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方孝孺只是忠臣而不是能臣吗?

邪门正道


你好,我是天蓝火,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方孝孺这个人秉承儒家之道对建文帝誓死效忠,站在建文帝的立场上去思考百分百是忠臣,不怕死哪怕是冒着被灭十族的风险。但如果说他是能臣就有点太过了,如果他是能臣就会和解缙夏元吉一样投降朱棣,要不就帮助建文帝打败朱棣。很可惜他是个腐儒,打嘴仗很厉害,但是轮到带兵打仗就不行。还一个劲的逼着燕王朱棣造反,刚开始削蕃力度不够,本来应该从燕王开始削起,可那时候碍于蕃王之首的面子不敢做。对一些比较弱小的藩王,比如说燕王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周王。先是贬到云南,后面又是囚禁应天。其他弱小的王随后被废,湘王更是被逼的全家自焚。方孝孺的建议说白了就是在自取灭亡,这些势力单薄的叔叔们被皇帝侄儿伤透了心,全部转到燕王账下。这是建文帝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方孝孺是忠臣,但是太过迂腐,显然不是能臣。


读历史很好


导语:方孝孺坚贞不屈,效忠于建文帝,不惜被诛杀十族,此诚可谓是忠臣也;然而方孝孺空具才名,却智谋一般,未能辅佐建文帝消灭朱棣,顺利削藩,这就证明了方孝孺绝不是刘伯温之流的智士能臣。


方孝孺是忠臣,这是毋庸置疑

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地辅佐建文帝,对建文帝削藩的政策大力支持,可以说是建文帝政治上的主要助手。

而削藩失败,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自杀之后,在诸多朝廷大臣纷纷投降之际,方孝孺却毅然决然地把忠义坚持到底。

其实,朱棣靖难成功以后,为了向天下人为自己正名,非常需要像方孝孺这样的一代大儒来为自己效力。所以,朱棣对方孝孺客气之至,百般笼络。



可是,当朱棣盛情邀请方孝孺为自己起草继位诏书时,方孝孺却挥笔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使朱棣恼羞成怒。

当朱棣以诛灭九族相威逼时,方孝孺大义凛然地回答:即便灭我十族,也决不从命!

最终,残暴的朱棣把方孝孺的家族及亲朋好友加在一起,凑成十族,就在方孝孺的面前斩杀殆尽。在方孝孺亲眼目睹了这一惨景之后,朱棣才命刽子手杀死了他。

方孝孺不是能臣。

这从建文帝削藩平叛的过程中,方孝孺所出谋划策的几次谋略就可以得出结论。

方孝孺是名闻天下的博学鸿儒,教书育人,倡导忠义;教化世俗,崇扬名教,这是他的特长所在。

而如张良、陈平之类智谋才士,运筹帷幄,料敌先机,争取主动,取得胜利,在这方面上,方孝孺就差得太远了。

方孝孺毕竟是一介书生,他和齐泰、黄子澄一样,都是凭着书生意气,想当然地以为能够轻而易举地推行削藩政策,顺利消灭反叛的燕王朱棣。

而现实让方孝孺他们这些书生碰得个头破血流。

方孝孺在靖难之役过程中,为建文帝出了不少无用的主意。别的不说了,单说在朱棣已经即将胜利之际,方孝孺还迂腐地提出了割地求和、以待天下勤王之师的拖延之计,这在老奸巨猾的朱棣眼里,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

建文帝的事业就是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帮书生的撺掇之下,才彻底葬送的。所以说,方孝孺绝对不是能臣。

结语:但凡历史上的能臣,大多是上不负于君王社稷,下无愧于亲朋知己。而方孝孺虽然是千古忠义的道德楷模,可是他既不能力挽狂澜,辅佐建文帝成就一代伟业,又因激怒朱棣,置使亲朋好友数千人死于非命,这种作为,实在是称不上能臣的。


品茗读史


方孝孺一定是忠臣,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他是不是迂腐,非要激怒朱棣导致自己无辜的族人被杀。他终归是忠臣。

至于是不是能臣。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评价。

朱元璋:此庄士,当老其才。

姚广孝: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从这两局评价来说,我们能确定的是,方孝孺一定是个大儒。很有文化。

历史上对方孝孺的文化贡献是这么说的,“主题鲜明,议论大胆”。善于以“寓热于冷、以形传神”的手法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明史》说,“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在评其文章更是“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

这些都是对方孝孺的文学上的评价,但也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儒者。

有文化的人不一定就能处理好实事,很多历史上读书很多的人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最有名的就是赵括。

看后来朱棣起兵之后,

方孝孺,齐泰等作为建文帝的谋臣,虽说尽力谋划,但是无一计成功。相反,有些举措还甚为可笑。例如,一个月之内削了三位藩王,这时候燕王的儿子们还在南京,本来可以把他们留在南京,好歹算一个人质,结果他们居然把燕王的儿子们都放走了。说是为了迷惑稳住燕王。由此可以看出方孝孺等并不是能臣。建文即位不到一年,连削四位藩王,死的死,废的废。这时候燕王还能稳的住?

所以乾隆皇帝给方孝孺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方孝儒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意思是方孝孺的计谋见识不切实际,不足以辅佐年轻的皇帝,不过他为了加强皇权出去强大的藩王的做法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到了大势已去,还百折不回,被诛十族,确实无愧于先圣了。

所以,我认为,方孝孺不管在太平盛世还是在乱世,只能算是个忠诚,算一个大儒,至于能臣,算不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