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你感觉如何?”是一个简单而常见的问题,它掩盖了我们意识体验的复杂本质。


我们每天体验的情绪感受和情绪由身体的感受组成,通常伴随着某种思维过程,然而这些不同方面彼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这些体验是如何在大脑中组织的?我们都知之甚少!


图尔库大学的神经科学家Lauri Nummenmaa领导的芬兰研究小组制作了“人类情绪感受空间”的详细地图。


2014年发表的情绪身体地图显示了与六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幸福和悲伤)和七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如焦虑、爱、骄傲和羞愧)相关的独特的身体感觉。



那么,人的喜怒哀乐究竟是如何影响身体健康的呢?


假如你对着另一半直抒爱意:


告诉爱人你有多爱他,这能够有效降低你的胆固醇指数。有报告指出,如果每周花20分钟写一些跟自己的爱人有关的东西,你的胆固醇指数便会在5周内有所下降。


假如您很愤怒:


如果你的身体已有所不适,但还和爱人吵上了30分钟,那么身体要比原来再多花上一天才能完全恢复。而如果你的脾气历来火爆,一直很容易和人起争执,你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可能要比其他人慢上整整一倍。


假如你情绪低落:


抑郁、悲观和消极对身体会产生多种伤害。

血清素和多巴胺是大脑里两种跟快乐有关的神经递质,心情好时,它们的含量就高一些。血清素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降低痛感,这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有4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会伴有各种生理上的疼痛。


假如你失声痛哭:


眼泪中含有大量与压力有关的激素和神经递质。由此可以认为,眼泪是身体在压力下清除有害化学物质的途径,忍住不哭也就让身体无法自然排毒,最终会导致免疫力、记忆力和消化能力都将受到影响。


心理学认为情绪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心理需求:比如:


悲伤是社会连接功能(求助他人);

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攻击别人;

恐惧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回避危险。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情绪,但是,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觉察、体会、调整,甚至是与情绪和平相处,利用自己的情绪。


想要更好的了解自己情绪代表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心理学者的引领下,体会自己情绪、感知、感受、困扰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