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丨自閉症≠內向,內向是世界對自閉症最大的誤解!

每年的4月2號是「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你可能覺得“自閉症”這3個字離你很遠,但看完這幾個數字,你肯定也會和我一樣感到意外。

一個數據是,在男性中,每170~180人就有一人患自閉症;

2013年,廣州調查,廣州普通幼兒園中自閉症患病率是1/133;

而中國殘聯估計這個數字是1/110;

所有的數據都在告訴你: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可是,你瞭解它嗎?

自閉症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男性發病率遠高於女性,男女比在3~5:1左右,科學家推測這是因為男女大腦差異造成的,有人說自閉症是大腦的極端男性化狀態。

一提起“自閉症”很容易讓人將它和內向聯繫在一起,而這似乎是普通人對它最大的誤解了

自閉症是不會說話、不會交往,內向是不想說話,不想交往。

此前有新聞報道,孩子交給保姆帶,保姆只知道把IPad丟給孩子,結果孩子得了自閉症。其實,這是關於自閉症的另一個誤會。

自閉症有先天基因基礎,不是玩Pad玩出來的。但對這樣的孩子來說,從小用pad養可能會加重他/她的病情。所有孩子都一樣,需要人與人的交流,而不是人機交流。

自閉症,更專業的叫法是“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孤獨症,比如阿斯伯格綜合徵,也就是所謂的學者綜合徵,在某一方面能力超群。電影《阿甘正傳》、《雨人》、《Temple Grandin》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群人。醫生估計一半孤獨症孩子存在智力落後。但是這些智力檢測工具都是為正常人設計,所以他們的智力也可能被低估了。

自閉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最明顯的病症包括重複刻板動作,社交障礙。所以這些孩子需要高強度的訓練,學習“大多數正常人建立起來的社交規則”,而這種訓練往往要跟隨一輩子。

有眼睛不與你對視,有嘴巴不願交流,用聽力似乎充耳不聞……你也許覺得他們很不友好,其實,他們只是不懂我們表達友好的方式。

跟其他很多疾病一樣,自閉症也是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康復效果越好。

自閉症的早期線索

一週歲還不會說話,喊他名字沒有應答;

衝他微笑他也沒反應

學說話特別慢,有明顯的會話缺陷,語言使用有重複或固定的模式;

2歲了還不會跟小朋友一起玩,不懂得理解別人,不會溝通,沒法主動和他人分享興趣或成就;

刻板行為動作,比如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走一條路,換成其他路都不;孩子經常盯著轉動的輪子、風扇目不轉睛地看,喜歡細小的瓶蓋子等相當偏執的行為。

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弟妹也有患自閉症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比普通人高10倍。不過很多家庭也能生下健康寶寶,而且父母更加有經驗,懂得觀察,所以也能更早干預。

不要以為等等就好;或者聽別人說“別人家的孩子現在不是好了嗎”。

在香港、臺灣等地,所有自閉症的孩子都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到普通學校上課,這種形式稱之為“融合教育”,但是,還有很多困難。一方面需要學校的配合,配備特教老師幫助,幫助孤獨症的孩子,也幫助其他同學理解他。另一方面也要其他孩子家長的支持。

可能我對你的微笑、擁抱沒有反應,不是我不禮貌,只是我的反應方式有些不同;

我可能會這樣表示我的友好:拉拉你的衣襟、碰碰你的頭,聞一聞你衣服的味道,可能這些在你看來有些冒失

如果我控制不知大喊大叫,講個不停,可能是在表達興奮、喜悅,不要圍觀我,否則我的家人會很尷尬;

如果我沒有遵守規則,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知道規則是什麼。告訴我該怎麼做,我會去做的。

我的媽媽,也像你的媽媽一樣,教我要遵守規矩,想讓我成為一個懂禮貌,討人喜歡的孩子,但她面臨的挑戰更大。如果你碰到我媽媽,請給她一個善意的微笑,給她一個鼓勵的眼神。

#頭條闢謠#
#健康科普排位賽#@頭條闢謠@健康真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