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猫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thfghfg

答:薛定谔猫属于量子力学领域的思想实验,目前还处于争论当中,没有确切的结论。




但以目前争论的情况来看,无非就这两种结果:

可能性一: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

可能性二:量子力学在本质上,就是和人们的常识相悖!

目前争论的发展趋势,基本已经倒向了第二种可能。像不确定性原理,叠加态这样难以理解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的本质。


爱因斯坦等人建立的隐变量诠释,就偏向于第一种可能,但是无漏洞的贝尔实验已经证实,隐变量诠释并不是一个符合事实的解释。



所以,要说“薛定谔的猫”实验的结果,目前没有答案。但我们在这个实验中,能学习到很多,尤其是我们对主观世界的思考方式。


这个实验或许告诉我们:以往人类对主观世界的思考,极很可能不是世界的本质,人类要想进一步揭开世界的面纱,需要对自身的思考方式来一次彻底的革命。说不定在几百年后,人们会把二十世纪以来,量子力学带来的世界观的转变,看成一次人类重要的思想飞跃,被载入史册也说不准!





艾伯史密斯

感觉已有的答案里面要么隔靴搔痒,要么胡扯。。。

薛定谔的猫主要是想强调不确定性关系实际上能体现在宏观的层面。

我们看很多科普的材料,都会提到量子力学一些奇妙的特性是只存在于微观世界里的。比如说你在碗里放一个滚动的小球,如果球的动量不足以让球越过碗的边缘,常识上看,球是出不来的。但是量子力学里球就会隧穿出来。但这只会发生在微观世界里。在宏观世界里球跑出来的几率小到从宇宙诞生到今天都不会发生。

有一个对应原则。比如狭义相对论在速度很慢的时候和牛顿力学相差无几。量子力学也有类似的对应。

对应原则的理由是,宏观世界中我们经过千万年的生活实践中观察也没看到量子力学的奇特现象,所以量子力学的理论必须在宏观尺度能回到我们常识中的世界,否则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就能打得量子力学的脸啪啪响。否则在量子力学诞生前在宏观尺度里的各种已经做过的实验就能把量子力学拍死。

然而薛定谔就不服了。他就设计这么一个宏观微观联动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个思想实验,几乎无法真正实现。但是从这个实验来看,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确实能在宏观的尺度体现出来。他提出这个实验主要是想说这个事情。


安兹乌拉恭

薛定谔的猫缠思想实验很有名气,但薛定谔和对手玻尔其实都犯了低级错误:在微观粒子的物理状态存在波动方程本征解的叠加态,注意,本征解应该是“互斥”——比如xyz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分量,所谓叠加比如45度就是x=y时的状态,而粒子衰变(对应猫死)还是没衰变(对应猫活着)只是一个本征解(幅值不同而已,比如可以+1表示衰变,-1表示未衰变),所以不存在纠缠。要纠缠可以有其它本征解如衰变成不同的物质元素等,但无论怎样纠缠,不存在死和活的纠缠,可以活着@无精打采、死了@窝囊等等。所以这个思想实验不能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