超華:《簡述日本天皇制度的演變》,《學理論》,2011年第17期。

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