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大学生出来是能专业对口的?

邪幽ygm

你好!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学以致用”似乎变得越来越难,考研的帷幕刚刚落下。很多考生因为各种原因发挥不理想没有被报考院校录取,于是选择找工作但是想要找到与自己专业一致的工业十分困难,时常还会有家长的抱怨“四年大学算是白上了”。根据《2017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三成以上毕业生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个人认为此趋势还会越来越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大学生本身有关同时也与外界因素密不可分。个人认为造成此状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本科专业:

本科时期为通识教育,选择什么的专业可能不会太看重而是着重“一流名校”导致专业性太强无法就业。调查显示:医学类专业与工作相似度达到了99%,而物理学工作却低的可怜。专业选择很影响未来就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应该考虑此问题,毕业生就业率低有时候“生不由已”被迫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自身原因:

没有高中时家长的督促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大学生玩物丧志。仅仅只是保证不挂科就已经万事大吉(有些院校不挂科是通过努力学习的)是为了学位证与毕业证,这样的大学生毫无竞争力,和你不必说专业与工作一致。

毕业人数增加:

大学全面扩招,每年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岗位过饱和,所学专业工作岗位有限,只能被迫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增加自身竞争力才能在“万万大军”中获得自己的一丝生存机会。

也许是大学生能力不够、也许是社会压力太大,专业不对口并不完全是大学生责任。



如果有什么问题,请留言我会认真解答与你共同探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公主老师



首先探讨一下什么是专业对口。从字面理解,大学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就算是专业对口吧。比如,学会计的毕业入职公司做会计,学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入职公司做管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的毕业进入电子类公司做研发或技术支持工作等。

其次大致估计一下专业对口的比例。很遗憾,手里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数据,但是从平时的了解和接触中大致估计,这个比例应该不会超过3成。

然后简单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很多大学生在报考大学和选择专业的时候并没有从自身能力,爱好和特长出发,很多情况下都是盲目追随报考当时的社会热点,比如哪个行业工资水平高,哪个行业工作轻松体面;同时不希望浪费自己高考成绩的每一分,尽可能地上最好的学校和最热门的专业。部分同学如愿以偿,只是四年之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远超预期,当年的热门产生的大量毕业生造成了过剩。而另一部分同学无法被一志愿学校或专业录取,结果被意外调剂到其它自己并不心仪的学校或专业,想调专业却发现无法达到所需条件(一般要专业排名前几),由此度过浑浑噩噩的四年。

在对所学专业没有任何热情的情况下,毕业生根本无法正常完成毕业所需的各种培养环节并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具备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或者根本没有兴趣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只能改行。

2.即便是成功考入心仪的大学或专业,在四年的学习当中,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较强的自制力,受很多错觉和环境的影响,多数同学很容易会被所谓“主流的”观点和认识裹挟,逐渐变得随波逐流和得过且过,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四年青春。其结果跟上面的相同,无法具备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也就达不到或者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水平的要求。

机会从来都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大学入学时和就读期间,一定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自己对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与规划。即便所学专业并非心仪之选,至少应该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结识你心仪专业和其他各个专业的同学并深入交流,提高自己全面分析问题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对不对口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要拥有快速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至于所需的专业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强大学习能力快速的在实际工作中补足。这是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其员工的最热切期望和要求。

因此,不管所学专业是不是与自己“对口”,都要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努力提升自己,这样当你毕业时,不管你所心仪的工作属于什么领域,都很有可能会变成你的“对口专业”。


求真CEO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三成以上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职业期待不符”“迫于就业压力”是毕业生选择不对口工作的主因。

调查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与2015届的调查数据持平。其中,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0%,略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仍然有三成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2017年毕业的大学生是795万,三成以上的毕业生是专业不对口的,也就意味着有240万以上毕业生不对口,这就是粗量的计算。2018年预计将有820万大学毕业生。到时候的专业不对口,将会更大,估计将会到300万左右。

产生大学生毕业之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我想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都是先选择就业,而不再是选择对口的专业去再就业。第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能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对应的,选择了从事创业工作。第三,更多的人愿意到基层去工作,或者到农村去创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file_sign": "508914a2b2f872fffa3f57dbb833770d\

heihei王

近些年国家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2017年毕业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800万人,很显然,这么多的大学生在一起毕业,一起竞争工作,那么当然是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甚至可以说是让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不满意!

就业形势

高职院校

最新的数据我没有找到,就以2010年江苏省调查结果说明吧,调查了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当年就业情况:直接就业率为87.9%,有工作并且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占55.2%,有工作但是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占了32.7%,没有工作占10%,自己创业占1.5%。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初次就业时,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人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

就业-专业

其实我还是认为上大学并不是限定了就业,关键是你的思维能力,遇事的解决办法,这才是关键!


谁不曾彷徨

据我所知,近年来,大学毕业出来能找到专业完全对口的好像不多,很多最多就是邻近专业的。能找到邻近专业的就很不错了。

(其他地方情况如何不太清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先看一下下图

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哪来那么多专业对口的工作啊!

看到这么“吓人”的招聘现场,我真心觉得我们毕业那时是多么幸运。以前,大学没有扩招,每年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全部包分配。看到这,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肯定很羡慕吧!我也觉得值得羡慕。


小学语文老教师—老李

我的专业学习内容和大学所学是对口的。

对于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比如电力设计,通信设计,软件研发,水利设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都需要较为专业的背景学习知识。

在我所在的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班级,基本上工作岗位都是和专业内容有关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方面就是这么个路子,至于顶尖的高手,那就是国家层面的大师了。

大学里,有的学校是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学校是学思考方向和方式,也有的没什么学到的。学校的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现状,建议教给学子们所需要的内容,比如健康理念,比如生命意识,比如专业技能,比如良好的社会观念等。


家的名义

只要你是985,211重点大学生毕业的,都能专业对口参加工作。比如:你学“两弹一星”、航天航空专业,医学等肯定专业对口参加工作。而你是一般普通大学,就很可能找不到专业对口,就业也比较难。什么艺术类、会计、工商管理等就是如此。

二十世纪末搞大学产业化,扩招,有些普通大学就不具备扩招条件,也盲目扩招,造成大学生爆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导致就业难,专业对口可想而知。

上大学就是待业,毕业就是失业。这就是大学生们状态,请准大学生、在读大学生要冷静大学生的就业比较难,专业对口更难的局面。要与时俱进,精准选择专业,为今后就业、专业对口、有发展空间奠定过硬实力。


杨枝清

不好意思啊,任何问题,任何文字和图片,在我眼中都是英语单词。我得先练习一下英语单词,才能回答你的问题。

大学生 college /kɔlig/ student

1这 是 一个 大学生。

This is a college student.

2 专业 major/meidʒə/

我的 专业 是 英语。

My major is English.


大学生一出社会,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很少的。

出了社会,就要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即使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大部分人都也去上班。

只要工资待遇可以,能学到东西,就行了。

所以即使找到专业对口的,也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