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零容忍,江蘇打造最美"長江岸線"

  依山傍水,江風習習,生產岸線變為生活岸線,公園綠地替代碼頭船廠,物流基地變身生態綠島……從之前的"重化圍江"到如今的一江清水、兩岸蔥綠,400多公里的長江江蘇段經歷了怎樣的嬗變?背後又有著怎樣的付出?

  記者採訪瞭解到,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清醒認識到"長江病了,且病得不輕",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狠抓長江環境治理。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明確提出要對"突出環境問題下猛藥","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圍繞修復長江生態岸線,江蘇重拳出擊,打造最美"長江岸線"。

環境問題零容忍,江蘇打造最美

  零容忍下猛藥,重塑長江"高顏值"

  秋高氣爽,鎮江豚類保護區內的江灘溼地野趣盎然,成片的水鳥在天空翱翔,在水面留下淡淡的剪影,大自然的美麗在這裡盡顯。

  去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披露:鎮江市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被非法侵佔7000多畝,違規建設大江風雲影視實景園,並違規開墾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記者日前來到保護區,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一片"無人區",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整改,目前保護區內所有違法違規問題已徹底整改清理到位。7000 多畝江灘溼地全部停止並退出農業生產、水產養殖活動,"大江風雲"項目全部拆除到位。水生植物繁茂,不時有鳥兒掠過水麵,完全找不到絲毫人工建築的痕跡。

  "這裡都是自然修復的,就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我們也驚歎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神奇!"鎮江市文旅集團董事長陳兵表示,現在保護區禁止進入,減少人類活動對其干擾,在完成所有建築物和設施拆除痕跡清理和建築垃圾、漂浮垃圾等的清運後,經過人工覆土、生態自然恢復等修復措施,保護區已完全迴歸當初的原生態狀態,植被覆蓋率明顯增加,鳥類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據悉,為保護好江豚,2018年10月,鎮江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鎮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意見》,同時配套完善監測站、巡護艇、無人機、高清監控等保護區管理設施,優化移動監管平臺,提高現場定位核實能力,建立水陸空立體監測網絡。

  數據顯示,今年1-9月,鎮江長江干流水質達到Ⅱ類,主要入江支流、京杭運河干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分別達到87.5%、85%,超過年度目標12.5和20個百分點。

  鎮江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玉華介紹,目前相關部門正持續開展保護區水生生物資源本底和生物多樣性調查,加強保護區內長江江豚等生物資源監測和水域生態監控。通過開展增殖放流、修復水生植被、建設人工魚巢、生態浮島等生態修復措施和禁漁期執法管理,保護區內漁業資源逐漸穩定,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岸線還給母親河,溼地重現碧波盪漾

  搖曳的蘆葦蕩、菖蒲叢,滾滾的長江水,白鷺、山雀從水邊飛起在蔚藍的天空盤旋……記者日前在江陰長江窯港口生態溼地保護區江灘邊看到,藍天白雲,風景如畫,1400 多畝天然溼地讓大雁、白鷺飛來安家,成群的魚類結伴至此,成為長江岸邊獨特的溼地景觀。

  窯港口生態溼地是江陰 35 公里長江岸線中唯一的 10 公里天然灘塗,也是無錫、常州、江陰三地人民的水源地之一。

  據附近村子的老人回憶,這成片的蘆葦蕩至少有上百年曆史,在他們小時候,還要再往長江中心江面延伸近百米。但由於湍急的江流經年累月沖刷,再加上人為對江岸資源的過度開發,蘆灘的面積逐年減少。後來,當地政府建起石壩,年年加固,有了石壩保護,原本衝擊江岸的湍流變得溫柔,才勉強保留下了這樣一片江灘蘆蕩。

  2018 年以前,窯港口周圍的自然村的汙水排放、畜禽養殖、工業企業雨汙混流,讓這片區域的環境不美了。2018 年以來,利港街道鐵腕治汙,完成了工業企業雨汙分流 373 家,實施 80 個農村自然村生活汙染治理,關停畜禽養殖 328 戶,全街道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在此基礎上,還關停了馮保林養魚場、郭林寶修船廠、孫廣林養雞場、陳紀明化工作坊等 98 戶大小企業,還千畝蘆蕩、一江碧水。

  "今年,我們利用現有的生態溼地改造了礫石島、草木灘塗和喬灌木灘島,建設了 300 畝的島類棲息地,作為鄉土留鳥的生活棲息地和遷徙候鳥的經停驛站。"江陰市利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凌建華告訴記者。

  據悉,為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2018 年,江陰市制定了《江陰市加強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並以 "三進三退 " 的生動實踐,貢獻 " 江陰力量 "。

  "2016 年以來,江陰主動調整港口功能,將江蘇省政府批覆的 23.4 公里港口岸線主動壓縮到 17.48 公里,僅佔長江江陰段 35 公里黃金岸線的 50%。"江陰市發改委副主任項勇介紹,依託城區 8 公里長江岸線,先後完成中國最大民營造船企業——揚子江船廠和運營近半個世紀的黃田港渡口、韭菜港渡口搬遷,加快建設濱江公園。

環境問題零容忍,江蘇打造最美

  打造綠色生態家園,物流基地變身長江綠島

  沿著江蘇省常熟市區的海虞北路一路往北十幾公里,便可直抵長江邊的鐵黃沙——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洲。 "真沒有想到,常熟還保留了一塊這麼大的原生態綠地!" 看著鐵黃沙的江邊風光,遊客直呼意外。

  鐵黃沙原本是常熟境內長江灘地上的一個沙洲,由長江泥沙沖積而成。由於是長江江蘇段僅有的4個具備建設深水港條件的區域之一,未曾開發的鐵黃沙一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常熟市長江河道管理處主任顧煒標介紹,"十二五"期間,常熟市先後投入16億元整治鐵黃沙,通過吹填方式並陸成岸。如今從高空俯瞰,鐵黃沙已成為常熟"嵌入"長江的三角形島嶼,土地面積達12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常熟曾計劃將鐵黃沙建成物流基地,與常熟港實現區港聯動。

  而一份規劃文件的出臺,改變了鐵黃沙成為一座物流島的"命運"。2017年8月,《常熟市沿江生態經濟圈概念規劃》出爐,對鐵黃沙的發展定位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不再進行大規模開發,而是實施生態保護。將鐵黃沙作為整個沿江生態經濟圈的核心區開展概念佈局,提出建設以鐵黃沙、長江岸線和水域為主的生態經濟圈,把鐵黃沙打造成集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長江生態島。

  此外,常熟規劃建設以鐵黃沙半島為核心的沿江生態經濟圈,同步推進望虞河、海洋涇、常滸河綠色廊道建設,打造由三大生態圈和3條綠色廊道組成的"三橫三縱"大生態格局。

  鐵黃沙周邊居民很快發現,原本荒蕪的江邊灘塗上,陸續長出一片片宜人養眼的綠色植物。同時,鐵黃沙島也已成為鳥類生活的天堂、魚類洄游的場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質量優良。2018年在鐵黃沙上觀察到鳥類161種。

  堅持生態優先,鐵黃沙從根本上改變發展戰略,從建設物流基地轉變為打造長江生態島,鐵黃沙發展定位的這一調整,不僅意味著先期投入的數十億元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更讓常熟失去了一個助力經濟增長的重要項目。但常熟市決策層認為,為了保護長江,一定要這麼做!這是常熟堅定新時代生態自覺的根本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