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来为什么会哭,其他有的动物却不会呢?

传音阁下


毕竟是人,即便花同样的时间进化,情感与思想内容比其它动物要丰富得多;而其它动物只是本能的表达和举动,情感方面少一些;人类是两方面都兼而有之,且丰富多样,加上极其发达的大脑思维能力所形成的智慧力量,早已奠定了地球范围内生物的霸主地位。就是哭也是独一无二的花样百出。

一、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从海里面的鱼,到上岸之后的爬行动物,再到半爬半走的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及成为人的始初出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也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不会哭的。

直到进化到高级阶段,出生的时候才慢慢的会哭,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要吃、要喝、或者不舒服的意思;这方面跟其它动物的表达意思其实差不多,只是更无所顾忌一些;因为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让他早已知道,哭,不会带来什么危险。而其动物却恰恰相反,不但不能哭,还要保持安静,因为天敌在满世界里找它们。即便如此,活下来的概率也是很低的。为此,在进化的过程中想尽了一切办法提高生存率,野牛在生产时,幼崽身上是没有气味的,免得全科动物循着气味就找过来了。

二、跟人的智商比起来,动物更多的是出于本能。为了在大自然严酷的考验面前生存,它们进化出许多固定的避免危险而自保的招数。它们一出生就安安静静的待在窝里等待父母觅食归来;碰到食物少的时候就会饿死。因此它们会选择好的地方、食物多的季节进行繁殖,以便提高子女的生存率。不仅如此,各种动物还相生相克,即便是食物链顶端的狮子,也有非洲野犬、斑鬣狗和各种猫犬科动物的报复与攻击,狮子幼崽经常遭受灭顶之灾。在《动物世界》的视频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只要母狮子一离开,幼崽就会一动不动的趴在草中丛等待,大气都不敢喘,更别说“哭”了。更惨的是,即便是到了快饿死的边缘,在断气之前,照样保持安静,不发出一点叫声,希望在最后时刻能吃上一口,从而起死回生。幼崽的第一自我保护本能,就是防范其它动物的伤害。

三、人类不但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还是独一无二充满智慧的精灵。在长期的较量中,早已强大到成为所有生物的天敌,要啥有啥、所向披靡。以至于人类的后代,只要一出生,被宠爱得简直就不知道什么叫饥饿,甚至到了不哭不闹都难以消化的地步,更别说有被侵犯的危险。所以一生下来就经常哭个不停,唯恐没人听见,我们现在把这种现象叫做“用嘴在探索”。

四、动物虽然是本能多、情感少;但它们的表达更直接,有时候比人类丰富的情感表达更令人动容。南极的阿德利雄企鹅在孵蛋时能坚持一个多月不吃不喝,在零下几十度的寒风中保持孵蛋的温度不变。梅花鹿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会毫不犹豫地挡在冲过来的猎豹或狮子前面奔跑,以此引开它们对幼崽的追击,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救下自己的孩子。就连最不起眼的小个头蜘蛛与螳螂,为了幼崽也能做出惊人之举、令人叹为观止——有的种类的雄性,在交配后明知雌性要吃它、它也不逃、不走,极其坚定地牺牲自己让雌性饱餐一顿,以便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它们自己的后代顺利诞生。

五、凭人类的聪明才智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动物们的深入研究,早已获得巨大的成就。但谁也不敢说,已完全掌握了所有动物的奥秘。所以,动物们的哭,只是与人类的哭不一样而已。比如默默耕耘了一辈子的老牛,因为人要吃它的肉,再大的功劳也逃脱不了人类的宰杀。据说,知道要杀它了,也会流出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悲惨的泪水,难道这不是哭吗?至于动物们的幼崽不会哭,只是人类的感知器官不够灵敏,察觉不到它们的低分贝的声音交流而已,它们内心在哭,无声的哭泣。哭与不哭,看你怎么理解。人类的哭,有时候并不代表痛苦与悲哀,而是激动与快乐过了头,还有过于贪婪得不到满足。动物们的所谓不知道哭,也许是对人类无声的控诉。


庄严邵军


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在自己的哭声中到来,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去!


拥有幸福2414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