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大規模種植放什麼肥料長得又粗又壯?

農村創業小拓


現在回答這個問題我就結合當前準備種植萵筍的農戶介紹一下在種植過程當中應該掌握的技術,以及施肥的關鍵。



春季萵筍一般是9月下旬至來年的2月上旬播種,也就是在3月上旬和4月中旬定植,收貨期是5月上旬和6月中旬收穫,由於是是處於冬季育苗,儘可能避免播種過早,幼苗期延長,造成定植以後生長緩慢,遇到高溫長日照容易抽薹減產,可以在頭年白露播種,也可以露地播種,立冬前分苗入陽畦,管理冬季夜間要加防寒設施,以防止凍害。


定植以後主要是排水防澇和小水勤灌起到防旱的目的,定植初期要通過澆緩苗水和追施提苗肥結合起來,待植株圓棵時,追施第二遍肥水,可以使用少量的速效肥,每畝施入高氮肥5-10公斤,待根莖膨大的時候,施入第三次肥,每畝衝施高氮肥20-25公斤,以起到水和肥保苗,促進生長,防止乾旱和提前抽薹。


鄉里鄉韻


  • 萵筍無論是大規模種植還是農家菜園零星種植,要想萵筍長得粗胖,需要施對肥,施好肥;農村裡有諺語說:要想莊稼長得壯,農家熟糞要跟上;這句諺語同樣適用於所有的農作物包括萵筍;因此,種植萵筍,要施好四肥,即施好基肥,提苗肥,壯苗肥和葉面肥;下面,我們將對萵筍的不同的生長週期和不同的施肥方式作出詳述。

基肥

  • 大規模種植萵筍,需要施足底肥,底肥以熟腐的農家肥最為適宜;因為萵筍喜歡土質疏鬆,土壤肥沃,保水保溼保肥性能好的田塊;所以種植萵筍的土地需要精耕細作,在翻地的時候,畝施入農戶熟腐滅菌有機肥3000公斤,配施50公斤的氮肥,25公斤的磷鉀複合肥,並作滅菌處理;施肥後的土地需深翻30釐米,表層土塊需耬耙找平。

提苗肥

  • 在萵筍定植後,緩苗期可施入畝500公斤的人畜尿稀釋5倍液;在萵筍生長期,根據土壤肥力和萵筍長勢適時施入提苗肥;提苗肥可與肥水混施方式施入,畝施75公斤的氮肥,和人畜尿5倍稀釋溶液500公斤;也可條施50公斤的氮肥並澆水。

壯苗肥

  • 在萵筍葉莖膨大期之前的10天,要施入壯苗肥以促進萵筍根莖膨大;可隨水畝施入75公斤的氨肥,每隔7天施入稀釋5倍的糞水,這個時期,萵筍膨大需要足量的鉀肥,可畝施入高效萵筍專用磷鉀複合肥15公斤,硼肥1公斤,並噴施葉面肥。

葉面肥

  • 在緩苗初期,可噴施萵筍專用葉面肥3毫升稀釋30公斤水溶液,以此提升萵筍對微肥的吸收能力,促進萵筍向壯苗轉化;在萵筍開盤時期和萵筍初膨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者丙環挫3毫升稀釋15公斤溶液;或者直接使用萵筍專用膨大葉面肥按照說明稀釋噴施。


結論

  • 萵筍生長週期一般需要施足底肥,合理施入氮肥,巧施磷鉀硼肥,重點施入膨大週期葉面肥,只要施肥合理,施肥恰當,就能長出又胖又壯的萵筍。


鄉音鄉情


萵筍,作為一種生熟都可以吃的蔬菜,受到村民的喜愛,特別是涼拌的萵筍絲,簡單又美味。這些年,自家菜園子的蔬菜種類還是比較全,可能是家人的嘴巴刁了不少。今年家裡的菜園子,被老媽栽種了一塊春萵筍,面積得有5-6平米。

因為萵筍不適宜高溫和長日照的天氣,所以農村大家種植萵筍大多數都要選擇在年底開始育苗。我們這邊育苗在11月份左右,幼苗移栽12月份。雖然,我們在種植萵筍的時候,會注意選擇適宜萵筍生長的時節,但是萵筍最後能不能長的好,獲得豐收,還是要看後期的管理。


苗期管理:

因為農村菜園子裡面都存在重茬種植的問題,所以我們在種植萵筍的時候,為了避免萵筍受到土壤各種病害的影響,我們最好選擇沒有種植過萵筍等其他蔬菜的地方,或者無病害的土壤。除了選擇地塊,我們也可以在定植前,對幼苗進行噴施百菌清藥劑,每個星期噴施一次,一連1-2次,可以預防猝倒病。

在幼苗移栽以後,我們要關注的重點是兩個點:一個是不要出現幼苗生長過快,二個是不要出現提早抽薹。所以我們在前期要注意控旺,具體要不要用控旺藥劑,我個人覺得要看情況。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水肥的控制,就可以起到控旺的作用。如果要用到藥劑,可以噴施多效唑、矮壯素等。


水肥管理:

我們在移栽萵筍以後,前期提苗可以澆一些腐熟的稀糞水2-3次,促進幼苗快速返青生長。萵筍的水肥管理重點,主要集中在莖部膨大期。這個時期是萵筍需肥量最大的時候,特別是氮鉀肥。一般我們在這個時期,以速效氮鉀肥為主。澆水的原則是地面不幹不澆,但是澆水不能澆大水,以小水勤澆為好。基本上保證在6-7天,澆一次輕水。在澆水的時候,就結合速效鉀肥和氮肥一起。

在追施肥的時候,和澆水一樣,以勤施小施為主。因為如果我們追肥太多,就可能導致莖幹裂口。所以我們每次在給萵筍追肥,可以每次追施氮鉀肥6-7公斤左右。


著迷大鄉村


萵筍又叫做莖用萵苣,別名香筍,千金菜。屬於菊科萵苣屬一二年生的植物,主要食用部位是脆嫩的莖部,口感是爽脆的,色澤是淡綠,像碧玉一般,萵筍可以涼拌生食,還可以炒食或者是醃漬。



萵筍種植需要催芽,要勤澆水,多施肥。自家的庭院都可以種植。長江流域是在秋季8~10月份播種,露地可以越冬,北方地區多在3~4月份播種,在廣州地區是可以週年進行播種。要求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來種植,底肥要求是腐熟的有機肥,餅肥以及草木灰,澆水要求是見幹見溼,如果露地越冬時注意要少澆水,在氣溫升高後再逐漸的增加澆水量。

萵筍要想長得粗壯,首先了解萵筍的特徵特性和需肥特點,然後採用正確的施肥方法,避免錯誤的施肥方法。

①萵苣的特徵特性

萵筍是直根入土而且是比較淺,它的根群主要分佈在20~30㎝的耕層中,萵筍的根的再生能力是比較強的,它是很適合育苗移栽的,並且是適宜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或者是壤土中栽培。喜歡微酸性的土壤,適宜的土壤pH在6左右,莖用的萵苣要比葉用萵苣的pH適應範圍要稍微的廣泛一些,pH6.0~7.5都是可以很好的生長的。

②萵筍的需肥特點

萵筍的需肥是比較大的,有資料研究顯示,每生產1000公斤的萵筍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氮是2.08公斤,五氧化二磷是0.71公斤,氧化鉀是3.18公斤,在萵筍生長的初期,它的生長量和吸肥量都是比較少的,隨著生長量的增加,萵筍對於三要素的吸收量是會逐漸的增大的,特別是到了結球期它的吸肥量是呈“直線”猛增的趨勢。



萵筍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於氮磷鉀三要素的反應不同,萵筍一生中對於鉀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是居中,而磷是最少。氮和磷對於外葉生長的影響是最大的,在任何時候缺氮都是會抑制萵筍葉片的分化,讓葉片數量減少,特別是在幼苗期(4~6片真葉)缺氮影響是最顯著的,幼苗期如果缺磷,葉片數量少,特別是根系的生長會不良,植株比較矮小,如果缺鉀對於葉片的分化影響是不大的,但是卻可以影響葉重。結球的萵苣在蓮座期和結球期如果缺氮對於葉球生育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結球1個月之內,它吸收的氮素要佔整個生育期吸收氮量的84%,如果在結球期缺少鉀,是會顯著的減產的。在這個時間必須保持適當的氮和鉀的平衡,如果氮過於多,萵筍外葉生長過於旺,葉球就會很細長並且很輕,呈現出徒長的狀態,適當的增加鉀素會促進物質由外向葉球來轉移,是會提高葉球重和萵筍的商品率。萵筍還需要鈣,鎂,硫,鐵等種量和微量元素。

③萵筍的正確施肥方法

❣育苗肥

一般情況下在日光溫室葉用的萵苣都是採用育苗移栽的,它的苗齡一般是25~35天,在定植以後的60天左右就可以進行收貨了。在生產上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來靈活的安排播種期。由於葉用萵苣的種子很小,所以播種質量是要求比較高的,要選用肥沃的沙壤土,在播種之前必須把苗床整好,注意,每10平方米苗床要用經過過篩的腐熟的有機肥是100公斤,磷酸二氫鉀是0.5公斤,如果有條件建議採用穴盤來育苗。在播種以後溫度必須保持在20~25℃,畦面必須保持溼潤,有3~5天就可以齊苗。在幼苗有2~4片真葉時候可以進行間苗,注意苗距是3~5釐米,在間苗之後可以用磷酸二銨溶液進行葉面追肥一次,在苗長到了4~6片真葉時就可以定植了。


❣基肥

基肥充足是萵筍早發和壯苗的關鍵,一般情況下每畝要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公斤,並且摻入過磷酸鈣是50公斤,硫酸鉀是25公斤,也可以每畝地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是3500公斤,磷酸二銨30公斤,可以按照各地不同的施肥類型來施用基肥,要保證氮,磷,鉀三要素的均衡和齊全。並且要深翻20~25釐米,在整平以後做成畦,要求畦寬是1米。

❣追肥

萵筍在定植以後,要加大氮,磷肥供應的同時,還要控制好水分,這樣可以防止外部葉片的徒長,在萵筍整個生育期共需要追肥是3次,第一次是在緩苗以後的7~10天進行,要結合澆緩苗水建議每畝地施入尿素是12公斤,這樣可以促進幼苗的發棵,生長的敦實。第二次追肥是在結球的初期來進行,第三次是在結球的中期來進行,讓葉球可以充實和膨大,每次每畝地施入尿素是12公斤,並且用0.3%的磷酸二氫鉀做葉面肥來噴肥,這個有利於增產,噴肥時要選擇在15時以後來進行。在後期不要進行追肥,澆水,避免引起腐爛或者是裂球。

④避免錯誤的方法

在萵筍生產中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有機肥施用量比較少,盲目地偏施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施用量不足,在施肥時期和分配比例不合理等。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的施肥選擇:

❣建議增施有機肥料,要節制氮肥,增施磷肥和鉀肥。

❣建議基施化肥要以磷肥和鉀肥為主,追肥是要以氮肥為主,併合理的配施鉀肥。

❣對於酸化比較嚴重的菜園,要適量的施用石灰等酸性的泥土調理劑。


黃曉紅果果


很多人都知道萵苣和油麥菜葉子非常相似,其實油麥菜和萵苣親緣關係非常近,可以說相當於親兄妹的關係,但是一個是吃葉子一個是吃莖稈,這就是良種的區別,如果沒有選擇適合當地的萵苣品種,那麼我們就可能種出一片油麥菜出來。隨著市場上萵苣品種越來越多,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呢?選擇的原則就是根據溫度來判斷,如果春季種植萵苣,應該選擇適當早熟的品種,如果是夏秋季節種植,就要選擇耐高溫的品種,如果實在判斷不來,可以到當地蔬菜經銷中心,說明來意,會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推薦適合品種。

整地為基

萵苣的根系較淺,而葉片較薄、面積較大,這就造成萵苣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較多水分,同時萵苣的生長還要依靠根部進行營養物質的吸收,一方面萵苣根部要大量吸收水分,另一方面萵苣根部還要吸收營養物質,較淺的萵苣根部如何才能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責任?就是要整好土地,選擇通透性較好的土壤,比如選沙土或者是壤質土,同時深翻,將土質整細,做好排水工作。

適時為要

適時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移栽季節的適時,一個是萵苣移栽苗齡的適時。在不同的地區,萵苣的種植時間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萵苣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在25攝氏度左右,所以應在每年春季的三四月份或者是秋季的九月份左右進行播種,萵筍的生長週期在一個半月左右,剛好可以在夏季溫度升起,或者是秋季霜凍之前進行收穫。萵苣的移栽時間應選擇在六片葉子的時候。移栽應該避開陽光較為強烈的中午時間,以陰天的早上或者是降雨後傍晚進行移栽,每株間隔30釐米,每行間隔40釐米為宜。

管理為本

萵苣的莖稈生長需要大量的氮肥,所以要堅持勤施肥,整個生長期三次追肥,第一次在定植後10天,使用腐熟的大糞進行澆灌,同時可以加入適量的尿素,等到萵苣長到20釐米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以尿素為主。第三次在萵苣的莖稈膨大的時候配合尿素和鉀肥進行。在主義萵苣施肥的同時,也要注意田間的除草及澆水工作。

萵苣是一種相對較為容易栽培的蔬菜,如果在自家陽臺種植,選擇小花盆進行育苗,一個月之後便可換成大花盆,每一棵按照2g的標準在土壤表面撒施複合肥即可。





虎牙魅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位網友的問題。萵筍是一種比較受大眾群體的喜好蔬菜,因為它的口感又香又脆,所以很是受歡迎,在農村也有很多農戶種植,但那是自己家吃的,想要大規模種植萵筍,推薦到市場上,那得科學種植,在這裡就不說其他的了,說說施肥和追肥吧

1、在生長初期,生長量和吸肥量均較少,隨生長量的增加,對“三要素”的吸收量也逐漸增大,尤其到結球期吸肥量呈“直線”猛增趨勢。其一生中對鉀需求量最大,氮居中,磷最少。

2、蓮座期和肉質莖形成期對其產量影響最大,結球1個月內,吸收氮素佔全生育期吸氮量的80%到%85。幼苗期缺鉀對萵筍的生長影響最大。萵筍還需鈣、鎂、硫、鐵等中量和微量元素。針對萵筍的需肥特點,施肥應以基肥為主,並掌握好追肥技巧,無論是葉用的還是莖用的,都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搞好各生育期的按需追肥,以滿足筍莖肥大的需要。基肥充足是萵筍早發壯苗的關鍵,一般每700平方米左右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並摻入過磷酸鈣1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每700平米左右施餅肥1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和硫酸鉀25千克。也可72棚室葉菜豆類蔬每700平米2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500千克,磷酸二銨1千克。

3、合理追肥莖用萵筍又分春萵筍和秋萵筍,塑料大棚春萵筍一般在9月以後播種,冬前停止生長一段時期。施肥總的原則是“輕施勤施”。第1次在定植後馬上施2%人糞尿約500千克,或硫酸銨2千克兌水300千克澆施,促進移植苗成活。第2次在移植後15天,每700平米左右2施10%人糞尿約600千克,或硫酸銨4千克兌水600千克澆施。如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以後可不再施追肥,而對基肥不足的應增施2次追肥。4、第3次在立春後,植株開始迅速生長,每700平方米左右施50%人糞尿約600千克,或硫酸銨2千克兌水500千克,結合中耕澆施。第4次在植株封壟並開始抽莖時,每700平方米左右施50%人糞尿約600千克,或硫酸銨10千克對水500千克澆施。以後一般不再施肥,以免基部迅速膨大而開裂。並注意年內控制施肥,避免徒長,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塑料大棚秋萵筍除施足基肥外,定植後要淺澆勤澆直至緩苗。緩苗後施速效性氮肥,每700平方米左右可施硫酸銨15千克或尿素7.5千克。“團棵”時施第2次肥,結合澆水每700平方米左右施尿素10千克,以加速葉片的分化和葉面積的擴大。封壟以前,莖部開始肥大時進行第3次追肥,結合澆水每700平方米左右施尿素10千克,同時每700平方米左右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50~60千克進行葉面施肥。





壯鄉四弟


由於夏季萵筍生長速度很快,生長時間又很短(定植後40天就可以收穫),單靠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還遠遠不夠,必須注重葉面追肥。結合防病治蟲噴藥,每7~10天噴施1次600倍天達2116+0.3%尿素+1%發酵牛奶,連續噴灑2~3次,間隔噴灑0.3%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腐植酸、紅糖等)1~2次。可促進紮根、使其根系發達,顯著增強植株的抗逆性能,大幅度提高產量。




農村婆媳幸福生活


萵筍大規模種植放什麼肥料長的又粗又壯,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萵筍正常發育需要16種營養元素,以土壤中氮、磷、鉀吸收量較多。每生產1000千克萵筍需要吸收2.5千克純氮、磷1.2千克、鉀4.5千克,其吸收比例為1:0.48:1.8.萵筍是喜鈣作物,缺鈣時會出現乾燒心病。

萵筍在生長初期由於生長量少,吸肥量較小,隨著生長量增加,萵筍對養分吸收也隨之加大。特別是結球萵筍,在播後70-80天進入結球期,養分吸收量急劇增加,結球1個月吸收氮素佔全生育期的80%以上,幼苗期缺鉀時對萵筍的影響特別大,中等肥力菜田,建議每畝施入氮不低於90.5千克、磷不低於11.7千克、鉀不低於60千克,萵筍還需要鈣、鎂、硫、鐵等中量和微量元素。萵筍喜歡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6左右,在PH5以下或7以上的土壤生長不良。

葉用萵筍苗床應選擇保水保肥的沙壤土地,每平方米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10~15、複合肥0.8~1.2千克,沙壤土適量或硫酸銨0.3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硫酸鉀0.2千克,充分混勻後整平苗床,澆水準備播種。

葉用萵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6000克、45%複合肥需要50~60千克,然後耕翻入土、耙平、作畦,春秋露地宜作平畦,夏季宜小高畦,澆足水,準備定植。

種植葉用萵筍建議多次少量的原則,在緩苗後,團棵時、葉片生長旺盛或葉球合抱時進行追肥,每畝每次隨水施放45%複合肥或尿素5~6千克,在萵筍採收前20天內不能施用速效氮肥,以降低萵筍菜內硅酸鹽的含量。





東鵬特影


大家好,我是老四帶你看農村。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並摻入過磷酸鈣1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畝施餅肥1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和硫酸鉀25千克。也可用腐熟的農家肥每667平方米施3500千克和磷酸二銨15千克。可按各地不同的施肥類型施基肥,保證氮、磷、鉀三要素都齊全。這樣回答你滿意嗎?


老四帶你看農村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種筽筍下什麼肥料長的又大梗,尿樹肥料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