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砥礪保生態,春華秋實美長白--長白山保護區成立60年紀

▲60年代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高山苔原帶巡護

長白山,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綜合體,擁有典型且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獨特的植被自然垂直分佈景觀,是世界少有的“生態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它維繫著區域乃至東北亞的生態安全,是“全世界稀缺的生態天堂”。

自1960年長白山保護區建立起,在國家林業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長白山保護事業走過了櫛風沐雨的六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符合區域特點的人與自然和諧的道路。

堅持政府主導, 堅守保護第一

▲2015年3月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照片來源:人民網)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最早的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是維護東北地區森林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安全的重要生態屏障,生態戰略地位極其重要。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期間,曾關切地詢問東北虎和長白山的情況,並深情地說“長白山,我心嚮往之!”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行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重點實施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等關係國家生態安全區域的生態修復工程,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吉林省委認真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將長白山保護立法列為省委常委會2017年工作要點重大立法項目。2019年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進一步明確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工作的領導,並建立保護區及其周邊區域生態環境聯合保護機制。值得一提的是,同時廢止的《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是1988年1月通過並頒佈的,它在中國自然保護區中率先實現一區一法。

建立聯合保護機制,加強保護能力建設

▲白山保護站管理站在進行冬季巡護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必須堅持部門聯動,部門聯動是做好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關鍵。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同時,還需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共同踐行生態保護理念,形成更大的合力。如今,長白山的生態保護已由單一模式向系統化方向發展,並逐漸突破自然保護區邊界,從區內延伸至區外,形成“大長白山”區域聯動格局,並著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綠色轉型發展戰略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是長白山地區規模最大、聯動最廣、社會力量調度最有效的綜合性保護措施,對區域發展、吉林振興、東北生態屏障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並完善聯合保護機制的同時,長白山保護區保護能力建設也穩步推進。保護區有一支過硬的保護工作者隊伍,這是長白山保護事業科學發展的堅實基礎。60年來,一代代保護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私奉獻,砥礪前行,取得累累碩果;作為保護區的守護者,他們代表著長白山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保護能力建設的根本。

▲60年代的保護管理站


▲80年代的保護管理站


▲現在的保護管理站

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森林火災撲救指揮決策系統、入區管理視頻監控系統、火場應急通訊系統、SMART巡護系統等資源,同時加強專業和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建設,突出重點區域火源管控,及時清除非法入區人員和火災隱患,實現建區以來59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保護區進一步完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體系建設,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預警監測和防控,嚴防外來生物入侵;全力做好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生境維護,科學組織野外清區清套等工作。在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則牢牢把握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的歷史機遇,嚴格落實項目包保責任,加強項目跟蹤落實,整體保護與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保護區在全省率先創新實施“林長制”,央視《朝聞天下》予以全面深度報道,保護能力逐步加強的同時,生態保護責任體系也不斷完善。

協調人與自然,推動綠色發展

▲小鎮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2019年省委省政府領導到白山市和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調研,強調長白山是吉林寶貴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生態屏障,要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加快還林復綠、修復生態、推進整改,守護好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資源,兌現為金山銀山,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依託區域內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保護與集約利用並舉,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理念,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正積極推動形成“以生態文化為內核,以旅遊產業為龍頭引領,以文化產業和特色生態資源產業為兩翼支撐,以礦泉水產業為引擎推動”的四位一體產業格局。生態旅遊作為區內旅遊業的主要形態,連接起“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成就了長白山經濟的高質量轉型。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著眼於實現“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脈連接發展,讓人類融入自然”,走出一條“低碳節能建設,打造融入自然的生態城鎮”的道路,努力形成山水林城相融、低碳節能慢行、人文氣息濃郁的綠色城鎮。通過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不斷的努力,如今的池北區、當年的二道白河小鎮先後獲評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國際慢城”、全國5A級景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新呈現了“旅遊城鎮化、城鎮景區化、景區國際化”的理念。近年來,長白山先後被納入東北東部區域“12+2”經濟帶、“一帶一路”全國旅遊城市聯盟,獲得“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十大休閒勝地”等多項榮譽,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同時,還成為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長白山作為“吉林文化標誌性符號”的品牌形象日益彰顯,在把自身打造成為具有東北地域特徵和文化特色的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同時,還積極發揮著對我省東部綠色經濟轉型發展的輻射引領作用。

強化科技支撐,擴大國際影響

▲2013年長白山保護區與俄羅斯錫霍特阿林保護區在長白山保護區內進行野外調查經驗交流

近年來,長白山地區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在強化生態保護、促進經濟發展、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從科學決策到項目的實施與監管乃至事後評估,事無鉅細,只要涉及保護、發展、民生等方面,都會通過集體商議、專家智囊研討、專業機構參與等方式,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長白山的科研工作者秉承對長白山區自然資源深入研究與合理開發的原則,以“科研促保護、科研促發展”的理念為基礎,做出了許多貢獻,關鍵種恢復、動物資源保護、經濟植物栽培與產業化示範等涉及保護與發展的關鍵課題,取得了較大進展。由長白山科學研究院和長白山保護管理中心承擔的“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生態本底調查”項目,使得保護區動植物資源數量和分佈現狀更加明確,生物資源數據庫得以建立,也為長白山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決策、日常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UNESCO副總幹事曲星在青年論壇上讚揚長白山生態保護情況和建設“生態小鎮”理念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國際上也有重要影響,長白山堅持拓展生態保護國際合作,近年來連續舉辦了四屆“長白山國際生態論壇”。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近千名保護組織代表、生態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共同交流經驗和探討全球生態保護區的發展,旨在“加強生態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長白山還發起建立了“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聯盟秘書處永久設在長白山,這些都極大加強了長白山與世界各國保護區、生態環保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向世界發出了攜手“同心、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中國聲音。2019年“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吸引了來自82個國家的176名代表相聚長白山,這是繼長白山國際生態會議後,長白山生態寶庫再次聚焦國際視野。

▲後勤保障、基礎設施都較60年前有了質的飛躍,但生態保護工作仍然是份艱苦卓絕的工作

風雨砥礪保生態,春華秋實美長白。長白山保護區保護與發展的60年,既是我國自然保護事業發展的縮影,也是區域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探索。六十年艱苦奮鬥,新時代重任在肩;一代代長白山人,勠力同心,奮鬥不息,正努力開創保護第一、綠色發展的新局面。

來源:吉林日報 記者:韓金祥 通訊員:鄧紅兵 圖片:@長白山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