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割周天子麦子,互换人质,他哪来的底气?

夜月荷花


在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大霸主出现之前,在春秋初年便已出现了几个“小霸”,其中最早的当属郑庄公了,他要求和周天子互换人质,还派人割了天子的麦子,收了天子的谷子,关键是天子征伐他的时候,还被他的手下射中了肩膀。这么牛的郑庄公确实无愧于春秋小霸的称号!那么,他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笔者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周王室的衰落,一是自己实力的强大。

周王室衰微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着周王室内乱之际,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由此灭亡。周幽王死后,各诸侯拥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今洛阳),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王室的东迁后,原来的关中地区被犬戎等少数民族占据,周王室便丧失了一大块富饶的土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时候周王室还拥有方圆近六百里的王畿。但是少数民族政权仍还不断的东来侵夺,而且王室还要封赏一些功臣土地,所以到最后周王室的王畿缩减到方圆一二百里。土地减少了,控制的人口也少了,王室的经济实力也就大大减弱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实力的减弱,王室的政治实力也越来越弱,逐渐的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权。这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社会进入了一个胜者为王的诸国争霸时代。

郑国与郑庄公

郑国最早受封与周宣王时期,最早的封君为郑桓公,封地在王畿之内。郑桓公死后,郑武公即位,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他也将郑国随王室一块东迁,定都在新郑一带。郑国拥有极好的地理位置,北凭黄河,西依周王室,只有东方有敌国,这样的地理位置足以支撑成为春秋小霸。而且郑国地处河南中部,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生产,又处交通要道,商业也特别活跃,同时还有着发达的手工业,可以说它的农工商都很强,这些都为郑庄公成为小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郑庄公本人可以说从出生开始便是一个传奇。他的母亲武姜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因此给他取名为“寤生”,并且非常讨厌他。而武姜在生第二个儿子共叔段的时候非常顺利,因此就特别喜爱他。为此,武姜还曾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但被拒绝。而等庄公承袭了爵位后,武姜和共叔段又不断的制造幺蛾子。面对武姜和共叔段的咄咄逼人,庄公不急不躁,极有耐心的等待时机的成熟,最终当机立断,一举将其铲除。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郑庄公的才能,他善于审时度势、谋划策略,是一位极有能力的厉害人物。而通过铲除共叔段的势力,庄公稳定了国内,便开始了其争霸的历程。他在位43年,南征北战,在春秋初期的舞台上可谓出尽了风头。

总的来说,郑庄公能成为春秋小霸,一是得益于周王室的衰微,一是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你认为呢?


历史是杯酒


春秋时期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春秋五霸”,又叫“春秋五伯”,但在周朝与春秋之间又有哪些厉害的角色,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春秋时期的“小霸主”——郑庄公

说到小霸主这个称呼,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后面的“五霸”,实际上郑庄公在春秋时期做的那些事绝不逊色于五霸!

郑庄公时期,天下还是以周天子为中心,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可以互相争斗,没有人敢与周王室作对,唯有郑庄公敢直接叫板周天子!

他不服周天子削弱自己卿士的地位,直接与周天子争论起来,最后周天子只能以互换人质的方式解决;

他带着手下连续两次把属于周王室的麦子给割了,周天子也只能是口头上对他表示不满;周天子领兵征讨郑国,他率军抵抗,手下一箭射中周天子肩膀,直接把周王室的威严射得粉碎!

春秋诸国,只有郑庄公敢叫板周天子,他哪来的底气?

郑庄公对周天子强硬的态度并不是逞一时之气,这里面包含了多种因素。

首先是来自长辈的熏陶

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因为不是谪长子,因此失去了继承周天子的机会。郑桓公是姬姓家族的人,也算是周王室成员之一,后来他的哥哥周宣王给他封为郑地的诸侯王。周幽王继承周宣王的天子后,他把郑桓公召回来担任司徒,相当于宰相一职。

周幽王因为沉迷于褒姒的美色,对朝政也是日益荒废,郑桓公决定东迁到河南洛阳以自立。当时郑桓公新迁的地方只有10座城池,还是虢国和郐国每国送五座给凑的。但是等郑桓公去世,郑武公继位后,直接就把虢国和郐国给灭了,郑国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郑桓公的自立,郑武公的扩张,都给了郑庄公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郑国灭虢国,因为虢国也是姬姓诸侯,同是周王室的人,但郑武公照样发兵夺城,给郑桓公竖立了一个“武力解决矛盾”的榜样。

其次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一直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在古代是“不祥”的征兆。郑武公弥留之际,武姜一直劝说武公要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这个提议没有被武公采纳。

因为周礼规定是谪长继承制,叔段不是长子,但武姜却想打破这一祖制!

郑庄公继位后,他弟弟叔段把自己住的城墙围得很高,直接高过了哥哥的,这在当时也是违反礼制的举动。有大臣向郑庄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庄公只是认为母亲武姜要求的,自己也没办法。

所以,母亲经常对当时的礼仪制度进行挑战,郑庄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形成这种性格,也是他后来为什么不再遵守天子礼仪的原因。

最后是周王室的没落

整个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出现衰败的现象,特别是“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天子再想召集诸侯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在诸侯国面前更是没有多少威信了,很多诸侯王都不再来朝拜。

郑国在郑武公时期攻占了虢郐两国的领地,并且把周边八邑的也都吞并,把郑国提升到了大国的地位。郑庄公继承的郑国在当时已经排在“强国”之列,所以在反对周天子的时候自然显得“底气十足”。

结束语

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主,实际上是他最先站出来与周朝决裂,也为后来诸侯崛起埋下伏笔。不过周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郑庄公的叫板,主要还是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周朝的分封制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诸侯王的实力不断提升,甚至超过了周王室,这才是导致周朝灭亡的原因。


水煮汗青


郑庄公敢去割周天子的麦子,并且能逼迫周天子与他互换人质除了周天子名存实亡之外也因为郑庄公的强大。

一,周天子名存实亡。

传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在秦、郑、卫等国的帮助下迁都洛邑。从此东周时代开始,也可以说成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迁都之后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土地锐减,土地的减少意味着赋税的减少;能够维持军队的数据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周朝的法律规定周天子拥有六军的编制,但是东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管辖的人口也就只有三万左右,东拼西凑之下也就只能拉出一只六千人的军队。

二,权力下行,姬寤生经营有道。

郑庄公原名姬寤生,“寤生”有噩梦的意思也可能是难看的意思。总之他出生之后就不受母亲待见,后来还引申出了“掘地见母”的故事。

寤生的父亲是周天子左卿士,父亲死后他世袭了周朝的官位成为了左卿士。虽然作为周朝的大臣却不为周朝谋划未来,专心经营自己的领土。

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与领土之后,先是轻松搞定了弟弟的谋反――稳定政局。

发展国内经济,训练军队(曾经出兵帮助齐、燕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强大自己。

政治上与鲁国、齐国形成同盟,并逐渐成为铁三角中的领导人物。


周天子欲重新掌权,姬寤生第一个吃螃蟹。

周天子看姬寤生天天不为自己办事,反而利用自己的名号掠夺小国的资源。所以周天子生气了,他想要撤了寤生的左卿士、换一个自己人。

姬寤生一听说要被撤职也生气了,但是周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天子不能明目张胆的打他(那是以下犯上)。

所以姬寤生想了一个办法,他拉着自己的军队跑到周天子的地盘开始收割麦子;周天下一看这架势也知道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可是他又打不过。

寤生觐见周天子并问他是否要撤了自己的官位,周天子一害怕就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为了让寤生相信还主动提出“互换人质”。

从此周天子不只失去了地盘,还失去了尊严。

天下诸侯从此更加不将周天当回事,大家每年的进贡变成了施舍,尊重也变成了表面的形势。

春秋时期一个诸侯的强大,只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君主。要问郑庄公挑战周天子的底气在哪里?

周天子的名存实亡与郑国本生的强大都是郑庄公敢挑战天子权威的原因。

枪杆子里出政权,军事实力的强大才能让在外交的过程中挺直腰杆;没有实力的周天子也只是一个好听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