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種植萵筍時,在田間管理上要注意些什麼?

農友君


田間管理部分主要是把握種植期間的水肥管理,這一部分很重要,關係到產量的高低,肥料當然以有機肥最好,水肥管理是重要的一個環節,關係著產量的高低。萵筍種植後,如果天氣比較好,最好是每天都需要澆一次水,一直到苗成活。停止施肥後,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的溼潤,但是也不能有積水。萵苣苗主根其苗後易拔斷,可產生大量側根,栽後容易成活。採收前10天停止肥水供應,促進莖幹成熟。定植後一個月,還需要翻土1-2次。萵筍種植中主要的病蟲害有霜黴病、菌核病、斑枯病和蚜蟲等。萵筍可以適當稀植,及時排除積水,增加苗間透光透氣性,有效防止霜黴病、斑枯病的發生。除此之外,勤摘除老葉、病葉,也是一種物理防治手段。利用波爾多液200倍稀釋液,或者65%代森鋅500倍液噴施,每10天噴施一次,也能夠有效防治霜黴病、斑枯病。在播種前,用10%鹽水漂去種子中的菌核,對預防菌核病有一定功效。


農機合作社


萵筍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也被稱為萵苣,不少人喜歡吃。但種植萵筍時,若是想要產量高品質優,一定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具體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1、中耕除草:

萵筍生長期間,雜草也會不斷生長出來,因此要結合中耕進行除草,中耕時靠植株較近的地方淺耕,以免傷及根系,離植株較遠的地方進行深耕,併除去雜草,防止其與萵筍植株爭肥爭水,搶奪養分。

2、澆水施肥:

萵筍生長過程中需肥量較大,所以生長期要保證水肥供應充足。一般生長期內,每8~10天澆水一次,施肥可在栽植15天左右,可穴施適量氮肥或複合肥,每畝用量約為10千克。

3、病蟲害防治:

霜黴病:選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

灰黴病:使用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防治。

菌核病:使用腐黴利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蚜蟲、地老虎:使用5%吡蟲啉乳油2000倍液進行防治。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交流。如果喜歡,歡迎點贊並關注!謝謝!

南皇陽農業


萵筍是萵苣的一種,屬於菊科萵苣屬,莖肥大,為主要食用部分,味道鮮美,口感爽脆,也稱為莖用萵苣。萵筍、生菜、油麥三者都屬於萵苣屬,它們生長所適宜的環境條件差不多,由於食用部分不一樣,水肥管理還是有差異的。萵筍南北方都有種植,無論是露地還是棚內都可以種植。

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萵筍生長適宜的環境條件

萵筍喜冷涼氣候,較耐寒不耐高溫,生長適宜的溫度為15-18℃,一般種植早春茬和秋冬茬,喜疏鬆肥沃耕作層深厚的土壤,喜水,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

二、萵筍的種植方法

1、品種選擇:萵筍的品種還是挺多的,總的來說早春季節要選擇耐寒品種,夏秋季節要選擇耐熱耐抽薹品種。


2、種植方法:生產上種植萵筍都是先育苗後定植,苗齡一般40-50天,長到4-6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先整地,每畝施腐熟糞肥4-6方,複合肥30斤,翻地耙平做平畦。定植的株行距為30cm*30cm,定植後澆定植水,之後進行適當蹲苗,萵筍長到8片葉左右開始團棵時結束蹲苗,澆水量不宜太大,7天左右澆次水,莖部開始膨大後對水肥的需求增多,澆水要勤,保持土壤溼潤,每次澆水都要隨水追肥,每畝地追施複合肥10斤左右。

3、採收標準:萵筍頂端心葉與其餘葉相平時,是採收的最佳時期,要及時採收,否則萵筍極易變老纖維增多。

以上是萵筍的種植要點,總的來說,萵筍還是挺容易種植的,馬上就要開春,感興趣的也可以在小菜園種一些,謝謝您的閱讀!


種菜姑娘


種植萵筍要想產量就離不開肥料,基肥能改食土壤、培肥地力為萵筍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提高持續充足的養分連續深翻多遍、拌勻土肥整平地面,一般選擇土壤有質含量高、土壤軟化疏鬆土層深厚透氣性好、肥沃水源方便的田,萵筍從萌芽到立葉出現到發新根主要靠藕貯藏的養分、旺長期養分需求大是追肥的關鍵期,萵筍是喜鉀作物、對鉀素的吸收量較多其次是氮、氮素能促進莖葉生長,磷素能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加強養分吸收,鉀素能促進澱粉和脂肪的形成。


湘村小易哥


。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5-7天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千克或複合肥0.5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


小莫視角


種植萵筍,首先要看這塊地土壤肥沃,水分,防蟲觀察萵筍的外表是否長得好?


愛不釋手LOL


要瀝水的田,水分太大會壞根,還就是防黴跟病


山農小事


密度,水肥,通風和透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