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世界在十五世纪前后的崛起(四)

萨非帝国(Safawid Empire),又称为波斯第四帝国。1502年,伊斯玛仪一世在伊朗建立了萨非王朝,并定都大不里士。此时距离君士坦丁堡陷落已经过去了近五十年。虽然同为穆斯林世界,但伊斯玛仪一世将萨非的国教定为什叶派伊斯兰教。并以伟大的波斯帝国后裔自居。

说起萨非帝国,不得不提的就是什叶派和逊尼派。简单来说,先知穆罕穆德离世后,继任者哈里发(指穆罕穆德的继承人,穆斯林社群组织的领袖)先后经历了四任。但是什叶派只承认第四任阿里。原因是阿里与穆罕穆德有亲属关系。逊尼派认为除了《古兰经》,众多阿訇们的言论也被视作必须遵守的教义准则;而什叶派则认为把众多阿訇们有时错解、有时自相矛盾的言论都作为行动准绳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两派直到现在还并存于世。伊朗以及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奉信的就是什叶派伊斯兰教义,而阿拉伯地区多为逊尼派。

整个萨非帝国的时代,主要的矛盾就是与奥斯曼土耳其的争斗。虽然同为穆斯林世界,但双方的教义就截然不同,奥斯曼土耳其的奉信的是逊尼派伊斯兰教义。宗教上的冲突也是重要的因素。

当突厥人五百多年前崛起在中亚地区时,波斯地区并未遭到巨大的蹂躏,可能主要原因是当地早已伊斯兰化了,占据人口少数的突厥人虽然担任了地方行政长官和官吏,但是对整个地区经济的破坏非常有限。

当伊斯玛仪一世将国教定位什叶派伊斯兰教后,与奥斯曼土耳其等于划清了界限,这实际上有利于其巩固波斯帝国的国家自信。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的伊朗人也大多以波斯后裔自居。

萨非帝国成立之初,适逢奥斯曼土耳其的巅峰时期,突厥人的军队大量配备火器。大炮滑膛枪早在君士坦丁堡战役中就熟练运用了。而相对此时的萨非帝国军队还是骑马射箭的状态。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火炮加滑膛枪虽然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地位,但优势也并非压倒性的。直到后填弹的线膛枪出现,骑射部队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二鸦战争时僧格林沁就领教过)。但即便如此,早期萨非王朝在与奥斯曼土耳其的争夺中,始终处于下风。

1532年到1555年这段时期里,奥斯曼一度攻入萨非帝国国都大不里士,并占领巴格达。更糟糕的是东边的古兹别克汗国也不断攻占萨非帝国的领土。为了避免腹背受敌,1555年,萨非帝国向奥斯曼割地求和,伊拉克地区就此被纳入奥斯曼版图。虽然签订了和约,但是东西两边的夹击仍未停止。

到了1587年,转机出现了,萨非王朝的阿巴斯一世登基即位,从而开启了王朝的辉煌时代。首先阿巴斯选择了韬光养晦。与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和约》,放弃了美索不达米亚与高加索地区,换来了西边的和平。与此同时,默认了乌兹别克人对呼罗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全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和锡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地区)两地的军事占领。简单来说,西边把里海黑海中间那块和两河流域都让给了突厥人,东边把中亚那几个斯坦的地方都让给了乌兹别克人。

外患暂时解除了,阿巴斯开始着手对内改革。当时的萨非帝国国内,实权派是一班前朝老臣,同时身为封建领主,军队则是由其掌控的阿塞拜疆红头民兵。这里要赘述一个概念,封建这玩意儿并不是指意识形态上的落后、保守,而是一种政治制度,相对立的是中央集权。封建是指国王保有一块自留地,其他的国土分封给功臣、亲属等。得到封地的领主也会继续分封给自己的家臣亲信。受封领土的封建领主享有对领地的财权和治权,并保有效忠于领主的军队。其实吧,但凡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一定是中央集权制度更利于长治久安。中国在汉朝就差不多完成了中央集权。买买提们到了16世纪还没搞明白这事儿。

当时阿巴斯对于整个帝国的掌控力是十分有限的。于是他另起炉灶启用了一批“古拉姆”。这是隶属于国王本人的特殊群体。几十年来,经由战乱迁入或者战俘等,包括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也有一部分突厥人。这里面不乏基督教徒。“古拉姆”是古波斯突厥时代,哈里发、苏丹们对私养的奴隶士兵的称呼。这些“古拉姆”只效忠于阿巴斯本人。并且迅速成为了新军主力和行政官员,在军政体系中挤占了红头民兵的空间。

阿巴斯不断强化亲卫部队的装备和训练。不但建立了精锐骑兵部队,还为步兵部队配备火炮和火枪。到1598年,阿巴斯的古拉姆已经装备了500门火炮,火枪部队达到12000名,各类骑兵部队达到15000人。另有3000亲卫精骑。类似李世民的玄甲军,曹操的虎豹骑。此时的红头兵差不多已经成为战场上的炮灰部队了。这时阿巴斯开始挑软柿子捏了,中亚的乌兹别克人明显已经不是纪律严明、装备良好的古拉姆的对手了。

1599年,又来了两个英国佬,一对兄弟。这俩兄弟尤其是哥哥,常年从事海盗营生。跟着葡萄牙打过西非,跟着西班牙抢过美洲,还接受过欧洲战场的洗礼。自身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同时他们肩负远交近攻的使命:期待与东方的波斯帝国建立联盟,帮助英国人对抗奥斯曼土耳其。抵达西亚后,兄弟俩做了一圈生意,居然筹到了5000匹战马,作为给阿巴斯的见面礼,后者自然对哥儿俩待若上宾。

兄弟俩儿也不负众望,彻底改造了波斯军队。引入队列训练,转变原来粗糙的排射模式。古拉姆们学会了队列齐射,轮换装填弹药,持续保持火力输出;炮兵部队则是改进配方和射击技巧,使得炮兵部队更多的应用于野战而非单一的攻城。从此在与奥斯曼的交手中,再也不落下风。

此后萨非帝国稳住了自己在呼罗珊地区的优势地位,1602年击败霍尔木兹军队,控制了波斯湾,掌握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到1622年,通过对奥斯曼土耳其的三次战争,重新占领巴格达、伊拉克懂不和高加索地区。

阿巴斯统治时期,萨非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疆域包括如今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部分巴基斯坦地区。

阿巴斯时期,萨非帝国的经济情况也相当良好,手工业迅速发展,贸易繁荣,包括了与印度的丝绸之路以及与西欧的贸易。当时西欧的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荷兰都与萨非帝国保持了良好联盟或者贸易关系,以对抗奥斯曼土耳其。事实上波斯地毯一直驰名西欧,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而金属、咖啡和糖又是主要的进口产品。因此双方的贸易合作是愉快的,应该没有出现后来西方与中国贸易那种逆差一边倒的情况。

位于萨非帝国东南面的另一个穆斯林国家莫卧儿帝国一直与萨非帝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萨非帝国的重心始终是西边的奥斯曼,莫卧儿帝国的重心则是南面的印度;同时作为莫卧儿帝国的缓冲,萨非帝国为其承担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