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敌导致的祸患,波斯与马其顿的对决下,为何五年波斯即告倾覆?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这时,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即位也没有几年。说起大流士三世这个人,也是在铲除了那个恶毒的宦官巴古阿之后,这才掌握了波斯帝国的权力。虽然这个时候的大流士三世已过中年,但是刚刚掌握大权,让他很兴奋,也就想着此时能有所作为,重现波斯帝国昔日的辉煌。

怎奈,此时的波斯帝国如同一头年迈的巨象,看似庞大,实则日薄西山。可在西方的马其顿,亚历山大也同样刚刚掌权。或许马其顿王国的状况还不如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就如同一头年轻的狮王,在他的身边围绕一大群昔日的伙伴与追随者,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渴望追随年轻的君王建功立业。

(大流士三世画像)

于是,在年轻的亚历山大带领之下,这些马其顿王国的青年们,组成强大的军队,发起了对波斯,这个昔日强大帝国的挑战。战争之初,或许亚历山大自己都不会相信,远征波斯能如此轻易取胜。而大流士三世也不敢相信,自己掌控庞大的波斯帝国,总兵力甚至可以百万计,居然还难阻挡亚历山大远征的步伐。

前言

(波斯帝国地图)

波斯帝国与马其顿王国的战争,源于波斯帝国想要征服希腊的行动。昔日波斯帝国崛起,皇帝薛西斯四处用兵,先征服了小亚细亚,随即进军希腊半岛,想要希腊各个城邦臣服波斯。那时的波斯帝国就如同一头洪荒巨兽,看样子一口就能将希腊吞并,薛西斯更是以众王之王自称,觉得征服希腊如探囊取物。

可是,让波斯皇帝想不到的是,希腊各个城邦渴望自由,将波斯皇帝视为暴君,誓要反抗到底。在波斯军队到来之时,以斯巴达、雅典等希腊城邦为首,不断组织反抗,好几次希波战争,虽然波斯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仍然没能征服希腊。相反,希腊与波斯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真正达到了不可调和。

(马其顿王国地图)

毕竟历次希波战争,双方兵将死伤太过惨重,结下了很多仇恨。还有就是波斯帝国一直都想吞并希腊,也让希腊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当马其顿王国在希腊崛起之时,很快取代斯巴达和雅典,居于希腊统治地位。而亚历山大是在父亲腓力二世被刺杀后,掌控马其顿政权,同时也掌控了希腊的统治权。

在马其顿王国处于严重的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年轻的亚历山大决定远征波斯。而此时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也才刚刚掌控政权,原先波斯帝国大权掌握在宦官巴古阿手中。大流士以为铲除巴古阿,也就能坐稳皇帝宝座了。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真正的宿敌是年轻的亚历山大。

第1, 大流士三世轻敌,手下将领无能

(亚历山大大帝影视形象)

大流士三世会败给亚历山大,第一个原因就是大流士三世一开始没有将亚历山大放在眼中,他和历代波斯皇帝一样,把波斯看得太过强大,把希腊看得太过弱小,更何况只是希腊的一个小小的马其顿王国,还有刚刚继承王位的金发"小子"亚历山大,又怎会入"伟大"的波斯皇帝的法眼?

如此低估亚历山大,大流士三世注定要付出代价,先不说小亚细亚迅速落入亚历山大掌中,随后波斯边境之战,与大流士抱有同样心理的三位总督阵亡,近四万波斯和希腊联军被亚历山大消灭。当然,那场战争也可以说是波斯将领的无能,但是根本原因,仍是波斯帝国对马其顿王国和年轻的亚历山大的轻视。

(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路线图)

可波斯边境之战没能让大流士三世吸取教训,反而让他觉得,强大的波斯帝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没能集中优势兵力,给予亚历山大沉重的打击,于是就相继有了后来的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会战。大流士三世虽然集中了优势兵力,甚至几倍、十几倍于亚历山大的军队,但是依然战败。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大流士三世的无能与傲慢,却造成了波斯帝国的灭亡。他实在不该轻视亚历山大,即便大流士三世自己难以指挥军队,也可以任用有才华的将领。只是很可惜,皇帝轻敌,将领无能,波斯帝国只能战败。

第2, 亚历山大进军迅速,大流士没有来得及有效组织抵抗

(伊苏斯战役画像)

大流士会被亚历山大打败,第二个原因就是,亚历山大进军速度太快,没有给大流士太多组织抵抗的时间。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出征,到公元前330年消灭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让庞大的波斯帝国亡国,在于亚历山大运用了以快打慢的战术。

亚历山大出征时只带了三到五万军队,这样少的军队想要消灭波斯帝国,那也就只有一个办法,快速打击波斯军队的弱势兵力,不给波斯人集结优势兵力的机会。即便面对波斯人的优势兵力,也要首先打击波斯军队的中军。比如在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会战,波斯人首先溃退的就是中军。

(高加米拉会战画像)

亚历山大深谙骑兵战法,在战场上,骑兵机动灵活,亚历山大往往带领他的伙伴骑兵冲锋在前,攻击波斯军队的薄弱环节。亚历山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杀入了波斯境内,不给波斯人反应的时间,一路南下,直抵埃及。这之间虽然经历了伊苏斯战役,但也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波斯军队的抵抗击溃。

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大帝快速的进攻,根本就没留给大流士三世好好整顿军队的时间。面对快速进军的亚历山大,大流士三世完全就给打懵了,如此一来,波斯军队只能一败再败,亚历山大的军队则高唱凯歌,最终把强大的波斯帝国消灭。

第3, 波斯帝国军政腐朽,缺乏马其顿人锐意进取之心

(波斯帝国士兵画像)

大流士三世会败给亚历山大大帝,第三个原因就是波斯军队的士气问题。波斯帝国建立数百年时间,从最初四处征战,扩大疆土,到后期狂妄自大,军政废弛,其已面临极大的隐患。尤其是波斯帝国疆域庞大,很多地方的总督各自为政,极大削弱了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权力。

而且因为波斯帝国长期以来强大的实力,造成波斯贵族十分腐朽。波斯军队上层将领大多出身贵族,统领下的波斯军队也多是享受安逸,他们不像马其顿军队,是为了生存而战。在与马其顿军队交战之时,波斯军队纵然人数众多,可是缺乏战心,往往己方一旦局部出现崩溃,就如决堤洪水一般,其余的波斯士兵也跟着溃逃。

(马其顿军队画像)

在战场上,这就好比一群待宰的羔羊,纵然人数再多,可又如何抵挡如同熊罴般的马其顿王国的军队呢?大流士三世指挥这样的军队,这才会一败伊苏斯战役,再败高加米拉会战,直至波斯军精锐丧尽,就连大流士自己也死在了反叛者的刀下,这对这位波斯帝国的皇帝而言,是多么可悲!

只是大流士三世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败给亚历山大大帝,是因为统率的波斯军队的士气问题,而不在于波斯军队的数量。没有意识到这个原因,大流士三世也就只能一败再败了,最终也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

总结

(大流士三世影视形象)

由于大流士三世的轻敌,一开始就没把亚历山大放在眼中,觉得亚历山大敢与强大的波斯帝国为敌,只能是蚍蜉撼大树。可大流士又怎能想到,就是亚历山大这个他没放在眼中的马其顿年轻的国王,把他这个"伟大"的波斯皇帝赶得如丧家之犬。

还有大流士三世任用的这些波斯帝国的贵族将领,在面临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之时,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立刻败北。这些将领麾下的波斯军队更是不堪,长期的安逸享乐让他们失去战心,与锐意进取的马其顿王国军队相比,这些波斯军队简直就是不堪一击,一人溃败,人人溃败,在战场上只能是任由马其顿军屠戮的羔羊,又怎能帮助大流士三世战胜亚历山大大帝呢?

而在我们后人看来,大流士三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几乎就是一对宿敌。如果没有波斯帝国和希腊的矛盾,可能这两个人能够成为朋友。但是,波斯帝国与马其顿王国的战争,让他们彻底走到了对立面。但是即便在战场上,亚历山大大帝也给了大流士三世足够的尊重,在大流士三世战败被部下谋杀之后,还是亚历山大大帝抓住了凶手,为大流士三世了报仇。

参考资料:(澳)A.B.博斯沃思 著,王桂玲 译.《亚历山大帝国》、A.T.奥姆斯特徳.《波斯帝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