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时需要包装简历吗?如何把握包装的度?

每月弓长


简历,就像是女孩子,略施粉黛会更显妖娆,但滤镜用的过多,则会“见光死”。

现如今的职场,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职场,50后、60后、70后的职场观念是抱住一份“铁饭碗”,而80后、90后、95后甚至00后面对的职场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很少有人会坚定的抱定一份工作作为终身职业了,跳槽已经是常态化。

一个人的简历,就是成功跳槽加薪的敲门砖。为了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薪水,职场人为了提高自己的议价空间,往往会修饰简历,这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是“修饰”而不是“粉饰”。以下建议与提醒希望对有跳槽意愿的职场人有帮助。

简历,要注意“修饰”,突出自己的能力与特质,做到抓人眼球的目的。

简历,是一个人混迹职场的门面,也是通行证。它的重要性,我想不会有人否认。但有很多人写不好简历。主要问题可能出在: 第一,陷入了具体事务的本身,没有跳出事务来看自身优势,更没有一眼就看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自己每天接触的都是工作或同事,没有接触工作以外的人员,自然不了解公司以外的情况。没有对比借鉴的内容、更没有找到对标,才导致自己一头雾水,写不出自己的优势。 第三,思维太局限,没有用发散、类比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某位人力资源的VP就曾经在聊天时说起,自己几乎天天看简历、天天面试别人,可一旦轮到自己写简历或别人面试自己时,反而感觉有点不适应,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 好简历具有的特点:

第一,不能长篇大论。长篇大论的简历,未必能被老板或者高层管理者看到。因为筛选简历的必定不是老板或高层本人,通常都是HR专员或实习生。简历递到高层手中之前要经过层层筛选,而HR专员和实习生只是直接按照领导给的一些硬件要求,进行简历的初步筛选,长篇大论的简历,很可能并没有被用心对待就扔掉了。 尤其是高管的简历,一定要把自己的重点展示出来,才能通过简历的筛选和初试。如果没有重点,只是长篇流水账,那么就很难获得一个高薪的面试机会。

第二,简历信息要完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简历信息不完整,重点不突出,没有抓住筛选简历之人的眼球,能力再强都没用。职场就好像一个赌场,你想在第一时间赌赢,就得先进入赌场。 简历信息要完整,但又不能罗列流水账,而是要有展示重点,要将你的工作经历、综合能力浓缩精华放到简历上。这样在面试的时候,即使你有些紧张、描述不准确,也会因为对方细致深入的提问,渐进佳境,最终一展实力!

第三,注意“量化”的描述而不要“定性”的描述,即描述性的词语不要用太多,要用数字说明业绩或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没有管理者会不讨厌描述性的词语,因为一旦你用描述性的词语来说明问题,就会暴露你工作不用心、没有深度思考、随意敷衍等问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如果你简历的工作业绩栏全部是描述性的词语,老板就会认为,你大概根本没有业绩,每天只是混日子而已。也可能因为这些,老板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第四,简历的逻辑思维不强,用词不够有力,这也是很多人简历的硬伤。逻辑思维,听起来是很虚的东西,实际却是工作、谈话甚至简历中尤为重要的部分。

第五,简历排版要好看,整体给人的感觉要非常舒服。而且工作职责要写好,工作业绩一定要写,还要用数据来表明自己的能力。任何职位都可以用数据来表达,如果你是HR,你可写为公司引进多少人才、提供多少小时的培训,为公司做了什么制度的优化,侧面帮助其他部门提升业绩多少多少;如果你是财务,你可以写帮助公司节省多少成本、为公司挽回多少损失;如果你是质量人,你可以写为公司降低了多少质量损失,降低了多少质量投诉等等。当然前提是必须真实。

最后,还要特别注重“全程参与”“全程主导完成”和“独立完成”等字眼的出现。这能表明你的独当一面的能力。

无论是对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也好,还是对职场精英、高管也好,当需要寻找一份新工作时,都要靠简历这个敲门砖来打开工作的大门,千万不要对简历草草应付,更不要不重视做简历的技巧,毕竟一份优秀的简历,能在你找工作的过程中令你事半功倍。

简历,可以“修饰”,但绝不能“粉饰”。——背调的风险

2019年,一位背景调查行业从业者报告表示“2017年全行业失信率为18%,2018年占19.2%”。也就是说近2成候选者的材料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招聘和应聘常常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企业想充分了解对方过往履历的真实性,一来保证招聘的有效性,二来规避用人风险。所以现如今很多企业都有与背调公司合作,在新员工入职前进行背景调查。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背调套餐,或者直接提出定制要求,这让背调套餐有了基础和深度之别,价格也不同。 基础版一般是身份信息核验、最高学历信息、不良记录查询等组合,中级和高级除了增加个人信用查询、涉诉查询、工商注册查询、商业利益冲突验证等项目,还会根据价格高低增加不同阶段的履历和工作表现评价的核验。

现在,很多背调机构们纷纷推出SaaS服务系统,一边接入公安、工商、学信等政府机关开放的接口,一边连通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成为企业系统中集成的一项拓展应用。HR可以随时在后台下单、查阅报告,通过接口数据便能够生成的背调报告,已经能够实现“一分钟内知晓候选人全部信息”,这部分业务主要面向蓝领工人。虽然这部分业务客单价低,但由于成本低、用户基数大、蓝领工人职业流动性强的特点,反而有更高的需求。

而对于白领、中高层管理者,则需要背景调查者采用访谈法,将与上一家单位的HR、上级领导、同事等多名证明人电话访谈的结果综合归纳、交叉印证,得出最终的评价结论。在一份深度版目标雇员背调报告的文件中,与被访问者电话沟通的内容被拆分成离职原因、工作职责、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主要业绩、性格、人际关系、职业操守等数个小项目,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报告中。背调从业者还会把访谈录音也一并打包发给企业,作为一种考证的手段。

现如今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强调诚信,各种征信制度对各行各业人士的行为进行规范。我们在求职时既要“不卑不亢”,全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也要注意对诚信的把握。


爬到井口看天下


您的这一设问,我在前面已作过类似回答。在这里,不妨再重复一下相关观点。

先说说,什么是简历。简历,故名思义,就是个人的简单经历。上面主要有个人的照片,姓名、年龄、籍贯和出生地、政治背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及专业,在校学业表现、担任骨干、参加社团组织等情况,有的还标注个人自荐或校方推荐等内容。

现说说,怎样制作简历。简历是个人的文字介绍,当应认真制作。文本要简洁大方,切忌花里胡哨;内容应当完整、全面、准确,不得移花接目,粉饰包装,出现是我非我,人有我有的现象,如:他人是班长,我在简历里也就当班长。媒体曾报道过,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毕业学生简历里,同一时段出现过多个班长、多个团支部书记、多个学生会主席的现象。

再说说,招聘方不喜欢注水简历。求职、聘用,是双向选择。求职者投送简历,是推介自已,为聘用方开展选择工作提供参考。投送简历时,应聘者应与招聘方的人事或人力资源部门作严肃、认真、真诚的有效沟通,尽可能让招聘方更全面、更准确、更真实地了解自己。自然,招聘方应当针对招聘条件,依据应聘者投送的简历,就学历、专业等特长作必要查证。此时,一旦发现简历已包装过了,内容与事实不符,应聘者的目的难免会泡汤。

您问这一问题,可以看出,您是一个认真的人。上述观点仅供您参考。祝您求职顺利,心想事成!



蔡振康公文写作2020


如果是软技能或工作特质等与期望岗位要求有差距,要分析一下是否是真的有差距,有的能力也许是你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帮你发掘职业优势,所以这些是可以被迁移的,并不一定存在绝对的差距。

至于若是硬件与期望岗位有差距,例如:学历、毕业院校、工作经验年限等,这些要如实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