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中的“无”和“無”有什么区别?

泥中白鹤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学习的阿云!

首先,这两个字互相是对方的异体字,它们除了写法不一样外,发音、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两个字详细的来源和相关的概念,请继续往下浏览,因为我会分为“无、無”的产生及关系,相关概念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来进行详细讲解。

01

“无”和“無”产生及关系

在《说文解字·亡部》当中对“無”的释义是这样的:

亡也。从亡無聲。无,奇字无,通於元者。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無”字就是失去、没有的意思,从亡得到它这种意义,读音和無(𣞤)一样。无是無的奇字,“无”这个写法就像是“元”字写出头了一样。

在这里,许慎对于这个字的字形、字义进行了基本的解释,并且说明了“无”和“無”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做奇字呢?

在《说文解字·序》当中,许慎对此做出了解释: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这段话所解释的是王莽时期的“六书”,即官方规定的做不同用处的六种字体。其中,对于“奇文”的解释就和异体字的含义相似。

那么,什么是异体字呢?

通常而言,异体字指的是字形不同,但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古代也把它们称作是“或体”或者“重文”。

在字典里可以查到的“無”的异体字有一大堆,比如下图所示:

因此,对于“無”的造字有很多说法,它的各种意义也是乱七八糟,在这里我就不展开来讲了。但是,就我们一贯的观点来看,“無”是“舞”的初字,它的本义是舞蹈。

早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小说戏曲的刻本中,就多以“无”代替“無”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无”就被规定成了“無”的简化字。

由此看来,“無”和“无”的关系不仅仅是写法不同、其余全部相同的异体字,还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繁简字。

02

相关概念

那么,现在我们要来谈一谈和异体字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包括:1. 繁简字;2. 古今字。

你可能以为简体字是在建国以后才产生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今天所用的简体字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古代便已经拥有的简便写法,甚至于有时候对于一些字,我们连到底是“繁体字”先产生还是“简体字”先产生也搞不清楚。

在陈焕良的《从看繁简字的关系》一文中,他提出:

汉字的简化古已有之。汉字的发展演化过程虽然也有繁化现象,但总的趋势是简化。现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源自历代的简体字或“俗体”,有的还是“古本字”或“古文”。

总而言之,我们现行的简化字和古代的字体是有一定渊源的。有些写法简便的字体,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这种出现,有时候是作为本来的那个字,有时候是作为古代的简体字。

例如“注解”的“注”字,和繁体的“註”字,这两个字在古代便都有使用。

说到古今字,你肯定以为是古代的文字和现代的文字

古今字中的“古”和“今”实际上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就好比我们谈诗歌时所讲到的“古体诗”和“近/今体诗”,它们之间的古今界限其实就是唐朝。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的解释就是这个意思:

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一般来说,今字是人们为了区别古字乱七八糟的意思,而根据古字的形体等重新创造的字体。

这也就是说,古字有多个词或者多个意思,今字就勉强分担下来古字所记录的词或者意思当中的一部分。

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异体字,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就和古今字有重叠。因为异体字的产生有时候并非在同一时期,而是有先后之分,一对古今字有时候可能也就是一对异体字。

但也有人对二者的分得很严格,认为古今字和异体字具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卢烈红的《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异体字和通假字的关系》一文中就对二者的区别进行了罗列:

性质有积极消极之分:古今字减小了学习负担,异体字则加大了学习难度。

意义承载不同:古今字只有部分意义承载,而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

未来发展不同:今字使用但古字不废,而异体字则要废除异体,使用正体。

总而言之,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这三组概念各不相同,但有时候也难以分清,甚至于有时候难解难分。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望洋兴叹,然后努力学习。

03

最后总结

综上所述,“无”和“無”字实际上既是繁简字,又是异体字,除了写法不同以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规定使用“无”。

但我的讲述也不免有错漏之处,甚至于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讲解清楚,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请继续和我交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汉语和文学知识,请关注我吧!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云中歌白鹤


「無」和「无」属于【异体字】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二者完全等价。


这里要注意的,「无」被视为是「無」的简体,并不是新中国简化字的发明,「无」这个字简化字非常古老,大约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

-------------------------------------------------------------------------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记载了「无」这个字,视作「無」的「奇字」。

所谓「奇字」就是汉代所说的「新莽六体」之一,这「六体」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汉代所称的「奇字」,简单一点说就是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古文字。

引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引自《字源》,页1115


中国最古老的文献,《易经》《庄子》等,经常用「无」来代替「無」:

引自:《王力古汉语字典》,页423



出土的秦简、汉帛书、汉碑,都曾用过简体「无」来代替「無」。


比如《睡虎地秦简》中的「无」:

引自:《古文字诂林》9 冊,第 1011页

《马王堆帛书》中的「无」:


汉隶碑刻中的「无」字:

引自:徐中舒. (1985).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页904



中古時代的敦煌佛经抄本中,「无、無」通用非常常见,比如「南無阿弥陀佛」的「南無」经常写作「南无」:

材料引自: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册1,页43、46


好,文献材料还有很多,不一一引用,总之「无、無」通用不分的历史有几千年,所以,二者就是异体字关系。


「无、無」二者都是假借字,唯一的区别就是造字本义不一样。



其实,「無、舞」本一字分化,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像「一人持牛尾翩翩起舞」之形,本义是「舞蹈」


「無」被假借表示虚词「没有」以后,容易发生歧义,在西周时期,就在「無」的基础上加上表示双脚的「舛」部,强调「跳舞」,也即「舞」字,承担本义「舞蹈」。




而「无」根据《说文》的说法,是从「元」字中分化,本义是「天屈西北」:

《说文》:无,奇字无,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综上所述:

1、「无、無」是一简一繁的「异体字」关系,「无」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简化字,大约在战国时代就用来代替「無」


2、「无、無」都是假借字,在造字本义上有所区别:

「无」的本义是「天屈西北」,假借表示「没有」,本义渐渐废失。

「無」的本义是「舞蹈」,假借表示「没有」,而本义「舞蹈」被后起字分化字「舞」所承担。


小汉字见大历史


無和无,経过字的简化后,因为读音一样,把無简化为无在汉语中使用,致使人们把無和无不能分辮开來。其实在文字简化前,无字表现阴性的没有之义,而無字则表現的是阳性的没有。阴阳之分即是意思之象同物质之形,分别由象和形的没有和有,使用无和無這两个字來区别他们。如此个人之見解,僅供头条的友们参考。如有谬误之处,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