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到底是专业第一还是学校第一?

浩宇好胸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莫衷一是,各有道理,应该专属于成绩中上水平的考生所选择。

我认为,上大学应该做到学校和专业兼顾,但以专业为主。中国有句古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道理,职业伴你一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个喜欢的专业,是明智之举。“一招鲜,吃遍天”,“术业有专攻”,足见专业的重要性。


大学期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专业技能和思维逻辑的形成期,考入一所好大学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一所高水平大学就是一张靓丽的名片,既有“大楼”又有“大师”,但是你无论上哪所大学,归根结底还是读的其中一个专业,由于各种原因,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同时也有弱势专业。重点大学里的强势专业较多,普通大学里多数专业实力一般,但有些专业的实力却相当雄厚,可比肩清华,如: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江南大学的食品工程,上海理工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燕山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等。“宁作鸡头不作凤尾”,能通过选择进入到一所不错的大学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干嘛还非要图个校名去读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呢?每年都会出现许多这样的令人科学痛心疾首的事例,为了追求所谓的名校,为了追求看上去很美的压线录取,冒着宁可被调剂的风险,闯进了所谓的“理想院校”,上了不理想的专业,勉强入学,学之无味,弃之可惜,虚度四年,甚至有的中途退学。


要最大程度利用高考分数,但绝不能以牺牲专业为代价,任何一所院校的强势专业录取分数比其提档线高出一大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我建议报考院校时,在满足心仪院校的提档分数后,一定要留出适当的分数拿下其强势专业。这样,对考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今后的入职都非常有利,这才算真正实现了人生理想。

填报志愿是考生的一次人生规划,关系着将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希望考生要在照顾院校的同时,更要选个自己感兴趣的强势专业。


中原流风遗韵

  如何报考大学,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一直是困扰考生和家长的一大难题。每一位经历高考的学子都希望进入一所自己喜欢的心仪大学,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我们对大学的选择,有的考生在意大学的名气和社会评价,有的考生在意大学的优势和专业特色,有的考生希望能够到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读大学,有的考生希望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尽其用……无论受哪种因素的影响,考生都需要做到客观认识大学、理性选择大学。

  认识大学,为科学选择大学做足“功课”

  了解大学的种类

  对家长和考生来说,每一个分数段对应的院校不止一所,如果你不了解高校分类,你就很难决断该去哪所学校。我国高校,按学科范围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院校。

  01

综合类大学

  这类大学的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偏文的学科和偏理的学科实力均衡。具有代表性的11所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在这样的大学读书,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群体活动也多姿多样,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报考文科类和理学类专业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学,这类院校学习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因为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人脉关系。

  家长为孩子报考这类学校时,要注意:此类学校的专业非常多,假如你的孩子以低分冲进去,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

  02

  理工类大学

  这类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工科类和理科类,当然也有文科专业,但不是它的优势。代表院校有:清华、国科大、上交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大、同济、哈工大。学工科的理科生可以报考此类学校,这类学校中有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报考文科专业的考生,尽量不要报考此类学校。

  03

  师范类大学

  像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湖南师大。师范大学类似于综合大学,文理渗透,办学水平较高,遗憾的是有个“师”字,很多人不爱报考,所以性价比高。建议学文科类、理学类和心理学的考生积极填报。

  04

  专业类大学

  有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专业类大学,多数具有很深的行业历史背景,某一类专业很有特色,在本行业内有很高的认同度。这类大学除财经和医学类院校目前比较热而录取分数高外,其他专业院校一般录取分数不是很高。

  对大学进行分类,从报考角度讲,主要是让考生一定要走对门,千万别走错门。因为不同类别大学的学科特色差别较大,校园文化氛围截然不同。

  了解大学的录取

  我国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高校有两千多所,去年在陕西招生的院校就有1540所。从高校的录取层次上分: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高职(专科)院校等,高考录取时,省招办是按照录取批次顺序进行的。

  从院校综合实力和国家扶持力度上分: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其中“985工程”高校全国共39所,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国际化水平都很高;“211工程”高校全国共有77所,同样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支持。这些学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都比较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一本院校每年高考招生时,在有些省(市)放在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其余省(市)放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学校也会在多个批次都有招生计划,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搞清楚。了解院校的历史延革和归属。

  了解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归属

  01

  了解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归属

  中国大学基本上是在6个阶段诞生的,洋务运动时期,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等;民国时期即解放前,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等;解放初期〔50-60年〕主要是一些专业类大学,如农、林、水、地、矿、油、财等,如华南理工大学等,以及没有大学的省份新建的大学,如内蒙古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等;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兴办师范类专科学校,西藏、海南也有了综合大学;全民办教育的产业化时期,如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等。

  一般讲,建校时间越长,学校实力越强,专业特色越明显,录取批次越靠前。在了解历史沿革时,不能忽视各个大学在不同时期接纳、合并其他院校的情况。解放后,我国曾于1952年开始对各大学院系进行调整,2000年对全国大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合并重组。学校称谓前后不一,专业存续时有变化。合并重组的大学,往往拥有几个互不相连的校区,新校区基本都建在郊区。不同的专业实际上分布在不同的校区。如吉林大学是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解放军军需大学6校合并组建而成。这就要求考生按照自己报考科类甄别拟报大学。一般来讲,一个学校的传统专业好于新开设专业,也好于合并专业,校名中能体现的专业好于其他专业。

  02

  了解大学的隶属

  大学都是有归属的。调整后的院校基本分部属和省属两大部分。部属院校又有教育部与其他部委之分。教育部直属的75所院校多是综合类大学、一流名牌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院校主要集中在这里。其他部委院校多是特色鲜明的行业、专业类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工信部〕、大连海事大学〔隶属交通部〕。

  03

  了解院校的特色

  院校名称中凡冠以定语的院校多为专业类特色鲜明的大学,如,科学、科技、理工、工业、电子、交通、矿业、石油、农业、林业、海洋、医学、外语等。目前在一本和二本批次招生的院校中,有368所院校原来具有国家部委的隶属关系,这些院校原有的隶属关系就是其现在的行业背景。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业历史背景,它们的毕业生就业时常常受到国家部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及民营企业的青睐和重视。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能依据院校行业背景挑大学、选专业或许能为孩子的未来就业前景打开另一条新通道!

  了解院校的历史沿革和归属,家长就可以辩明学校的强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例如,我们每年打开全国高校在陕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汇编》,里面会有很多叫某某理工大学的,这里除了教育部所属的像华南理工、大连理工、华东理工、武汉理工之外,还有属于工信部的北京理工、南京理工,剩下每个省(市)都有理工院校,有的省有好几所,如我省就有西安理工、陕西理工,这些理工院校的历史背景和特色专业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理工院校前身有的是工学院,有的是化工学院,有的是地质学院,有的是冶金学院,也有的是师范学院,历史渊源和办学特色都不一样,归属也不同。

  了解院校的办学实力

  打开每所高校的官方网站,在学校简介栏中都对本校的办学情况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信息量较大,家长往往分不清主次。从报考的角度讲,家长可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去了解大学的实力:

  01

  师资力量

  主要看院士数、博导数、长江学者数、“千人计划”入选数等,这是大学实力的集中体现;

  02

  学科实力

  主要看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等。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其中有无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同一重点学科的排名是衡量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能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人才的质量。教育部2012年的学科评估结果是目前公认的权威参考依据,家长在给孩子圈定了专业方向后,可查看自己所选报学科(专业)在哪些学校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哪些学校属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同学校的同一国家重点学科再根据排名来确定,往往能得到较高的性价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科评估主要是按照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进行,对应到本科招生专业时在名称上不一定完全对应,考生需要搞清楚相应的学科对应的招生专业名称是什么。由于大学专业繁多,各大学的专业设置也不尽相同,建议考生结合高考分数,圈定目标大学范围后再具体了解专业情况。

  举个例子,2015年陕西汉中中学一理科生高考成绩579分,擅长物理学科,个人规划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报考方案为专业优先兼顾学校,地域次之,首选专业是“自动化”。目标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东北大学。初步分析2所学校录取没有悬念,但进一步分析可知,自动化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两校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都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但东北大学排名第2,仅次于清华,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排第3名,哈工大(威海)学科实力比不上校本部,自动化专业实力与东北大学相比有差距。虽然每年哈工大(威海)录取分数比东北大学高出6分左右,但论自动化专业实力,决定选择东北大学,放在A志愿。结果该生被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顺利录取。如果与哈工大校本部相比,自动化专业录取分数东北大学要低60分左右,但专业实力比前者强,可见性价比相当高!如果当初把哈工大(威海)放在A志愿,虽然专业实力不及东北大学,但自动化专业还录取不上。因此,建议家长和考生在决定采取专业优先的报考方案、做好专业定位后,要以学科实力和强势特色专业为目标筛选大学。

  另外,作为理科生,还要了解大学的实验室。

  大学实验室是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有国家级的、省部级的。一般来讲,国家级实验室比省部级的实验室档次要高,设施要全。作为文科生,要了解大学的图书馆:一是了解图书馆的建馆时间,知道古旧书籍的历史价值;二是了解图书馆的图书藏量,清楚知识面的扩大;三是了解图书馆的现代化阅读方式,懂得节约时间。

  了解大学的社会声誉

  包括文化底蕴、文化传承、育人理念、校园氛围等。每一所大学都有她独特的气质和风格,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大学学风自由,学校统一安排的课程比较少,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汲取知识;有的大学学风严谨,学校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探索发现。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很难在学校介绍的资料上看出来,如果有机会,家长和考生可以利用高校开放日、高考咨询日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大学文化、触摸大学历史。切身感受大学校园的氛围怎么样,图书馆里自习的学哥学姐们都在做什么,实习教室里大家都在做些什么神奇的发明创造。也可以随机询问学哥学姐他们在大学的感受,能给你什么好的建议。看看大学能否给你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否提供动手锻炼的平台,能否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志愿无忧网韩旭

大学过完了三年,终于明白学校是最重要的!曾经在我心里认为是专业最重要,所以为了挑个好专业而放弃进入一个更好的大学。仿佛我们总想着我们选择了什么专业,就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必然会奔向某个行业!所以才误以为专业比什么都重要,但专业只是大学的一部分,而学校才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大的影响因素!

一个学校的大环境对你的整个四年的大学都有着深远又直接的影响,但专业却只是学习科目上的偏差,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开始在减小。学校的整体学风是所有专业的人都会被熏陶的。身处其中必透着学校的气息,或学术严谨或商业实干。但是专业不同并不能让你留下多么深刻的学科烙印,大多数专业的基础课是通用的,仅是些专业课的设置有所区别。但考完试,知识点或者都会被我们抛在脑后了!所以专业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暂的。



211和985的学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题,放在找工作中,显然好学校比好专业更有竞争力!更何况专业不对口变得越来越普遍,求职时企业对专业的要求在放宽,对能力与经验在提升…


纯辰紫玥

学校很重要!专业是次要的。

第一、很多大型企业要求985、211工程院校,除了这些简历都筛选不过。所以在筛选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985、211的院校,尽量在这些学校中选择专业稍微强一些的并且自己能够考上的。两者不要反差太大,不要去哈工大学一个文科类的专业。

第二、如果能报考的985、211中只能是那些冷门专业的话(比如考古什么的),建议还是报考那些准211大学,比如燕山大学等等,这所学校的机械还是很牛逼的,业内认可程度还是很高的。以后可以通过考取研究生的方式换一所985、211大学。

第三、如果以上两点还没能如愿,学校可以稍微次一些但是选一个好的城市,这样的话机会更多一些,视野更广。


共商韬略

分很多情况啊,第一学校重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学校难道不好嘛?问题你要有能力进去,第二专业也很重要啊,如果你不喜欢你你的专业,你会怎么办?但是有些人就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我觉得这样的人很了不起,你觉得呢?他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都做的很好,那喜欢的事情岂不是做的会更好。所以心态很重要啊。

在大学里面 学校是一个大的环境,你怎样去成长 完全 靠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是最好的事情 不是看别人。如果你在大学里面选了一个好专业 你就会 更好的去学习 还不会去虚度光阴 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是很快乐 我相信你 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里面专业有热门也有非热门 至于这些 都是看你怎样去决定的,有些人为了以后的工资,他会选择热门的专业。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上大学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如果你足够优秀 那你就可以选择很好的大学 专业. 如果你的能力有限 那就 尽最大努力选择 最好的专业 这样你才有优势去赢得别人,在这个社会中 他就是优胜劣汰了,如果你的学校不是很好 那你可以选择很好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 就是最好的选择\\^O^/希望我的回答 能够 给你带来帮助


记忆是盛开的花

我考大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我咨询我的任课老师,老师告诉我: “学校就跟你4年,专业跟你一辈子”,此话我当时是坚信的,而且也确实以此指导了我报的志愿。

那么现在看来,老师的话其实值得商榷。首先,学校绝不仅仅是只跟你4年,你的一生都要同这所大学血脉相连,上一所好大学,是你一辈子的荣耀,反之,是一辈子的遗憾。关于专业,有两个事情要知道,一个是有很大比例的人,毕业后从未从事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二是很多专业其实是相近或者相通的,随便你到哪一家IT公司问一下,学什么的都有。

所以说在选专业时可以把眼界放宽一点儿,尽量选一所心仪的学校。


蓑笠翁99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院校、专业二者的选择,究竟哪个更优先、更重要?这实质上是一个鱼和熊掌的决策问题。我讲个人的四点看法:第一,院校与专业二者的优先问题,无论怎样选择,都有其选择的理由,但同时也都各存弊端。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应该以考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为指导,适合考生自己,就是最好的标准。第二,院校对人的影响很大,至少提供大学四年的学习环境,院校的层次不仅决定了考生接受教育的层次,而且还决定了考生所接识的同学资源的层次,至关重要。第三,专业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方向,一般来说专业方向很难改变,非常重要。第四,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院校与专业就好比一个人的左手与右手,其实都非常重要,应该二者兼顾,方为上策。建议二者都不要作出过大的牺牲。因为,在考生高考成绩作为常数、不能变化的情况下,院校优先,必然牺牲专业;同样,专业优先,也必然牺牲院校。特别提醒的是,即使要优先院校、牺牲专业,也不能突破考生的心理底线:专业可以不太喜欢,但绝不能是,讨厌到自己不能接受的程度。希望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三思而后行!


孙全亮

两者兼顾,综合考量。2006年我女儿高考文科626分,江苏省60多名。我与北大招生组联系,可进北大,但只能读纯文科专业。与人大联系,可读商学院,一年后自己选专业。一家人商量后,选择了人大。读研工作都很顺利。另一同班同学进了北大中文系,选修了经济学。毕业时申请好多985学校财经专业,没有一所学校录取。后来上了上海财大财政学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证券公司做操盘手。据我女儿讲,他们班上半数同学高考分数都超过清北分数线。同济建筑系学生,绝大多数都超清北分数线


大海158183323

你好,这个事情就看你这样去对待。对于我来说,上大学但是专业更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大学里面我们要待四年学习,学习专业知识。你想一想,在学校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上课。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那么你还会去上课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是你认真听课的几率大吗?如果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这样你就更有利于了去学习。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学习东西的。等我们学一些过硬的本领。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去。所以我觉得大学的专业还是很重要因为在未来了工作中都要用你大学的知识。如果没有运用那你的大学岂不是白上了。希望你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吧。


做好自己3951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更重要,大部分人毕业以后严格来说都不是从事本专业的岗位,绝大部分的岗位并不需要多么专精的专业知识,在社交场合,一般也是先问哪个学校毕业的,再问学的什么专业,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除去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岗位(但这类岗位很多都不招聘本科生),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上用不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招收哪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所以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最直观最简单的判断就是你的毕业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