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割周天子麦子,互换人质,他哪来的底气?-一贰一橙的回答-悟空问答

夜月荷花


要说到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那和秦、楚、燕、齐、晋都没什么关系,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其实是一个后世都不太了解的小国——郑国。

虽然郑国前不着春秋五霸,后不着吴、越两霸,但它却是整个周代往春秋时期过渡的重要角色,也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历来被诸侯们当作主人的周天子面子全失,再也无法靠着威严威慑各国,天下局势就这样从讲究礼仪的周代,跨到了“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了。


郑国是周代最后立的诸侯国,资格浅但地位高、所做的贡献也大

郑国的首代国君是西周厉王之子姬友,论起来,他和那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还是叔侄关系,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了,当年西周幽王为博红颜一笑,将用于国家边防预警的烽火台当作玩物一般,玩来玩去真给他玩出火了,西边犬戎部落进攻镐京,结果诸侯王大多没有来救,只有姬友由于地盘靠近镐京,又是同宗,不顾一切地冲锋保护周幽王,可最后两人都被害于骊山之下。

本来幽王被害是咎由自取的,可建国不久的郑国却无端端被拖入了泥泞之中,国家遭受大变,一下子没有话事人,外部又面临着惨遭战火的关中地区,所幸的是继位的郑武公姬掘突眼光长远,在各国拥立幽王之子姬宜臼为太子,并将国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后,郑国也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搬家行动,将国都由原来的郑地(今陕西华县),搬到了新郑一带(今河南新郑)。

表面上来看,郑武公是为了就近保护周王室,向各国表态其“尊王攘夷”之心,可实际上,新郑这个地方可非比寻常:

  1. 新郑处于黄河南岸,和处在黄河北岸的晋国共为周室的东、北方庇护,自古黄河就是公认的华夏起源之地,每年降水量虽少但多集中于夏秋两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尤其是每次泛滥后所带来的淤泥,对于农业发展更是有利,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谁掌握了粮食,无疑就成为了天下最有钱的人了,新郑就这样成为了当时的经济、交通、贸易中心,战国时期,韩哀侯灭郑后,仍旧以新郑为国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2. 郑国虽然国土小(地盘仅限于今河南省北部中心区一带),可经济实力强盛,而当时四周的局势也十分有利郑国发展:齐、楚、秦、晋还没崛起,同为屏障的西边两国虞、虢以割地求和,成为了郑国小弟,南边的申、吕又得抵御楚国的接连侵犯,而申国也因为其政治觉悟不高(犬戎进逼时,申侯反倒联合了犬戎害死了周幽王),所以郑国俨然成为了周王室的代表,郑庄公时期,就连齐国都要派人来请求郑国出兵救援。

到了郑庄公姬痦生时期,通过克段于鄢的手法,铲除了对自己最有威胁的弟弟共叔段,囚禁其母亲武姜,稳固了自己的宝座,并对外组成郑、齐、鲁三家联盟,不断地吞并周边小国,击败了宋卫四国联军后,吞并许国,立宋国公子冯为宋公,以绝对实力收服了宋、齐、鲁三国。这下子,洛邑城内的周平王姬宜臼不高兴了,开始以天子身份来向郑国谈判了。



周平王虽有感于郑国的威胁,但实力比人弱,何况郑国对周室有救援、再造之功,退一万步讲,郑国和周室同出一脉,又是其东边屏障,所以最开始的硝烟还是在桌面上点着

对于郑国,周平王先来一手硬的,打算将郑国的卿士名号取消了,转而赠送于西边的虢国,本意很简单:就是想靠着职位提升虢国,打击郑国。这时的郑庄公又开始来装傻充愣了,和周平王进行了一次次的谈判,周平王也感到事情不要做得太绝,毕竟郑国和周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只好再三保证绝不取消其卿士名号,还为了打消郑庄公的疑虑,提出了“双方质子”,就是将双方的儿子派到对方的地盘做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周平王此举大大损害了王室的面子和尊严,因为这质子制度自古以来只有在双方身份平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周子入郑,要么是贬低周室,要么是抬高郑国,无论哪一点都不是周平王想要的,可不同意也不行:

  1. 当时围绕在周王室身边的晋、郑、虢、虞、申、吕六国:晋国正在发生内乱,曲沃地区的姬鳝势力强大,想要以旁支身份取代晋国都翼的国君晋鄂侯,自己都自顾不暇了;
  2. 而南方的申、吕又因为楚国跨过长江流域而头疼不已,自保都来不及,西边的虞国为虢国马首是瞻,可虢、虞两国的力量加起来,完成不是郑国的对手,何况还有齐、鲁这两个忠心的手下;
  3. 宋国、卫国、陈国、许国又接连败在郑国手里,许国被吞,宋国臣服,卫、陈国力损耗,周平王是从一虎对群狼的局面,变成了两虎相争,而周王室这只虎早已是虎落平阳,郑庄公这只虎却是正值壮年,周平王是打不过,也不想打。

就这样,在“周郑交质”之后,周室和郑国过了相对平稳的一段时期,一直到周平王去世,其孙周桓王姬林继位,周郑才又开始交恶。


周桓王时期,极力压制郑国的势力发展,可打了一辈子鹰的郑庄公也不甘示弱,处处和周王室对着干,双方大战局势已经蓄势待发了

为了对付郑庄公,周桓王在继位第二年就联合郑国、邢国,协助晋国曲沃姬鳝进兵晋鄂侯,赶走晋鄂后回头又把姬鳝收拾了,并立晋鄂侯之子姬光为国君,称晋哀侯,这样做无非还是将晋国棋盘重新整理一遍,建立其一个效忠于周王室的诸侯国,之后再派使者访问鲁国,希望从内部瓦解郑齐鲁三国联盟,还把爷爷姬宜臼没做成的分权制衡给做了,让郑庄公做了周室左卿士、虢公为右卿士,到最后连左卿士也不给了,赐给了周公姬黑肩。

郑庄公一气之下,就派了大夫祭仲,带兵收割了周王室温地的麦子,又在秋天时割走了成周附近已经长成的谷子,成周位于洛邑境内,郑庄公直接就骚扰到周桓王眼皮子底下了,还有布兵扬威之意,甚至在桓王五年,郑庄公和鲁国还私自交换了将历代周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公器私用,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结果双方大战开始,周王室联合了陈、蔡、卫,以“讨逆”的旗号御驾亲征,而郑庄公之边却只有自己的一国军队,齐、鲁都不敢和周天子开战而作壁上观,道义、军队数量、地利都不如姬林,可在长葛打了一仗,周室联军一败涂地,就连姬林都被大将祝聃射了一箭,正中肩膀:

  1. 周王室的四方联军看起来威武霸气,可是其中却有很多问题存在:陈国国内饥荒盛行,百姓苦不堪言,军队士气和战力都不是最好的时候;
  2. 蔡、卫两国都是郑国的手下败将,他们这次来最主要还是想着靠周王室的力量,看看能不能收复失地,而晋国此时又处在了曲沃代翼的泥潭之中,周桓王虽然赶走了晋鄂侯和姬鳝,可姬鳝之子姬称野心不死,又来内乱,所以晋国还是没办法出兵协助;
  3. 周桓王姬林本身就不是一个将帅之才,其心机、城府、能力比起郑庄公是天差地别的,虽然有军队、地利优势,可架不住人和缺陷,四方联军各有难处,各怀鬼胎,被郑庄公看中软肋,逐一击破,陈国一打就散,蔡、卫两国连郑军的影子都没见到也跑了,只剩下姬林苦撑,结果被反包围了起来。

长葛之战后,周王室颜面无存,其精锐部队损失殆尽,郑庄公成为了春秋第一霸,成为了诸侯之长,此后春秋乱象丛生,以下犯上之事络绎不绝,并最终形成了五霸局面。

总结:要说郑庄公向周平王交换质子、收割周桓王国内粮食的底气从何而来?或许只能从头,往郑桓公时代来说了

自从郑桓公被封到郑地开始,他就时时盯着周王室,想着有朝一日取而代之,就像他问郑国太史伯那般:“周衰,何国兴者?”。或许是眼见着周幽王无道,郑桓公一直都想着脱周自立,其子郑武公迁都新郑,也是在郑桓公时期就已经规划并逐步实现的了。

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到了郑武公时期,不断发展新郑的经济、城防、农业,俨然又取代洛阳之意,可惜天不假年,到了郑庄公时期,他囚母杀弟,借周天子旗号四处征伐,可这些都没有得到过周天子的问罪。

要知道,以宗法制为道德基础的周朝,其主要思想就是孝道,既子不可犯父,臣不可以犯君,可是郑庄公囚禁母亲一事,已经明显违反了运行了四百余年的“以孝治天下”政策,可周平王对这事却毫不在意,亦或是在意了没做出反应,如此一来,自然导致“礼乐崩坏”,加上郑国骨子里本来就不服周王室的血脉相连,可以说,正是由于周王室的纵容,才养出了郑庄公敢于兴兵犯上的底气。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春秋时期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春秋五霸”,又叫“春秋五伯”,但在周朝与春秋之间又有哪些厉害的角色,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春秋时期的“小霸主”——郑庄公

说到小霸主这个称呼,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后面的“五霸”,实际上郑庄公在春秋时期做的那些事绝不逊色于五霸!

郑庄公时期,天下还是以周天子为中心,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可以互相争斗,没有人敢与周王室作对,唯有郑庄公敢直接叫板周天子!

  • 他不服周天子削弱自己卿士的地位,直接与周天子争论起来,最后周天子只能以互换人质的方式解决;

  • 他带着手下连续两次把属于周王室的麦子给割了,周天子也只能是口头上对他表示不满;
  • 周天子领兵征讨郑国,他率军抵抗,手下一箭射中周天子肩膀,直接把周王室的威严射得粉碎!

春秋诸国,只有郑庄公敢叫板周天子,他哪来的底气?

郑庄公对周天子强硬的态度并不是逞一时之气,这里面包含了多种因素。

  • 首先是来自长辈的熏陶

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因为不是谪长子,因此失去了继承周天子的机会。郑桓公是姬姓家族的人,也算是周王室成员之一,后来他的哥哥周宣王给他封为郑地的诸侯王。周幽王继承周宣王的天子后,他把郑桓公召回来担任司徒,相当于宰相一职。

周幽王因为沉迷于褒姒的美色,对朝政也是日益荒废,郑桓公决定东迁到河南洛阳以自立。当时郑桓公新迁的地方只有10座城池,还是虢国和郐国每国送五座给凑的。但是等郑桓公去世,郑武公继位后,直接就把虢国和郐国给灭了,郑国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郑桓公的自立,郑武公的扩张,都给了郑庄公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郑国灭虢国,因为虢国也是姬姓诸侯,同是周王室的人,但郑武公照样发兵夺城,给郑桓公竖立了一个“武力解决矛盾”的榜样。

  • 其次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一直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在古代是“不祥”的征兆。郑武公弥留之际,武姜一直劝说武公要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这个提议没有被武公采纳。

因为周礼规定是谪长继承制,叔段不是长子,但武姜却想打破这一祖制!

郑庄公继位后,他弟弟叔段把自己住的城墙围得很高,直接高过了哥哥的,这在当时也是违反礼制的举动。有大臣向郑庄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庄公只是认为母亲武姜要求的,自己也没办法。

所以,母亲经常对当时的礼仪制度进行挑战,郑庄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形成这种性格,也是他后来为什么不再遵守天子礼仪的原因。

  • 最后是周王室的没落

整个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出现衰败的现象,特别是“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天子再想召集诸侯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在诸侯国面前更是没有多少威信了,很多诸侯王都不再来朝拜。

郑国在郑武公时期攻占了虢郐两国的领地,并且把周边八邑的也都吞并,把郑国提升到了大国的地位。郑庄公继承的郑国在当时已经排在“强国”之列,所以在反对周天子的时候自然显得“底气十足”。

结束语

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主,实际上是他最先站出来与周朝决裂,也为后来诸侯崛起埋下伏笔。不过周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郑庄公的叫板,主要还是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周朝的分封制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诸侯王的实力不断提升,甚至超过了周王室,这才是导致周朝灭亡的原因。


水煮汗青


郑庄公敢去割周天子的麦子,并且能逼迫周天子与他互换人质除了周天子名存实亡之外也因为郑庄公的强大。

一,周天子名存实亡。

传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在秦、郑、卫等国的帮助下迁都洛邑。从此东周时代开始,也可以说成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迁都之后周天子直接管辖的土地锐减,土地的减少意味着赋税的减少;能够维持军队的数据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周朝的法律规定周天子拥有六军的编制,但是东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管辖的人口也就只有三万左右,东拼西凑之下也就只能拉出一只六千人的军队。

二,权力下行,姬寤生经营有道。

郑庄公原名姬寤生,“寤生”有噩梦的意思也可能是难看的意思。总之他出生之后就不受母亲待见,后来还引申出了“掘地见母”的故事。

寤生的父亲是周天子左卿士,父亲死后他世袭了周朝的官位成为了左卿士。虽然作为周朝的大臣却不为周朝谋划未来,专心经营自己的领土。

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与领土之后,先是轻松搞定了弟弟的谋反――稳定政局。

发展国内经济,训练军队(曾经出兵帮助齐、燕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强大自己。

政治上与鲁国、齐国形成同盟,并逐渐成为铁三角中的领导人物。

周天子欲重新掌权,姬寤生第一个吃螃蟹。

周天子看姬寤生天天不为自己办事,反而利用自己的名号掠夺小国的资源。所以周天子生气了,他想要撤了寤生的左卿士、换一个自己人。

姬寤生一听说要被撤职也生气了,但是周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天子不能明目张胆的打他(那是以下犯上)。

所以姬寤生想了一个办法,他拉着自己的军队跑到周天子的地盘开始收割麦子;周天下一看这架势也知道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可是他又打不过。

寤生觐见周天子并问他是否要撤了自己的官位,周天子一害怕就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为了让寤生相信还主动提出“互换人质”。

从此周天子不只失去了地盘,还失去了尊严。

天下诸侯从此更加不将周天当回事,大家每年的进贡变成了施舍,尊重也变成了表面的形势。

春秋时期一个诸侯的强大,只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君主。要问郑庄公挑战周天子的底气在哪里?

周天子的名存实亡与郑国本生的强大都是郑庄公敢挑战天子权威的原因。

枪杆子里出政权,军事实力的强大才能让在外交的过程中挺直腰杆;没有实力的周天子也只是一个好听名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