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都戒掉了饭局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饭桌这个方寸之地,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交场景之一,承担了更多的非食物功能。

大家各司其职,表面上是相聚吃饭,实际上是社交战场。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想从中获得战利品。把正事拐着弯地谈,坏事换着法地绕,小心试探,话里藏锋,每一项都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步步为营。

不少人笃定地相信,在中国,想办事儿,得靠饭局。可常常是,饭没吃几口不说,反而喝出酒精肝,吃出一身肥肉,伤钱伤身之外,效果却很一般。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渐渐离不开酒桌了,除了对酒精上瘾依赖,更是喜欢觥筹交错的感觉,间歇性清醒,持续性迷醉,不求意义,但求过瘾,无力面对现实,只愿沉浸在彼此的吹嘘里。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由于酒精中毒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而导致这些人酒精中毒的,大多是因为饭局。

而且,你在饭局上结交的陌生人越多,一定会越疏忽自己的家人和最亲密的好友,消耗自己的家庭幸福不说,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与好友的熟络。

糟蹋了身体,疏远了最重要的人,中国式饭局正悄悄毁掉多少人。

有人说自己参加各种饭局,不是为了办事,只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扩充自己的人脉。

但扎心的事实就是,人脉永远是同一阶级互相流动,打破圈子的壁垒,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你自己没实力不优秀,你认识再多的人,也没有用。你也根本没办法融入大佬们的圈子,扩充人脉更是无从谈起。

聪明的人不参加饭局,是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能够结交人脉的根本,而参加饭局是一种最高成本的沟通方式,无论是时间成本、健康成本还是精神成本,最终都需要自己来埋单。

所以,与其在低质量的社交上透支生命浪费时间,不如好好花心思来经营一下自己的人生。

最好的饭,莫过于与亲朋好友之间。不用什么豪华大餐,山珍海味,只要感情真,哪怕是清粥小菜,街边小食,也能吃出人世间的美味。

在静谧的时光里,减少无用的饭局,将时间投给自己,肯定会雕琢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