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完美赵云,为何在蜀汉地位却不高

相信大部分人都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武将众多,但我认为如果要评一个最完美武将的话,就非赵云莫属了。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武功高强、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胆大心细,屡屡负责保护重要人物。长坂坡一战,赵云一人在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甘夫人和幼主阿斗,立下大功。在蜀魏汉中争夺战中,赵云又布疑兵阵吓退曹操,被刘备赞为“一身是胆”。在蜀国的武将当中,赵云的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而关羽虽然出色,却过于骄傲;张飞勇猛,却脾气暴躁。相比较之下,赵云不仅智勇足匹关、张,而且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并且屡屡表现出长远的政治眼光。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赵云排名第三,还在马超、黄忠之前。而且,在民间传说和各种戏曲当中,赵云往往是以“白袍小将”的身份出现,是典型的“偶像派”,这也为赵云赢得了更多的“粉丝”。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云早年跟随公孙瓒,当时袁绍的势力强大,河北豪强大多去投奔袁绍。赵云带着部从来投奔公孙瓒,倒让公孙瓒感到意外,他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的人大多去投奔袁绍了,怎么你就来投奔我呢?”赵云义正词严地回答:“如今天下纷乱,百姓有倒悬之厄。我们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追随行仁政的名主,而并非有意忽视袁绍,也不是更重视将军您。”此后,赵云就跟随公孙瓒东征西讨。一直到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引火自焚后,才加入了刘备的阵营。

从此以后,赵云为刘备出生入死,屡立大功。其中长坂坡一战,无疑是赵云对刘备集团最大的贡献。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攻打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无奈之下只好舍弃新野,前往樊城暂避。途中刘备的家眷又失散在乱军之中。赵云不顾自己人单势孤,单人匹马闯进曹军阵中,搜寻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幼主阿斗。经过一番苦战,赵云终于把甘夫人和阿斗救了出来。此后,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喜欢让赵云担任保卫工作。诸葛亮出使东吴,安排赵云在“借东风”之后来接;刘备到东吴招亲,也是安排赵云随行护卫;刘备把孙权的妹妹娶回来后,东吴方面设计让孙夫人带着阿斗回娘家探亲,想以阿斗来要挟刘备,又是赵云在关键时刻截下了阿斗。

在汉中争夺战中,一次刘备命令黄忠和赵云一起去抢夺曹军粮草。黄、赵两位将军商定,黄忠前去劫营,赵云接应。可是黄忠不慎身陷敌阵,无法突围。这个时候赵云又拿出长坂坡之勇,率军闯入重围,左冲右突,杀散曹军,把黄忠救了出来,退回自己的营寨。曹军尾随而至,敌众我寡、难以抵挡,有人建议赵云紧闭营门、组织防御。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让营门大开,偃旗息鼓,并在营门前的壕沟里埋伏下弓弩手。曹军赶到,只见赵云单枪匹马立于营门前,脸上毫无惧色,就怀疑这是诱敌之计。曹操赶到,催促士兵攻击。曹军攻到营前,见赵云岿然不动,就退了回去。这时赵云命令壕沟中的弓弩手万箭齐发,营中喊声大振、鼓角齐鸣。其时天色已经昏暗,曹军不知有多少蜀兵,只得扭头逃走。在汉水河边,曹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军营,询问破敌经过,不禁赞叹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蜀汉政权建立以后,赵云依然深得刘备、诸葛亮信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让赵云、邓芝率疑兵出斜谷,迷惑魏军。在蜀军败退之后,各部编制混乱、兵将失散。只有赵云这支部队,由于主将亲自断后,使得行伍整齐,没有溃散,而且还保住了不少辎重。

可以说,小说中的赵云,是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人物。赵云无论执行什么任务,都能完成的很好,从没让领导失望过。在刘备阵营中,论能力、地位,赵云是仅次于关、张的大将,也是诸葛亮最为倚重的一位将军。尤其可贵的是,赵云也是五虎大将中活得最久、为蜀汉政权效力时间最长的一个,民间传说他寿高七十六岁,在武将当中也是颇为特别。赵云一生征战无数,却从无败绩,人称“常胜将军”。

赵云的文学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可是历史上的赵云,似乎并不是那么耀眼。

“五虎大将”,其实是一个由史书中来,却被民间加以发挥的说法。《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一起列在一个传记当中,后人遂有五虎之称。事实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就封了四员大将,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此时赵云的官职只是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的一种,地位不高,远远比不了另外四人。刘备死后,赵云升任镇东将军、镇南将军,才真正算是步入了高级将领的行列,与魏延地位相同。

赵云追随刘备的时间很长,虽然比不了关羽、张飞,但是至少也在黄忠、马超之前。论起赵云的功劳,也不算少。蜀汉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都有赵云参加,而且赵云一生确实是少有败绩。相比之下,赵云的地位却与他的功绩、资历很不相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赵云的功劳虽然不少,但是突出的战功不多。尤其是与前、后、左、右四将军对比,赵云劣势明显。关羽是刘备集团地位最高的大将,这点毫无疑问,何况关羽镇守荆州,是一方大员,自然位列诸将之首;张飞的地位仅次于关羽,又有在汉中大败张郃的功劳。黄忠在汉中之战力斩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马超虽然是势穷投奔刘备的,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可是毕竟马超是凉州军阀,曾经也是一路诸侯,而且马超还是刘备集团中由汉朝中央政府册封的官职最高的人,刘备给朝廷上的自立汉中王的奏表中,马超是众臣中第一个署名的,而诸葛亮只能署名在第五位,关羽则在第六位,可见拉拢马超在政治上的意义重大。比起他们,赵云只能按部就班地打一些意义不是很大的战役,所以地位低也是自然的。

二、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比较孤立。我们可以把刘备集团的政治人物大致分为三个派别:元老功勋派、荆襄派和益州派。元老功勋派是指刘备起兵以来一直追随他转战中原的那部分人,比如关羽、张飞;荆襄派则是刘备在落脚荆州投奔他的当地名士,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除此之外还有马良、伊籍、黄忠、魏延等人;益州派则是刘备收服益州之后,着意笼络的当地人才,这部分人是否认可刘备,是蜀汉政权能否稳固的基础,所以他们虽然对刘备的贡献最小,但是地位最重要。在这三派当中,赵云很显然是属于第一派:元老功勋派。可是元老功勋派又可以分为两大支脉,一个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关羽、张飞,另一个则是刘备在徐州期间招揽的孙乾、糜竺、简雍等人。赵云不属于这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在公孙瓒败亡之前,赵云虽然经常在刘备手下做事,但是从身份上来说,他还是公孙瓒的人。史书上,赵云正式追随,还是在官渡之战前,刘备依附于袁绍之时。所以,赵云在元老功勋派中,是资历最浅而且势力最孤单的一个。

在刘备入川之前,赵云的官职虽略低于关羽、张飞,但是没有质的差别。因为那个时候刘备集团还属于进取期,最重视军功。但是平定益州、刘备称王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平衡各派势力了。这个时候,基本上算是无门无派的赵云,就会吃大亏了。

从赵云的一生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谨慎,而且与人为善,和各派势力之间都没有什么大矛盾。但是这样谁也不得罪的人,往往也不会被任何一派认可。在“不怕做错事,就怕站错队”的古代政治环境下,赵云虽然没有站错队,但前提是哪一队都没他的份,这样他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赵云的为人正直,公而忘私。但赵云的这些优点,也会给他带来一些负面效果,那就是不得罪人则已,一旦得罪人,就是所有人一块得罪。比如刘备入川之后,因为战乱,成都附近出现了不少无主的田宅,刘备打算把这些产业都分赐给有功人员。但是赵云提出,当年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天下未定,还不是将领们安定的时候。待将来天下太平,我们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现在应该把这些田产都还给益州百姓,这样可以安抚民心,稳定局面。刘备觉得有道理,就听从了赵云的建议。

赵云的这一条建议,虽然有利于刘备集团的长远发展,但是在现实中,他得罪了除刘备之外的所有人。那些为刘备征战的将士,因为赵云的几句话,本来应该到手的房产土地都没有了,他们能高兴吗?赵云这个打击面极大的建议,无疑会使他更加孤立。综合这些因素,看来以赵云的条件,能够混到和关、张、马、黄同列一传,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史书中的赵云,固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完美,可是也确实没有什么大的缺点。与没有缺点相对应的,就是优点也不是很突出。他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高。只是因为《三国志》中有《关张马黄赵》列传,才使赵云成为民间的“五虎上将”之一,并且在排名上也逐渐超过马超、黄忠,最终跃升至第三位。而民间的赵云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完美形象,是人们对勇敢、正直、忠诚、谨慎、睿智等品质的一种寄托,也是人们对超越现实的完美形象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