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常德,古稱武陵、朗州,別名“柳城”,是湖南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常德位於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是長江經濟帶、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重要城市。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開創了常德獨有的“善德文化”。

常德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首屆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華詩詞之市等稱號。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常德綜合實力穩居湖南省前列,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238.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居全省第三,全面發揮了湘西北地區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職能。2017年,常德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30萬年前,常德地區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縣澧南鄉、張公廟鎮、津市市窯坡鄉、石門渫水下游一帶以及鼎城區灌溪鎮崗市等處有舊石器時代的遺蹟40多處,經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錘、石球、尖狀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這些簡陋的原始工具採集果實,獵取野獸。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澧縣城頭山遺址的發掘證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這時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製和陶器製作技術。距今7000多年的石門皂市下層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這時期生產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製的斧、鑿等砍伐用具和魚網墜,並已掌握了原始製陶技術,生產簡單的飲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鄉湯家崗遺址,反映了常德當時以母性為主導地位的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生活。距今5000多年的安鄉劃城崗遺址,是常德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有力證明。這時期生產工具大為改進,石器鑽孔、切割和拋光技術比較成熟,陶器普遍採用慢輪修整。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張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區城東建築城池,設黔中郡,迄今2200多年曆史。

秦代,常德屬黔中郡,郡衙設臨沅縣。

西漢,高祖時取“止戈為武,高平為陵”之意,改黔中郡為武陵郡,隸屬荊州刺史部。

東漢,光武帝恢復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從義陵(今漵浦縣)又遷往臨沅縣。順帝陽嘉3年(公元134年),荊州刺史部移治於索縣(現鼎城區韓公渡鎮城址村)。

三國時期,歸吳國管轄,仍名武陵郡,隸屬荊州。

西晉,常德分屬武陵、天門、南平三郡。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隋代,開皇16年(596年)改嵩州置朗州,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隋煬帝(楊廣)大業初復為武陵郡。轄武陵、龍陽(今漢壽)二縣。轄境相當今武陵區、鼎城區、桃源縣、漢壽縣。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置隋武陵郡為朗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武陵郡。乾元元年 (758年),復為朗州。故唐代習慣稱為 “朗州武陵郡”,或單稱“朗州”。唐代武陵、澧州隸屬江南西道,轄境相當今桃源以東的沅江流域,瀕洞庭湖,當時興修永泰渠、北塔堰等水利工程,溉田甚多。

北宋初年,常德仍沿隋唐之舊稱“朗州”,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為鼎州,改澧州為澧陽軍州,均隸屬荊湖北路;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轄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三縣,轄境相當今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沅江市、桃源縣等地。

常德之名始於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鼎州置常德軍節度;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鼎州升為常德府;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轄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沅江四縣。

元代,常德府、澧陽軍州分別改為常德路、澧陽路,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江南北道。

明朝初期,恢復常德府,澧陽路改為澧陽府,皆隸屬湖廣佈政司分守上荊南道。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將澧陽府降為澧州。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為直隸州。清代,常德府、直隸澧州同隸屬於嶽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轄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四縣;直隸澧州轄石門、慈利、安鄉、安福(現臨澧縣)、永定五縣。

1914年,湖南省政府廢除府、廳、州,保留“道”,嶽常澧道改為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隸澧州各縣由武陵道直轄,道治常德。

1922年,湖南省撤銷“道”制,僅存省與縣兩級,常德各縣直屬省管轄。

1935年,國民政府在沅陵縣設立湘西綏靖處,將19個縣綏靖縣劃為5個行政督察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專員兼任駐地縣長。

1936年,國民政府正式設立專員公署,石門、臨澧、澧縣劃在第二區。

1937年湖南省普遍設立行政督察區,第二區轄常德、華容、南縣、安鄉、沅江、漢壽、澧縣、臨澧、石門、慈利、桃源等11個縣,專員公署治所由慈利縣遷往常德縣。

1938年11月,第四區從常德遷往澧縣,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也稱常澧區專員公署。

1940年,湖南省調整行政區劃,行政督察區第二區改為第四區。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會戰 。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為平地。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七十四軍五十七師,57師固守常德18天,全師僅餘數百人 。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常德城,常德血戰一時被廣為傳頌,這就是著名的“常德會戰”。

1949年7月中旬至8月初,第四行政督察區各縣先後獲得解放。8月4日,南下途中組建的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及全體工作人員抵達常德城。常澧專署為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轄常德、華容、南縣、安鄉、澧縣、臨澧、慈利、桃源9縣。8月中旬,各縣相繼成立人民政府,並分別於8月5日和8月15日建立常德市、津市市,成立人民政府。8月28日,常澧區更名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區行政專員公署(簡稱常德專署)。

1955年2月16日,根據省人民政府已改為省人民委員會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區專員公署改為湖南省常德專員公署。隨後,各縣市人民政府都改為人民委員會。

1962年12月30日,國務院424號文件批准,恢復益陽專區,益陽市及益陽、桃江、南縣、沅江、華容、安化六縣劃歸益陽專署管轄。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1966年3月,常德專區生產領導小組成立,代替常德專署行使職權。4月10日,專區生產領導小組撤銷,成立常德專區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11月,其名稱改為常德地區抓革命促生產領導小組。

1968年2月28日,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行使原專署職權。3月至9月,各縣(市)先後成立革命委員會,取代人民委員會。

1979年3月24日,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常德地區行政公署成立。1979年11月至1980年12月,各縣(市)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縣(市)人民政府。

1988年1月,國務院以國函[1988] 18號文件批准,撤銷常德地區,建立省轄常德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1988] 22號文件通知,撤銷常德地區和常德縣,設兩區,原常德市改為武陵區,原常德縣改為鼎城區,兩區行政區域不變,津市市為省轄縣級市,省政府委託常德市代管。6月20日至24日,常德市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常德市人民政府,選出正副市長。

2017年,常德市轄2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常德市共有36個街道、100個鎮、29個鄉(其中4個民族鄉)。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名稱由來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設常德軍,後升州為常德府。此名取材於《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和孔穎達《詩經·大雅·常武疏》:"言命譴將帥,修戎兵戎,無所暴虐,民得就業,此事可常為法,是有常德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焉。”其義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謂之常德。“常德”之名始於此。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二、行政區劃

常德市現轄武陵區、鼎城區、安鄉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共6縣2區,代管縣級市津市市,以及5個管理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西湖管理區、西洞庭管理區、桃花源旅遊管理區(籌),以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鄉(鎮)129個、行政村3228個。

區劃名稱面積(km²)政府駐地街道

其中:民族鄉

社區行政村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18177.18武陵區361002945823228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412.42南坪街道1522
126112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2339.60紅雲街道4191180
489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1086.03深柳鎮
84
33255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2091.25龍陽街道4163 185489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2075.41澧陽街道415

93397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1203.88安福鎮
82
29310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4442.30漳江鎮
1810257394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3970.13楚江街道
4107
40685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採集

556.16襄陽街街道54

3984
注:武陵區數字包含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德山街道、樟木橋街道及柳葉湖旅遊度假區所轄柳葉湖街道、七里橋街道、白鶴鎮;鼎城區數字包含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石門橋鎮及西洞庭管理區所轄祝豐鎮;漢壽縣數字包含西湖管理區所轄1鎮、2鄉。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三、自然資源

水資源

常德市水資源比較豐富,多年平均的水資源總量153.37億立方米,人平佔有量為2556立方米。流經本市的沅水、澧水多年平均客水量600億立方米。全市雨量充沛,水資源主要來自降水,降水時空分佈不均,豐水期(4-10月)降水和徑流約佔全年的70%以上。境內有大小河流432條,總長6775千米。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澧兩水橫貫境內,支流眾多,還有松滋、虎渡、藕池河系流經境內。具有河網密佈、水系紊亂、峰高量大、降雨不均、水旱夾擊的特點。水能蘊藏量達200萬千瓦,其中河長5千米以上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71條。多年平均水能蘊藏量131.95萬千瓦,佔湖南省總量的8.55%。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有65.15萬千瓦,佔全省可開發量的6%。地下水也很豐富。地下水分佈面積達17568平方千米。據計算,地下水動儲量為16.8-20.28億立方米,靜儲量為20.8-25.56億立方米。

2017年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3.3萬處,新增和恢復農田灌溉面積0.8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31萬公頃。

土地資源

常德市的土地總面積為18202.1平方千米,佔湖南省版圖的8.6%。全市有耕地4300平方千米,佔土地總面積的32.85%,三分之二以上為洞庭湖淤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溫潤,是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場4306.7平方千米,可養殖水面666.7平方千米,林地面積4666.7平方千米,分別佔土地總面積的23.66%、3.66%、25.64%,具有發展畜牧業、水產和林果業的先天條件。

2017年,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5個,整治土地0.8萬公頃。

礦產資源

常德市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素以“非金屬礦之鄉”著稱。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跨越楊子地臺,與華南褶皺帶接壤部位,區內地層發育齊全。礦產資源的產出與分佈,受大地構造部位的制約,北部楊子地臺礦產資源以能源、非金屬礦產為主,南部華南褶皺帶以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為主。

常德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種比較齊全,截止2017年,全市已發現礦產59種,佔全省已發現礦種數141種的41.8%,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33種,包括能源礦產2種、黑色金屬礦產2種、有色金屬礦產3種、貴金屬礦產2種、非金屬礦產19種、水汽礦產3種。金剛石、砂礦、雄黃礦、石煤蘊藏量名列全國之冠;石膏礦、石英砂礦、硼潤土蘊藏量居全省第一。列入湖南省礦產儲量表的礦產就有22種,這些資源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礦石質量好,利用率高,在常德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起了支撐作用。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生物資源

截至2016年,常德有陸棲脊椎野生動物379種,其中哺乳類56種,鳥類285種,爬行類23種,兩棲類1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黑麂等12種,二級保護的66種;有維管束植物206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銀杏、紅豆杉、伯樂樹、珙桐等6種,二級保護的有21種,列入國際公約的49種。

常德既有武陵、雪峰山系豐富多樣的森林植物,又有洞庭湖區的多種栽培植物和水生植物。截至2016年,全市現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703種,約佔全省已知高等植物4324種的62.5%。其中裸子植物有69種,隸屬8科25屬,被子植物2248種,隸屬168科788屬,蕨類植物386種,隸屬43科101屬。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有39種。

截至2017年,全市森林覆蓋率47.98%,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95萬公頃,荒地造林面積0.71萬公頃,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6.2萬公頃。已批准建設自然保護區7個,面積15.2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7%,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65平方米。市城區空氣質量達標率75.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實際監測的地表水斷面中,滿足III類標準及以上的比重為95.6%。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四、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8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1.8萬人,農村人口282.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6%。年末戶籍總人口為60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3.3萬人,鄉村人口422.6萬人。男性人口308.2萬人,女性人口297.6萬人。18歲以下人口97.4萬人,18—34歲人口121.9萬人,35—59歲人口251.2萬人,60歲以上人口135.3萬人。

民族

常德是一個散雜多民族的地區。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常德市4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7萬人,佔常德市總人口的8%,在湖南省14個州市中居第五位。除漢族以外,還有蒙古、回、藏、維吾爾族、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佤、黎、畲、高山、水、景頗、土、仫佬、錫伯、普米、俄羅斯、鄂倫春、毛難、仡佬等45個民族。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五、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6萬人,增長6%,在校學生5萬人,增長6.8%,畢業學生1.3萬人,增長5.5%。中等職業學校43所,招生2.0萬人,下降1.6%,在校學生5.5萬人,增長2.8%,畢業學生1.7萬人,增長19.5%。普通高中45所,招生2.5萬人,下降6.1%,在校學生7.8萬人,下降3.1%,畢業學生2.7萬人,下降4.2%。初中學校236所,招生4.4萬人,下降0.1%,在校學生12.9萬人,增長2.6%,畢業學生4.1萬人,下降4.6%。普通小學449所,招生5萬人,下降1.8%,在校學生29.8萬人,增長1.8%,畢業學生4.4萬人,下降1%。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5所,招生134人,在校學生86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4.8萬人,增長1%。各類民辦學校735所,在校生16.8萬人,增長9.6%。民辦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1.3萬人,增長13%。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775所,新增學校82所。

類別學校列表
本科院校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職校及

專科院校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常德廣播電視大學湖南高爾夫旅遊職業學院
湖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常德中山外院常德財經學校
常德技師學院

主要高中
常德市第一中學常德市第二中學常德市第六中學
常德市第七中學常德芷蘭實驗學校常德外國語學校
常德市鼎城區第一中學石門縣第一中學澧縣第一中學
臨澧縣第一中學桃源縣第一中學

津市市第一中學

科研

2017年,全市發放工業品生產許可證12張。組織制定地方標準5項。特種設備生產單位28家,特種設備數量23552臺。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930批次,抽檢合格率93%。

通信

常德市國際直撥電話通達所有國家和地區,電話入戶率為湖南省第一,常德政府網站、常德城市在線等新媒體已經是常德的互聯網窗口。

2017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6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45.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11.3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112.8萬戶。

傳媒

截至2017年末,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686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40個,廣播電臺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8%;電視臺9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1%,有線電視用戶98.8萬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0個。檔案館12個,已開放各類檔案96.7萬卷(件)。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衛生

體育

截至2017年末,全市現有體育場地8408個,運動場593個,各種訓練房557個,體育館11座。開展全民健身項目43項次。全年獲得全國冠軍15個。

規劃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常德市將建成人口80萬至120萬、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2014年4月22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要求湖南、湖北兩省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成“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範圍包括湖南嶽陽、常德、益陽三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規劃面積6.0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萬。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六、交通運輸

公路

常德境內有319、207兩條國道,有S205、S226、S227、S302、S303、S304、S306等7條省道。

高速公路有:長張高速公路G5513,二廣高速公路G55,杭瑞高速公路G56。

是常德的客運大站有常德汽車總站,常南汽車總站,常德客運北站。

常德境內也有四座跨沅江大橋:沅江一橋,沅江二橋(善卷大橋),沅江三橋(桃花源大橋),以及沅江高速公路大橋;政府正於2014年規劃修建沅江過江隧道,屆時,江北城區和江南城區關係更加緊密,城區逐漸連成一片。

鐵路

截止2014年3月,有焦(作)柳(州)鐵路與石(門)長(沙)鐵路複線2條,線路總長207公里。規劃中的鐵道線路有黔張常鐵路,常嶽九鐵路以及宜常鐵路。

石長鐵路複線2016年1月6日建成通車,長沙至常德僅需一個半小時,節省時間1個小時左右。黔張常鐵路於2014年12月開工,是連接成渝地區與華中地區並溝通華東、華南的客貨運快速通道。

2017年9月,石長鐵路複線開行石門至常德至長沙的動車組,結束了常德地區沒有動車的歷史。

常德境內客運站有常德站(客運業務二等站),石門縣北站(客運業務三等站),澧縣站,臨澧站。貨運站有常德東站(貨運業務四等站),漢壽站(貨運業務四等站)等。

航空

常德桃花源機場為國家4D級機場,是黃花機場的主要備降機場,位於常德市鼎城區鬥姆湖街道,可供波音737同類型飛機滿載起降,機場正在籌備改建工作,建設更大更現代的機場。截止2017年8月,常德桃花源機場已開通常德至北京、上海、昆明、廣州、深圳、南寧、廈門、海口航班。

航運

常德港是中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常德市有沅江、澧水等87條通航河流,航道里程1753公里,其中通航里程1191公里;港口有8個,年吞吐量百萬噸以上的有常德、津市2個港口;有100噸級以上泊位134個,碼頭總長6626延米。

市內交通

  • 公交

普通公交貫穿整個常德城區以及周邊鄉鎮,市民出行便利方便,票價2元。

  • 出租車

出租車起步價2公里5元,截至2012年,已有出租汽車1800輛。

  • 快速公交(BRT)

常德是湖南第一個建設BRT的城市,於2012年12月26日運營,BRT的線路主要為城市環線,以常德大道,柳葉大道為主,經過沅水二橋,桃花源大橋鏈接常德江北城區、江南城區德山。

截至2017年6月,線路主要有:H1、H2、H11、H13、H15、H16、L11、L12、L13、L18線路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七、歷史文化

方言

常德方言屬於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話。這與歷史上大規模的移民密切相關。據史料記載:秦漢以來,不斷有北方居民南遷。西晉末年的永嘉喪亂,引起北方人口第一次大南遷,大量人口沿漢水流域南下,渡江到達洞庭流域,這次大遷徙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唐朝的安史之亂,曾使“襄鄧(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百姓,兩京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居民遷徙規模大,人數多,地域集中,使其語言不僅難以被本地土著語言所同化,反而給當地土著語言以巨大的衝擊,這是常德話與北方話產生親緣關係的歷史淵源。

宗教

常德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

習俗

常德城鄉概以大米飯為主食,無論老少,有嗜辣習慣,愛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醬、白辣椒。有醃製罈子菜、醃臘魚臘肉的習慣。

常德盛產稻米,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的大眾化小吃食品。在80年代後,米粉逐漸成為常德城鎮居民早餐的主食。發糕,油粑粑,煎米茶,作為早餐,一般是邊吃油粑粑,邊喝煎米茶。

常德人喝茶很講究,除一般泡茶外,還盛行擂茶待客。相傳喝擂茶起源於東漢初年。當時馬援徵“五溪蠻”,兵困壺頭山,瘟疫流行。土人教以用生薑、鹽、茶葉、煎米制作此茶,飲後瘟疫即除,遂沿襲至今。

曲藝

武陵戲原名常德漢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以常德為中心,流行於湘西北、鄂西南並遠及黔東。武陵戲起源於明代,20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現存傳統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佔90%以上。武陵戲起源於明代,演唱弋陽腔和崑腔。弋陽腔曾受青陽腔影響,並長期和本地儺願腔、民歌號子相結合,演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調,即後來的高腔。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八、風景名勝

常德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截至2012年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風景(旅遊度假)區3個。

類別名單
山水類桃花源景區壺瓶山風景區夾山風景區
星德山花巖溪風景區柳葉湖
人文類澧州古城常德詩牆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林伯渠故居

休閒類柳葉湖旅遊度假區湖南東山峰雲頂滑雪度假區清水湖旅遊度假區
仙陽湖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夾山國家森林公園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嘉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溼地公園毛裡湖國家溼地公園沅水國家溼地公園書院洲國家溼地公園
涔槐國家溼地公園仙陽湖國家溼地公園

常德的大數據,看過的每個常德人都會把自豪感擴散到朋友圈

九、歷史名人

古代名人
冷謙申鳴車胤 周行逢柳應辰
鐘相楊么趙慎畛楊嗣昌楊鴻
李群玉蔣信蔣信龍膺髡殘
楊彝珍黃道讓劉鳳苞屈原閻鎮珩
善卷宋玉 黃歇陰鏗沈約
胡澥----
近現代名人
邱吉彩龔雲甫楊啟輿餘嘉錫翦伯贊
辛樹幟孟少農劉戡鄭洞國
戴修瓚
楊高堅李仁山劉復基林修梅蔣翊武
顏昌頤黃宏嘉戴元本劉更另姚紹福
沈緒榜賀福初黃鰲辛樹幟黃右昌
丁玲林伯渠 王其梅宋教仁覃振
王爾琢帥孟奇---
21世紀活躍名人
周碧華陳思思魏文彬袁純清熊選國
餘嘉錫歐陽常林張堯學 王東京楊嗣昌
王櫟鑫曾軼可史兆怡瞿穎許還幻
楊建平香香穎兒邵明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