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地名史话之“陈总兵庄”

“陈总兵庄”为明成祖时任总兵的陈瑄三世裔孙陈谦由淮安迁居住此而得名。现为龙虬镇的陈庄村(解放后和人民公社时期,曾改名为德胜大队)。

陈瑄,(1365-1433)字彦纯,合肥人,明太祖时代替其父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曾修理过都江堰,后因征西南有功,迁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擢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成祖即位封平江伯任漕运总兵官,总督海运,永乐十二年(1414年),宋礼重开会通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陈瑄又负责河运,曾沿湖筑堤凿渠,以避风涛之险,开白塔河通长江,自淮至临清,置水闸47所,自淮至扬州置平水闸数十所,并置浅船,编没浅夫以时捞浅,每年运粮200万石北上,后又增至500万石。《明史·陈瑄传》赞扬他“凡所规画、精出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水利工程管理专家之一。

陈瑄死后,其子孙至明末延存有十世,皆世袭平江伯,其中任总兵者三人,为三世陈豫、六世陈圭、七世陈王谟,任漕运总督者一人,为四世陈锐。明末因甲申之变,十世陈治安,坚辞不受,遂止。以后陈氏躬耕自食其力,不再为官。

明代天顺年间,陈瑄三世孙陈谦从淮安迁居到此,建起庄园,占地约100亩,四周河流环绕,近百户人家,各种店铺、作坊、茶馆、浴室、戏台、学塾等,陈总兵庄原有文昌阁和陈氏崇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文昌阁是陈氏家族和文人学士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聚会论文的场所。陈氏宗祠原称颖川堂,是陈氏家族安放历代祖先牌位的地方,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进。正德十年(1515年)武宗以陈氏世代治水有功,赐匾式“德缵禹功”,联式“肇运金汤数十载敷土奠川当日中流资砥柱,开漕利涉千万年河清海晏今时汉永朝宗”。后来陈氏宗祠遂改称为“继禹堂”。

陈氏宗祠在1940年(抗日战争时)遭日寇焚毁,前殿和中殿房屋被毁坏,武宗所赐匾式、联式石碑等物皆荡然无存,所存在后进屋,为德胜小学的校舍。目前该房屋保存仍较完好,屋脊上砖雕装饰物仍在,反映出当年陈氏宗祠辉煌的景象,镶在西偏屋上宣统年间的两块石碑,字迹也仍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