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520告白”:我是驕傲的武術!

我是國粹“武術”。我起源於人類祖先的生產勞動。在當時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人類要想維持生存,達到種族延續的目的,首先要和殘酷的自然界做鬥爭,其次就要避免兇禽猛獸的襲擊,獲得追捕野獸的技能。這些生產、生活和生存的技能在種族中保存下來,並得以傳播,又通過戰爭的鍛鍊,成為戰爭中獲勝的主要方式。

我的技擊性

在冷兵器時代,我是維護上層建築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說,武術的技擊性是人類生存的歷史產物。

遲來的“520告白”:我是驕傲的武術!

在對“武術”一詞的定義中,雖然定義的形式不盡相同,但“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都是定義中的要素,說明武術的技擊性是武術的核心內容。在武術的各種運動形式中,如套路、散打、功法等,都不能脫離武術的技擊性。

對於套路來說,套路是各種武術技擊方式的連接,是套路創編者把不同情境下的技擊動作按照一定的方式、規律組合在一起。

對於散打來說,散打是各種技擊方式的直接運用,是練習者直接對目標進行各種技擊方法的實際操作。

對於功法運用而言,功法運用是增強練習者某一方面能力的一種方式。通過功法運用,可以使練習者某一方面的能力達到特殊的地步,如鷹爪功,可以使人的指力非同一般; 鐵膝功,可以使人的膝蓋堅硬無比。

各種功法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在技擊中達到非常的效果,或一擊制敵,或靈巧無比。總之,武術的技擊性是武術各種運動形式的核心內容。

遲來的“520告白”:我是驕傲的武術!

我的傳統性

武術的傳統性應該包含以下兩層含義:歷史久遠和傳承不息。

歷史久遠

是說中國武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在複雜的歷史條件與社會背景之中。從武術的起源來看, 武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 甚至更為遙遠的史前時代。從武術的形成與發展來看,武術與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始終伴隨而行,自夏商周、秦漢唐到宋明清,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無處不見其神奇的身影。可以說, 中華武術萌芽、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史的縮影。

傳承不息

是說在武術無論是作為軍事技術、競技方式還是娛樂表演形式,薪火不滅,代代相傳。武術之所以世代傳承不息,從武術自身的角度講,武術有廣大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功用的角度講,武術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價值體現的舞臺。

遲來的“520告白”:我是驕傲的武術!

中華武術屬於傳統體育,“傳統”是對“體育”的限定。“傳統”是與“現代” 相對應的,但“傳統”與古代並不具有固定的同一關係。簡單一句話,傳統就是走過幾千年的風雨歷程,依然能夠吹動時代風鈴的文化傳承,例如蒙古族被稱為“男兒三項遊藝”的摔跤、賽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賽犛牛;苗族的盪鞦韆、划龍舟;壯族由青年男女表達愛情轉變為對抗性比賽項目的“投繡球”;朝鮮族的跳板;滿族的滑冰;侗族的騎木馬;瑤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風箏;柯爾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而龍舟競渡、風箏、秧歌、圍棋、武術等,則是中華民族共同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