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不是诗人,你怎么知道诗人写诗的意象?

吴坚信


首先,这个问题似乎把“意境”误写作“意象”。其实,“意象”易知,“意境”则不是人人易懂。\r\r 所谓的“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及其形象;而所谓的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描写统一起来,在这种统一当中,表现出意味隽永的画面和情感。\r\r 要理解诗人作品的意象或意境,除了首先区分两者概念上的区别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与作品对话,产生“共情”、“共鸣”,方可进入到作品的“诗情画意”中,与诗人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r\r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能读出与诗人创作时体验稍有差异的感受,也实属正常。毕竟,时代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心境不同,阅读的环境不同,对同一首诗歌作品的感受就会产生一定差异。但不得不说,这种“异”,根本上来讲,还是“大同小异”,你总不能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理解为“在太阳底下咀咒别人”吧?\r\r 欣赏诗歌,必须会通过作品已知的意象,深入到意境中去。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阅读、赏析其实遵从一致的原理。以中国古诗为例,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崇尚委婉含蓄,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意象当中。意境包括景、境、情三方面。比如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描写的就是不怕挫折打击,品性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梅花的形象。而意境呢,就是一组意象的统一,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既可以拎出一个个具体的意象,更容易读到浑融如一的意境。\r\r 欣赏诗歌,首先要能抓住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会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能够概括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掌握一些鉴赏的词语,如萧瑟悲凉,恬静优美,壮阔雄浑,寂静冷清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具体,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或者意境来体悟作者为什么高兴或者伤感。\r\r 因此,一个人即便不是诗人,但积累一定的诗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完全可以认知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


野煮乡愁


二、诗的意象是什么?简单地说,意象是一种带有诗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举个例子。比如“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主观判断来完成的。又比如 :“山”和“水” 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另外,“意象”还有一说,那就是认为“意象”是指诗作者写作构思时的一种想象,实际可能不存在,比如凤凰、仙山等。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以杨柳为例,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因此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挽留、离别、相思等情感。如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有了好的意象,加上诗作者的功底与写作技巧,就会在诗词中产生一种艺术意境之美,引起读者共鸣和喜欢。读者们所喜欢的意境也正是诗人努力想表达的,毕竟诗人写诗是给大家看的,不是为了孤芳自赏。

最后以答者原创的七律《春别》结束回答,其中也用到了一些意象,不是诗人也能读明白。

七律·春别

春风送客出西城,又拂征鞍向蜀行。

千里浮云连草绿,一江流水接山清。

车尘漠漠梨花泪,杨柳依依杜宇声。

别恨未消还惜别,斜阳高处满离情。



楚韵春秋


诗,是真情的流露

什么是诗人呢?就是写诗和吟诗的人。就拿唐朝来说,有据可查的有四万多首诗,经过千年来人们的挑选,有了今倍受青睐的“唐诗三百首”。其不仅语言优美,想象力丰富,更主要的是诗人内心真情的流露,深深打动了读者。诗仙、诗圣,不多说了。就举个才女李治的“八至”为例: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这是李治当尼姑时,爱上一僧人,写了这首爱情诗。那僧人被她充满爱意的真诚的诗,深深打动。终于俩人冲破礼数 ,过上一段美好的日子。这诗浅显易懂,但其直抒心意的爱,至今我们读起,也会被深深打动。

还有曹植的七步成诗,通过煮豆燃豆萁的形象比喻来抒发对同胞兄弟相残的沉痛心情。因而打动了要杀他的哥哥曹丕。

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心有所动,也会吟那么几句,直抒胸臆。再说了,诗除了格律诗词,还有自由体、打油诗等等,有的诗才那么一、二句,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也倍受推崇。

真情流露,才打动人心,才让人体会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