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長得很細,請問有什麼好的防治辦法?

彝州老趙


種植過的農民都知道,當萵筍的主莖頂端與最高一葉子的葉尖相平時就可以收穫了,在這個時候它的基部也已經充分肥大,品質和口感也達到人們的需求,但如果收穫太晚的話,就會導致花莖伸長,會出現一種抽櫱的現象。

首先,確定不是品種的問題,見過確實是有些品種就長得細細的小小的,很小就抽薹。

如果不是品種的問題,那麼,就是種植問題了。

就是種植季節選的也許稍微有那麼一點欠缺。

如果是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種植,還沒來得及把莖長粗狀,就開始植株的生長了,植株就會生長迅速,也就是我們說,萵苣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抽薹了,莖幾乎就不再加粗,只是長高,加速了生長髮育,也就提前了開花期。另外,像是萵苣生菜這種類型的種子,在栽培來講,一般發芽的時候都會低溫催芽(在家裡就可以放4度冰箱),而不採取直播的方式。哦,對,有時候營養不良,光照不足,會徒長,這是很多植物都會出現的狀況,這個,真沒辦法,只能讓植株完成生長過程了。so,選對栽培季節很重要,溫度及溫差很重要,光照也很重要~~~

藥劑防治

根部衝施氮磷鉀(20~20~20)水溶肥加腐植酸活性液肥或氨基酸活性液肥加生物菌肥。葉面噴施天然蕓薹素加腐植酸活性液肥加磷酸二氫鉀。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以促根生根壯根,促苗生苗壯苗。




柑橘小哥


萵筍也被稱為萵苣,其主要食用部位為莖杆部分,不管是零星種植還是專業種植,誰都不願意萵筍長的很細,而是追求長的更粗壯,不僅能帶來很好的收益,而且還能改善口感。那麼對於萵筍長的很細,有哪些好的防治辦法呢?

如何解決萵筍長的細的問題

品種選擇:萵筍品種有早熟、晚熟、耐高溫等等一系列品種,我們在播種萵筍時,要根據溫度來判斷,例如春季種植要選擇早熟品種,而夏季則要選擇耐高溫品種,不然很容易出現長的很細、抽薹等不良症狀。



選地整地:萵筍根系比較淺,喜歡肥沃疏鬆且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這樣也有利於萵筍的發育和生長,所以要選擇通透性較好的土壤。再進行整平整細,同時還要深翻土壤,並做好排水措施,這樣便有利於萵筍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可促進萵筍生長粗壯,從而達到高產的效果。



適時播種:一般地表溫穩定在10℃以上時便可播種,當然不同地方種植的時間也不同。例如在北方大部分地方只種春秋兩茬,其中春季3月底就可以播種。而南方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也可露地種植越冬茬萵筍。

田間管理:要想萵筍莖杆長的粗壯,水肥管理少不了,首先需要施用大量氮肥,而且生長後期要結合追肥。追肥一般以尿素為主,不過在萵筍莖杆膨大時期,還要配合鉀肥的使用,以免造成徒長現象,當然在此期間,也要注意田間的除草及澆水工作。



總之,萵筍長的細不僅影響口感,而且還會影響效益,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品種選擇、選地整地、適時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著手,可促進萵筍莖杆粗壯,從而達到高產的目標。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免費分享作物種植技術、肥料施用方案等三農資訊。感謝大家支持鼓勵!!


肥仔農經


你好!平昌川哥來回答你這個的問題。

萵筍是我們生活中常吃的一種蔬菜。我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種過萵筍,但是有時我們種的萵筍又細又小,嚴重影響萵筍的質量。那麼萵筍要怎樣種植才能長得粗壯呢?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一、選對品種

萵筍的種類有很多,我們要根據當地的季節氣候環境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萵筍品種。我們可以根據溫度來判斷,如果是春季播種萵筍,我們應該選擇早熟的一些品種;如果是夏秋季種植萵筍,則應該選擇耐熱性比較強的一些品種。另外,儘量選擇肉莖粗壯,生長整齊,香味濃郁,抗寒抗病的品種。總之,選對品種是萵筍高質高產的重要一步。

二、選擇合適的苗床適時育苗

萵筍最好在春季4月份或者秋季9月份播種。這兩個月溫度大概在24度左右,土壤溫度適宜,種子發芽比較容易,不用進行低溫處理。苗床應該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地,播種前要翻土曬白並施用少量腐熟農家肥,然後耙平,由於萵筍種子較小,苗床整地要細,土塊要細碎平整。播種前澆溼苗床,播種後覆蓋薄土,稻草或遮陽網,早晚澆水,保持床土溼潤。出苗後澆稀薄糞水3~5次或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間苗1~2次,3葉時移去遮陽網。


三、精細整地帶土移栽

萵筍苗齡25~30天,長至5~6葉、苗高20 cm時即可移栽。移栽前整地,萵筍為耐肥蔬菜,應選擇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栽培。一般土地需耕翻二次,深6—7寸,整平耙細後作高畦,大田每667 ㎡施入腐熟有機肥3 000 kg、三元複合肥50 kg。畦寬2 m,行距30 cm,株距27 cm。宜在午後帶土移栽,選擇粗壯節間短的壯苗,淘汰高腳苗、病苗。定植前澆透底水,定植後及時澆定根水。

四、田間管理

萵筍的生長週期比較長,而且莖稈生長需要大量的氮肥,所以要堅持勤施肥,整個生長期三次追肥,第一次在定植後10天,使用腐熟的大糞進行澆灌,同時可以加入適量的尿素,等到萵苣長到20釐米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以尿素為主。第三次在萵筍的莖稈膨大的時候配合尿素和鉀肥進行。另外,在注意萵筍施肥的同時,也要注意田間的除草、澆水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總之,要想種出優質的萵筍,不僅由品種、氣候、環境、土壤等外界因素來決定,還要由種植者的種植方法和田間管理方法來決定,只要我們採取了正確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方法,就一定可以種出優質的萵筍!

以上就是平昌川哥和大家分享的怎樣種植出又粗又壯的萵筍的一些方法,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轉發評論加關注。


平昌川哥


萵筍翠綠清新,口感爽脆鮮嫩,無論生食涼拌還是與其他食材搭配炒制,都非常美味,是很受歡迎的一種蔬菜。

不過萵筍的表皮有點硬,削起來不太容易,粗壯的還好,如果太細,連握手的地方都不好找。而且粗壯的萵筍看起來好看,有份量、產量高。




那麼萵筍長得細的原因有哪些?有什麼好的防治方法呢?

一、品種原因

萵筍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每季播種時間約:
  • 春萵筍:11月上旬-第二年1月為適播期,1月上旬-2月定植,收穫期在3月上旬-5月
  • 夏萵筍:3月-5月為適播期,4月-6月定植,收穫期在6月-8月
  • 秋萵筍:6月-7月為適播期,7月上旬-8月定植,收穫期在9月-10月
  • 冬萵筍:8月中旬-10月為適播期,9月中旬-11月定植,收穫期在11月中旬-第二年2月
由於四季氣候不同,溫度、溼度都有差異,因此有不同性狀以適合當季種植的品種,比如適合高溫時期種植的耐熱的晚春、夏、早秋型品種,或適合寒冷時期種植的耐寒的晚秋、冬、早春型品種等。如果選錯品種,將耐熱的品種放在冬季種植或將耐寒的品種放在夏季種植,如此萵筍就無法適應氣候,影響生長,就非常細小了。
另外,有的萵筍品種本身就比較細長,這就無法從後期通過管理來提升它的莖形。
【防治方法】
  • 根據播種時間選擇適合的品種,使其與氣候相適應和匹配,確保正常的生長髮育,而且要做到播種適期,如果提前播種,容易早抽薹,影響品質。
  • 對於那些本身細長的品種,看重的是它的皮薄肉嫩、香味濃郁,就不能追求將其養得粗壯,而是要在品質提升上下功夫了。


二、土壤原因

萵筍喜歡微酸性的環境,如果土壤偏鹼性,勢必會影響它的生長。加之它的根系淺,對養分的吸收能力較弱,而萵筍要在地下發育膨大,因此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如果種植在黏質或密實、透氣性差的土壤中,對它的膨大會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種植萵筍首先要選好種植地,以疏鬆、透氣性能良好的沙質土為佳,利於發育。

土壤儘量為微酸性,可採用腐熟的雞糞的做為底肥,因為雞糞的養分充足,含有較多的礦物質,關鍵它是弱酸性的,可以通過它來改良和調整土壤的酸鹼度,並且雞糞能夠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使土壤更加疏鬆,有利於肉質莖的膨大。



三、溫度原因

萵筍是比較耐寒的一種蔬菜,喜歡稍涼一點的天氣,怕高溫,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2-20度。如果生長期內溫度較高,易抽薹,抽薹後,它的肉質莖就基本不會再長粗,而只會向高生長了。
【防治方法】

如果在熱天種植,首先要選擇耐熱品種,然後注意採取一些降溫的措施,比如噴水。



四、種植密度原因

萵筍一般進行育苗移栽,如果移栽時密度過大,導致植株之間間距太小,會發生互搶養分的情況,就無法有效的吸收到足夠的養分進行發育。同時過於密集的葉片也使得田間的通風和光照受到影響,不利於萵筍的生長,從而使肉質莖長粗變得困難。
【防治方法】

萵筍需要比較寬鬆的土壤環境,要合理密植,保持株距在30公分、行距在40公分左右,既保證了各自的生長空間,也方便進行田間管理。



五、追肥原因

萵筍喜肥耐肥,加之生長週期相對比較短,因此對肥料的需求比較旺盛,在種植過程中,除了施足底肥外,平時的追肥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但要注意平衡施肥,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養分的不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追肥。

【防治方法】

萵筍在整個生長期對氮、磷、鉀三元素,需求最多的是鉀、其次是氮、然後是磷,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

  • 苗期側重於氮肥的需求,但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追施氮肥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除了氮肥以外,可間隔3-5天施一次稀薄的糞水。

  • 蓮座期開始要逐漸增加鉀肥的供應量,肉質莖膨大時對於鉀肥的需求達到最高,追施高氮高鉀複合肥2-3次,隨水追施。可同時噴施2-3次促進莖部健壯、粗大的藥劑如“壯莖靈”等,以加強肉質莖對養分的吸收能力。



六、澆水原因

萵筍的肉質莖含水量豐富,對水的需求也比較大,需要適時澆水,避免乾旱影響發育和肉質莖的膨大。

【防治方法】

在苗期應“控水蹲苗”,促根下扎發育和蓮座葉發育,莖部開始膨大時,適時增加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由“控”轉“促”,滿足莖部膨大需求。




萵筍種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在萵筍種植過程中有一些細節問題也需要注意,對於提升萵筍品質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1、在肉質莖膨大期澆水應“小水勤澆”,使莖部吸收水分速度平穩、均勻,以免肉質莖的突然膨大,表皮來不及反應而發生開裂的情況。

2、當萵筍成熟後要適時採收,以免抽薹後,消耗肉質莖的物質,使其變硬或形成空心現象。

3、對於枯萎的老葉要及時摘除,以避免無謂的養分消耗,使養分更集中的供應給莖部生長。

4、在收穫前15-20天,停止各種藥劑、化肥的使用,以確保達到“農藥安全間隔期”,杜絕藥物殘留。


一曲煙雨


我是小晨!很高興能為您解答問題!“萵筍”是一種很好吃的蔬菜,想必有很多朋友都吃過,特別是放到沸騰的水中蒸煮,再沾上醬油放到嘴中,就會知道是那麼的美味!

種植萵筍需要一定的種植經驗,如果沒有一定的種植經驗,那麼所種植的萵苣可能會出現很多的狀況,常見的就是長得不茂盛或者長得很細小。

那這有什麼好的防治方法呢?



【種類的選擇】

在種植萵筍的時候,選擇種類是很重要的。那該如何選擇萵筍的種類種植呢?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季節,或者環境狀況進行選擇。萵筍的種類一般分為“春萵筍”、“夏萵筍”、“秋萵筍”和“冬萵筍”

這四大類。依靠現在的季節選擇種植,起碼不會長得過於細小。


【土壤的選擇】

萵筍也屬於一種蒸發量較大的植物。加上它的根系生長在比較淺的土壤上。所以選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我們可以選用“沙質土壤”,這種土壤的透氣性很好,而且整體也比較柔軟,有利於萵筍根系的快速生長。




【施肥技巧】

施肥這個環節對萵筍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大量的使用,或者不合理的使用化學氮肥,這樣會造成萵筍長的細小,而且產量也會下降。特別是現在這個季節,合理的施肥是萵筍長得茂盛且粗大的關鍵,在施肥的過程中,我們要強調磷鉀、鈣、鎂、鐵、鋅等微量元素和有機肥、無機肥的合理澆灌,最好每個月都進行一次追肥,

追肥可選用“尿素”、“硫酸鉀”或者“農家肥”,做好這個環節,萵筍長的細小這個問題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種植密度】

種植窩筍這種蔬菜一般不要過於密,處於苗期的時候看上去它很小,但長大了之後它會變得很大棵,那是這樣並不是好事。

長得過於密,那土壤下的營養物質就會無法供給每棵萵筍的使用,甚至會出現兩株萵筍的根長在一起的現象,這樣營養物質就無法滿足萵筍的生長,長期下去就會變得細小,所以我們要注重密度,我建議兩棵萵筍的距離最好在20cm以上,這樣近方便採摘,又方便施肥。


那這期的回答就拉下帷幕了!我是小晨!每天分享種植知識,喜歡的可以關注我!
作者:春晨光陰/三農領域創作者

春晨光陰


萵筍長的細,不夠粗大,是有多種原因的。從播種到移栽,再到生長過程中,需要精心管理,萵筍的根才會長的又嫩又粗又長。首先在萵筍播種之前,可以去挖些適量塘泥或者水田裡的乾土壤,然後將塘泥和土壤曬到七成幹,用杷敲碎,播種的時候把適量塘泥和萵筍種子和好,然後均勻的灑在已經除過草和耙過的菜地上,然後灑一些碎塘泥或菜地的細土在上面覆蓋,不須要把萵筍的種子完全蓋住,然後在上面再蓋一層薄薄的稻草。這種做法主要是保持土壤有水份供種子發芽,也能擋住陽光對種子的直接暴曬,還能保持種子正常需要的溫度,這樣使得萵筍更容易發芽。待種子發芽長出兩片嫩葉的時候,天氣太乾燥的話,土壤太乾硬了的時候,基本上隔一兩天就要適當給它灑水,儘量是清水或河塘水,切勿用人的尿水或動物糞便直接給剛發芽的萵筍施肥,那樣會爛根枯萎。待萵筍苗長到有十多公分高左右,就可以將它移栽了。移栽的時候,株距儘量保持有十幾到二十釐米的距離。太密的話,萵筍就會長的有些細長,栽的疏散一些,它的根才會長的比較粗高。也利於菜地除草、施肥和澆水。在萵筍的種植過程中,主要是注意不宜過晚移栽幼苗,有十多釐米高左右就可以移栽了。還有就是株距不能太過於密集,萵筍一般是秋季種植,天氣比較乾燥,要注意澆水和施肥保持土壤有水份和增加士地營養肥沃。還有就是除草和噴藥殺蟲,避免雜草搶肥和蟲害對萵筍生長的影響。


鄉村老佳


萵筍長得很細,主要是有機養分不足造成的。

噴施光合誘抗素吧,可以快速積累有機養分,特別是種植區域經常陰天光照不足的,更是需要通過管理,人為提高植物積累有機養分的能力。

據田間試驗,光合誘抗素葉面噴施萵筍後,明顯比對照長得更長更粗,並且鮮嫩可口。

有機養分足了,次生代謝物更多,口感會更好,營養價值更高。



生態種植技術


萵筍是我國南北廣泛栽培的蔬菜之一,溫暖地區週年可排開播種,分期採收。在長江流域,是3~5月春淡季和8~9月秋淡季的蔬菜之一。如果計劃9月上市,那就選擇耐熱萵筍。其栽培技術要點為:

⒈播種期 為了在秋淡上市,有人會提早播種,但過早播種會引起抽苔。適宜播種期在小暑前後(6月底至7月中旬),立秋(8月上旬)前移栽,一般40-50天可收穫,正好在秋淡季上市。

⒉催芽 夏秋萵筍栽培的炎熱季節,特別是在5-8月播種,溫度高,種子不易發芽,育苗困難,播種前必須催芽。這裡介紹三種①井吊催芽。先將種子在冷水裡泡脹,然後在一個小竹籃內鋪上一層三寸左右的溼潤粗河砂,將泡脹後的種子鋪在上面,上蓋1—2公分的粗河沙,沙上再蓋一張菜葉子,也可用紗布包種子,在種子中間放一塊浸溼的磚以調節水分,然後吊放在深井中,使其離水面一尺高處。每天檢查一次,直到剛剛“粉咀”(萌芽現白)時,即可播種,沒有水井的地方,也可利用城市下水道陰溝催芽。 ②置於冷涼地催芽。將泡脹的種子與溼潤河沙混合,置於陰溼冷涼地方(如陰溼的水缸旁),經常保持溼潤,一般3-4天開始發芽,其缺點是出芽慢,生長不夠整齊。 ③冰箱催芽或保溫瓶加冰塊催芽法。將種子浸泡4-6小時後撈起,裝入小布袋內,將小布袋內種子表皮水甩幹,再拌松,放在冰箱的保鮮層。也可在保溫瓶內放入1-2塊冰塊,然後將種子吊在瓶內,注意不要接觸下面的水(井吊催芽的縮小版),每隔24小時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一遍,經48小時左右即可出芽。

種子發芽後放在陰涼見光處練芽3~4小時,練芽時注意保溼。

⒊播種育苗期管理苗床地選擇與耐寒萵筍栽培相同。苗床做成1.2米寬的高廂,廂面四周略高於中廂面,播種前廂澆透水,於傍晚撒播催芽的種子,然後蓋一層過篩細堆肥,以蓋住種子為宜,播種後及時在苗床搭上70~80釐米的小拱棚,蓋上遮陽網保持土壤溼潤,避免烈日和大雨沖刷。出苗後每天上午9點左右蓋遮陽網,下午9時左右揭遮陽網,並逐漸縮短遮陰時間。當幼苗3~4片真葉後完全揭去遮陽網。苗期施清淡糞水4~5次,並保持苗床溼潤。間苗1~2次,苗距3~4㎝。苗齡25天左右定植。 苗子出真葉時勻苗,並用800倍液的多菌靈噴霧一次,以防真菌性病害。苗齡不宜過老,早的有播後16-20天就移栽的。移栽前要嚴格剔除徒長苗或有節巴的苗子,帶土移栽。

⒋整地定植整地與耐寒萵筍栽培相同,南方做成廂面寬1米的高廂。株行距25~30㎝×30㎝。定植前1天苗床澆透水,起苗時多帶土,少傷根,定植後緩苗快。在陰天或傍晚時栽苗。栽苗後澆足定根水。

⒌田間管理定植後遇天旱要勤澆水促進緩苗,澆水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定植成活後每畝用尿素5~10公斤加入清糞水中施入,灌水後中耕,促進根系擴展。開盤時追肥,畝施蔬菜專用複合肥15㎏,窩施,施肥後澆水以清淡糞水為好。肉質莖膨大時追一次肥,畝施氮磷鉀複合肥20㎏,封行前,遇大雨或陰雨後及時中耕除草。

⒍防止耐熱萵筍未熟抽苔措施苗齡期不要過長,一般為25~28天,4~5片真葉定植;播種時種子撒播均勻,間苗後苗距不要太小;過密引起徒長;遮陰時間過長也會使苗子細弱;苗期適當控制氮肥和水分,苗期氮肥和水分過多引起徒長;定植前噴1次0.5%的矮壯素,可防苗子徒長,在萵筍開盤期也是莖部開始膨大生長時期,可採用15-20ppm的矮壯素和萘乙酸混合液(也可以單獨使用),每5-7天噴霧一次,共噴2-3次,控制早期抽苔,促進莖部發育。 但要注意,噴藥過早易引起徒長,葉子纖弱,不利莖部肥大;過晚,則植株組織老化,作用不顯著。應用生長調節劑後生長加快,更要加強肥水管理。

⒎採收熱萵筍要適時分批採收,如果採收過遲,肉質莖可形成花蕾,消耗養分,形成空心,不能食用。採收過早則降低產量。一般在移栽一個月左右,當莖部膨大,莖頂端與外葉尖端等高時,即可分批採收。





樂阿哥


萵筍又稱萵苣,屬於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大約在五世紀傳入中國。萵筍主要食用肉質嫩莖,清脆爽口,可用於熱炒,涼拌或醃漬,其嫩葉也可食用,可用於做湯,熱炒等。

萵筍在傳入我國後由於科學發展和各地氣候的不同,品種上也逐漸多樣化。根據萵筍的葉片形狀我們可分為尖葉和圓葉,根據莖的色澤我們可分為白筍,青筍和紫皮筍等。由於萵筍適應能力強,在我國南北方均可栽培,其畝產量高,能給帶來更高經濟效益,深受農戶喜愛。在我們山西老家是萵筍的種植區域,成為了當地百姓發財致富的一道門道。


可是在種植過程中,常會出現萵筍的嫩莖細長,造成萵筍大面積減產,商品性降低,使這些徒長細長的萵筍只能作為低廉菜處理,如果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有可能變不成錢,就會面臨虧本,所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合理的管理才能實現商品化,增加經濟收入。

要想增加經濟效益,首要要改變萵筍的長勢。那麼萵筍嫩莖細長,是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一、品種因素:品種是提高萵筍的產量和質量的首要條件。萵筍品種有多樣化,有尖葉和圓葉,有白筍,青筍和紫皮筍之分,其適應性及對日照,溫度較為敏感,在種植播種時可根據當地氣候選擇合適的品種。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不少農戶經常誤認為不管什麼品種都可以,不用選擇,這就導致在萵筍夏季播種時選擇了耐寒性的,冬季栽培中選擇了耐熱性的,極易引起萵筍長勢不良。

二、播種時間因素:如果在春萵筍栽培中,秋季播種育苗過早,冬前生長期較長,幼苗過大,花芽分化過早,遇上寒冷的冬季極易造成凍害;如果播種晚了,冬前生長期較短,幼苗較小,也會造成凍害。如果夏萵筍播種過遲或秋萵筍播種過早,在生長期在高溫,日照時間長的環境下,極易造成幼苗徒長。

三、播種與栽培密度:在我們的種植經驗中,可發現萵筍長得細長的田塊大都是在播種及定值時密度過大,造成植株擁擠,光照不足,極易出現萵筍徒長。

四、土壤因素:在萵筍種植過程中,如果所種植的田塊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在水分上如果澆水過多或雨後積水過多,使土壤溼度過大,極易造成嫩莖徒長,使萵筍長勢細長,如果所處的土壤乾旱,遇到高溫條件,也會造成嫩莖生長細長。


五、採收不及時因素:在萵筍採收期,如果採收過晚,特別是高溫季節生長的晚春筍,夏筍及秋筍,採收不及時極易使嫩莖迅速高竄,造成嫩莖細長。

要想萵筍粗壯,就要結合影響徒長的因素,使萵筍在整個生長期從頭到尾做好科學管理,才能達到理想的生長效果。

一、品種選擇:在萵筍播種時,根據當地農戶多年的管理經驗,在選種時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及當地的飲食習慣,選擇合適品種。在春季栽培的品種可選擇早熟,耐寒品種,如紅萵筍和白萵筍,在夏秋季種植時選擇耐熱性好的品種,便於生長後期的管理,同時從根本上解決萵筍的細長徒長現象。

二、適宜播種時間:我國面積較廣,氣候差異較大,不同的地區萵筍種植時間也有不同,並且萵筍屬於半耐寒性蔬菜,喜歡冷涼氣溫,稍耐霜凍,怕高溫炎熱季節。在種植春萵筍時,如果在大棚育苗可在12月到3月播種,露地育苗可在2月到3月播種。夏季露地栽培時在4月到5月播種及5月到7月採用遮陽網方式育苗。秋萵筍在7-9月育苗,採用遮陽網方式育苗,冬萵筍在10-11月育苗。

三、整地播種:萵筍根系較淺,喜歡土層深厚,土壤肥力較高,排水性較好的砂壤土地塊。我們在整地之前撒施腐熟有機肥,每畝按5000千克為宜,整平耙細做寬為1.2-1.5米的高畦後進行播種。

四、播種及栽培密度管理:在萵筍播種出苗後,等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即可進行間苗,一般以5-10釐米為宜,但是由於播種時播種的季節不同,所受的日照時間不同,定值時的株行距也有所差異,一般春冬季株行距以30✘40釐米為宜,夏秋季株行距為25✘35釐米為宜,可有效防止萵筍幼苗生長期徒長,造成萵筍細長。


五、田間管理:田間管理主要是萵筍定值後的肥水管理。在萵筍定值後如果肥水不足或施肥不當以及土壤過溼,極易造成萵筍生長細長,做好科學合理肥水管理顯得相當重要。在萵筍的整個生長期至少要追施3-4次肥,一般遵循多次少量的原則為好。

緩苗期肥水:在萵筍施足底肥基礎上,為了促進萵筍定值後幼苗根系生長,促進緩苗,在萵筍定值緩苗後,及時施用速效氮肥,促進萵筍葉片增加和根系快速生長,一般每畝可使用7-8千克尿素或9-10千克硫酸銨為宜。如果是春萵筍在冬前要控制肥水,避免徒長,增強耐寒能力,安全越冬。

開盤後肥水:在萵筍開盤後,莖部開始肥大時,每畝可施尿素10公斤,硫酸鉀5公斤可進行追肥。並結合澆水進行中耕鬆土,提高地溫,保持土壤通透性,促進根莖生長。注意在施肥時不可過晚,以免造成莖部開裂。

莖部旺長期:在萵筍葉片封壟,莖部旺長時,對肥水需求量較大,每畝可用複合肥25公斤及硫酸鉀10公斤拌勻後可進行穴施,同時為了滿足嫩莖膨大期養分供給,還可施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達到根部粗壯效果。

六、採收前管理:為了增加莖重可在萵筍生長後期,也就是在採收前2-3周用丙環唑3ml兌水15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促進增產。在採收時適期採收,當萵筍的心葉與最高葉片葉尖持平時,即可採收上市。

總之萵筍要想粗壯,就要在播種前做好品種選擇,在適宜的播種期選好合適品種,然後根據品種及氣候的條件,適當密植,然後在定值後注意田間肥水管理,滿足萵筍的營分需求,最後還要在採收前巧妙使用調節劑,從多方面綜合管理,方可使萵筍粗壯,達到增產效果。

關注燕子在新疆,分享更多的農業種植技術。


燕子在新疆


萵筍在我們豫東地區叫冬筍,對於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來說特別喜歡在蒜田的圪壢上,或者自己家的小菜園子裡種植一些。對於萵筍長的很細就有我這個在家種地的小農給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來說我覺得萵筍長的比較細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

這幾年由於萵筍品種的變換,也出現了一些長的比較細長的品種。萵筍在我們這裡是連莖和葉子一起吃的,長得細長的品種可能主要考慮的是要吃萵筍的葉子。

其次就是在返青期的時候水肥的供應太充足了,導致了萵筍的旺長。

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我們蒜田的地圪壢上種植的萵筍。地圪壢對於咱們種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其含有的營養元素是比較多的,因為地圪壢都是把土壤表層的土聚集在一起的。大蒜在種植的時候底肥比較充足,所以再加上返青水肥的澆灌和衝施進而影響了萵筍的旺長。

可以在返青期的時候噴施幾遍磷酸二氫鉀比較合適,如果說是自己家的菜園裡種植的話也是可以噴施的。噴施磷酸二氫鉀主要的目的就是控制萵筍的旺長。同時在移栽萵筍的時候儘量不要種的太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