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武则天和她的大周王朝?

慢看历史


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正统女皇帝,她自己也存在很多争议,所以 我们更要从多方面客观看待武则天和她统治下的周朝。

性格果敢又残暴,野心早已初露。武则天进宫之初只是唐太宗后宫的一位才人,并不出众。

但是她自己又不甘于这样平淡的后宫生活,却一直没有机会

直到一次宴会,唐太宗得了一匹狮子骢,此马横冲直撞,没有人敢上前驯服,武则天却主动请缨,驯服马。

此时的武则天年龄并不大,众人一筹莫展,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在众人面前坦然说出如此残暴的驯马方式,没有勇气不行。

不顾野马冲撞,可以亲身去试,为了能在后宫中有出头的机会,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

为了和萧淑妃和王皇后争宠,不惜残害自己的孩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种勇气非一般人可比。

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打压异己,重用酷吏,残害李姓皇族,大兴冤狱告密之风,致使朝中人人自危。

宠信男宠,祸乱宫闱,致使张氏兄弟横行霸道,欺压百姓。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又不得不说,武则天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她虽前期采用高压的政治手段,但政治平稳后,她及时撤销酷吏政治,重用贤臣,听取劝谏,在她统治的中后期朝堂安稳,吏治清明。

她重视选举人才,多方面增加人才发现机制,为贫寒子弟提供了入仕的途径。

体恤民情,减轻赋役和瑶税,使社会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在她的统治下,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所以说,虽然武则天有残暴不仁的一面,但也有勇敢宽容的一面,而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才能是不能被忽视的,在她统治时期,国家的政治是稳定的,军事,经济,文化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基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


酒酿历史


武则天(624年~705年),又名武曌,(曌为日月当空之意,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汉族,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609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她天资聪颖,智略过人,是一位政治家,诗人。著有《垂拱集》及《金轮集》,《全唐诗》存其诗有46首之多。

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政治上:(1)打击门阀,把保守派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人逐出朝廷。(2)扶植庶族,发展科举制度。从庶族中收录人才,扩大统治基础。(3)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4)广开言路,注重纳谏。(5)任用酷吏,巩固国家统治基础,掌握国家统治大权。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修生养息。文化上: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等编撰《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还首创了则天文字。军事上:(|)派兵击败吐蕃,收复西域。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土厥故地,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2)在北方,派兵抵御东突厥的入侵,平定契丹族叛乱。

武则天在文学方面颇有才华。召集文臣,编辑了《要览》《字海》等书。武则天除了精通史籍诗文,还精通书法。尤其是精通白飞书和行,草书。所谓“白飞书”,就是在笔划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很大,看上去极为高雅。武则天还酷爱诗歌乐舞。亲自撰写了大量雅乐作品,如《唐明堂乐章》《唐大飨拜洛乐章》等,对唐代音乐文化的繁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各不相同,也有很多负面评价。比如重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奢侈腐化,阴险残忍,善弄权术,大肆修建寺庙等。但我认为,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主要是看她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贡献。

在武则天统治的周朝时期,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富裕,国力不断强盛,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武则天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历上一位杰出的女皇帝。


三千繁华落忘川


可以说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是个成功的皇帝,但是在她晚年执政时期,却沉迷于享乐,宠幸男宠。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对于这段时期治绩一直深富争议。否定武则天的人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唐王朝出现了全面的倒退,他们把唐朝前期历史的发展比作是马蹄形,说武则天统治时期处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低谷。肯定武则天的人则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如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双怀。比较原始史料,可以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发生的种种政治斗争并未祸及一般平民,始终是一场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争斗,因而保证了唐王朝的生产和社会发展。

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亿万计,府藏为之耗竭”;“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又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64] 她宠信张易之、张昌宗、武三思等小人,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下去。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戴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上太后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徙居上阳宫。这年十一月,太后病逝,终年八十二岁,与高宗合葬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追号“则天皇后”,后代沿用了这一称号。武则天除治理政事外,还爱好文学、书法。《旧唐书》称其“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藏于秘阁”。宋人《宣和书谱》称:“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王方庆者家藏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传世书迹有《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周升仙太子碑》等。《宣和书谱》又称宋时御府藏有武后《夜宴诗》。可惜这些墨迹大都散失了。

亦有人认为武周的发展能承接贞观的强盛,为其后的开元之治建立强大而又稳固的基础,实在功不可没。武周政权采用唐朝的以故手法统治,实质只是改朝换名,对唐的及后发展利多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