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生態持續好轉,湖面已恢復至十多年前水平

艾比湖生態持續好轉,湖面已恢復至十多年前水平

新疆晨報訊(記者 曹華)曾經沙塵滿天飛的艾比湖,通過持續生態治理,如今重現波光粼粼的景象。10月17日,記者從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獲悉,目前艾比湖湖面恢復到805平方公里,周邊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艾比湖位於精河縣城以北35公里處,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也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流域頻繁的人類活動和過度開採自然資源,艾比湖湖水面積急劇減少,導致周邊生態環境急劇惡化。近年來,博州大力實施艾比湖生態恢復和治理工程,使艾比湖水域面積恢復至800多平方公里,豐富的水資源補給也使周邊溼地重現勃勃生機,成為遷徙鳥類和珍稀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

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島管護站站長阿布裡克木•阿布都卡德爾說,十多年前,他剛到管護站工作時,看到的更多是荒涼,由於湖區周邊植被稀少,艾比湖周邊到處都是鹽鹼地和沙石地,隨處一走,便能陷到及膝深的鹽沙裡。

由於湖面萎縮,植被稀少,艾比湖成為了“沙塵策源地”,當大風掠過艾比湖乾涸的湖底,沙塵都會被捲起,使最近的精河縣遭殃。最嚴重時,精河縣一年的沙塵天氣達到了112天,近三分之一都處於沙塵籠罩之下。

導致艾比湖生態惡化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和過度開採自然資源,其中人工捕撈滷蟲是導致艾比湖湖水萎縮的重要原因。滷蟲是蝦、螃蟹以及很多名貴魚類的餌料,每公斤售價可達1000元,被稱為軟黃金。過去,每年8-10月都會有上千人聚集在艾比湖邊進行捕撈,通過在岸邊築壩,挖掘的溝長達49公里,對環境造成破壞,再加上降水量的減少,到2015年艾比湖湖水面積由最大時的1200平方公里縮小到了362平方公里。此外,艾比湖旁由於牧民進行季節性放牧,並陸續建起臨時居住點,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壞,湖區周邊生態環境明顯退化。

為了使艾比湖溼地得到有效保護,2000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艾比湖溼地自然保護區。 2007年4月,艾比湖溼地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達約17800平方公里。為了使艾比湖生態環境儘快好轉,博州實施了艾比湖生態保護和恢復工程,在水源頭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同時優化配置水資源,實施節水灌溉工程,保證艾比湖每年的補水量達到5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當地還實施了退沙還草、退耕還林工程,人工種植大量梭梭。

通過持續不斷的治理,成群結隊的滷蟲捕撈隊不見了,艾比湖湖面持續擴大,波光粼粼的景象又回來了,大量鳥類在艾比湖安家,鳥類有260多種數十萬只。 截至目前,艾比湖湖面恢復805平方公里,達到2003年水平,曾瀕臨乾涸的艾比湖得到恢復,艾比湖溼地周邊人工造林河植被恢復面積也已達到5.4萬畝,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下一步,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進一步加大保護區科研水平和力量,讓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讓自然和人類能夠共生共享 。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