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李庄 游“九宫十八庙” 忆抗战风云岁月

位于宜宾市东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有一座蕴含文化和历史沉淀的古老小镇,她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古朴而优雅地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安静而庄严地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她这就是被称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的“中国·李庄”。

李庄镇



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如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慧光寺


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为湖广籍入川的尹氏家族所建,兴建之初兼有宗祠祭拜和会馆联谊性质,占地22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前后殿、厢房等,组成两个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

李庄“四绝”的九龙石碑就在慧光寺内。九龙碑长2.7米,高1.3米,是慧光寺内石雕精品的代表之作。九龙石碑画面为深度浮雕,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之中的神龙,在石碑上除了正中一龙为正面,龙头口中含有一颗可以转动但不脱出之石宝珠之外,其余八条都呈对称状侧头分列左右两边。


东岳庙


东岳庙是李庄古镇的“九宫十八庙”之一,由岱宗殿、玉皇楼、炳灵殿、关圣殿和十殿阎罗组成。抗战时期,迁驻李庄的同济大学工学院便设立在此,现东岳庙布展为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陈列馆。


旋螺殿


位于李庄镇南2.5公里,梁思成先生在李庄时,把它列为“李庄四绝”之一,并写入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称赞旋螺殿“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旋螺殿外形是一个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米,进深、面阔均为8米,而每一个角上有一个走兽,即代表道家八个方位。外面看是有三层,里面看只有两层!


文昌宫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用于供奉“文曲星”。文昌宫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大部份都采用的是深度浮雕。


南华宫


南华宫坐南朝北,与大桂轮山隔江相望,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由戏楼、正殿、后殿、厢房等组成复合式四合院布局。正殿左右各有一小亭,亭为四角重檐,尖顶,其中有一亭已拆除一层。大山门为砖、石结构,四柱三间。


天上宫


座南向北,由山门、戏楼、大雄宝殿、观音殿等组成复合式四合院。建筑以砖木结构和木雕为主,主要供奉天上圣母即海神“妈祖”。山门匾额正中“天上宫”也因天上圣母而得名,后来因为供奉的大部分佛像都是从缅甸运回的玉佛,所以更名为玉佛寺。

天上宫戏楼


张家祠


在抗战时期,为了内迁而来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以及随行的3000多箱文物,张氏族人义无反顾将其供奉的祖先排位取走腾出了宗祠,体现了李庄人的开放、大气、包容的精神,古老的张家祠在中国现代史上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家祠内的“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是由梁思成先生的学生罗哲文题写的。罗哲文先生是全国文物专家组组长,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在建筑界相当于其先师梁思成,也是属于泰山北斗地位的人物。


祠内有用整块上等楠木雕刻的50扇窗页(现存24扇),每页窗面上都雕刻着形态不一的两只仙鹤,四周以镂空雕刻出线条流畅、动感十足的祥云衬托,共有100只栩栩如生的仙鹤,所以称它为“百鹤祥云窗”,张家祠的百鹤祥云窗被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李庄四绝”之一,历经百余年的风雨和“文革”劫难,现仅余下了24扇,弥足珍贵。


羊街



羊街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为什么叫羊街呢?目前有两个流传的版本,一个是街道弯弯曲曲并且很窄,是一条上山下山赶羊的路,有羊肠小道的意思;另外一说是旧时这里是卖羊的集市。


席子巷


古镇李庄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古巷——席子巷,曾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古街巷。建于清朝初年的老街,长59米,宽2.5米,因过去为前店后厂加工和销售草席之处而得名。席子巷虽建于清代初期,但还保留有线条简洁明快的明代建筑风格,现保存完好,为李庄古街巷代表作。



整条街都是一楼一底的木建筑,穿逗结构,二楼清一色的木挑吊脚楼,上有屋檐,这一来就把不宽的街覆盖了,街两旁的檐口仅40厘米的距离,站在街市往上眺望,仅看见一丝天空,故而席子巷又被称作一线天。加之与长江平行修建,巷之两端另有街房阻隔,冬日寒风不易进巷,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非常适宜居住。


李庄镇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坚持文化抗战的四川李庄,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1940年10月,国立同济大学、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北大文科研究所、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等陆续从北平、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0月才陆续迁回原处。这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李庄合影


李约瑟用德语在李庄做演讲


中国营造学社办公室李庄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办公室李庄旧址



李庄美食


李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其中白肉、白酒和白糕称为

李庄“三白”


李庄白肉



经过历代厨师的探索、总结和提高,使之达到炉火纯青,成为李庄一个远近驰名的金字招牌。因此才有“到了李庄不品尝李庄白肉等于没到李庄”一种说法。制作李庄白肉,主要集中在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调料香四个要素上,缺一不可。


李庄白酒


李庄古为僰人聚居地,他们早就会用一种野果酿制可作调料和饮料的“蒟酱”,开了酿造的先河。李庄白酒历史悠久,以本地优质高粱为主料,采用传统工艺和多道工序酿制,产出白酒可用作泡制各种药酒和直接饮用,饮后无上头感觉,属绿色食品。特别是传统的生产流程,也是旅游者们非常感兴趣的好去处。


李庄白糕


一种糕点甜食,远近有名。它采用上等糯米为主料。辅以白糖、芝麻等多道工序加工后,用模具压制成型,具有香甜软糯、入口化渣、极易消化等特点,深受老人儿童的喜爱,可作便于携带的馈赠食品。买上一提礼品盒包装的李庄白糕走亲访友,那真是极具特色又拿得出手的上佳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