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唐朝强大全靠杨广的功劳,难道唐朝是杨广打下来的?

少年不大冷


唐朝的强大当然不是杨广打下来的。,而是唐朝从隋朝继承来的。隋朝天下的统一有一半是杨广打下来的。 大隋建立之初中原并未统一只具有北方地盘,北方的地盘是由北周的皇帝宇文邕打下来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不幸夭亡,他的继任者宇文赟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只对风花雪月和吃喝玩乐有兴趣。对治理国家统一天下毫无兴趣,因此政权旁落岳父杨坚手中。在宇文赟暴毙之后,宇文赟的儿子年幼用,太后杨丽华不得不依靠父亲主持大局。这样北周的皇权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杨家手中。杨坚的称帝,也是水到渠成的。

不管后人如何评述,杨坚如果不称帝就会重蹈宇文护覆辙。

杨坚称帝建立了大隋朝。隋朝只有中国的大半壁江山。隋朝成立之后,杨坚派杨广做晋王,率兵出征南方。后来在阳间的率领之下荡平陈国,统一天下。天下一统的局面是由杨坚父子建立的。

唐代接手隋朝的时候是一个烂摊子,到处都有反叛。 在李世民父子和众多江湖好汉同心协力之下。透过兼并各个击破等方式,最终统一了大唐。大唐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说大唐的天下是隋代杨广打下来的,这不太恰当。统一中国却有杨广一份不可毁灭的功绩。

杨广在位时间虽不长,但却做下了不少惊天伟业。杨广的开通运河为大唐留下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使大唐经济复苏,称霸世界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隋朝大,唐朝想要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至少要多奋斗100年。从这个角度上讲,隋朝是有功于唐朝的。原本隋朝的杨坚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姨夫。唐太宗李世民和杨广是姨表亲,他们在北周时代都是北周八大柱助国,他们都是士族门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统治集团在中国延续了近千年。

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隋朝都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到隋朝对唐朝的贡献当首推隋帝杨广,杨广过快的经济建设步伐对当代来说是民力使用过度,对后继的唐朝来说,是坐享其成。运河的开凿,东都洛阳城的建立。为后世唐朝称雄世界奠定了物质基础。

隋朝打下地外交基础,也顺利的将太宗李世民送上了天可汗的宝座。所以说隋朝对唐朝的贡献非常的巨大。没有隋朝这颗垫脚石;唐朝不可能走的这样快,这样高这样远。











长安女子唐歌


这种说法,比较扯淡。不过隋朝轰然倒塌,的确是杨广的“功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常扯淡的言论,如果按照马哲的观点看,那就是缺少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就是要了解一切的前因后果,要系统的看待问题,而不是只看一点而不看全部。但对于自己喜欢的人物,难免就会以偏概全。

我记得以前听过蒙曼老师说隋文帝非常伟大,说道在隋文帝在位时期,户籍达到了840万户,人口达到了西汉水平。为了证明隋文帝的伟大,蒙曼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汉末户籍数只有120万户而已。看似很客观,实际上非常不客观。

虽然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天下大乱,但人口数依然程波浪形增长,到了西晋初年,人口达到了四百万户,北魏达到了五百万户,北周时期达到六百五十万户,到了隋文帝统一天下之后,户口数已经超过700万户。而到了隋炀帝时期,已经达到了890万户,这就是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这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第一、户口数量问题

因为很多人对于杨广非常喜爱,所以简单的看到了890万户这样的强大,认为唐朝沾了隋朝的光。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在隋朝末年十余年的动乱中,人口大幅减少,唐初户口数不足两百万户,几乎一夜回到解放前。

由此可见,杨广给唐朝留下的户口数量,少的可怜,国家战乱不休,千疮百孔,是一个相当烂的烂摊子。如果纵向比较历代开国,单从户口数来看,唐朝是获得前代遗产最少的一个朝代。而从唐太宗开始,唐朝用了20年的时间,才突破三百万户。

由此可见,隋炀帝杨广全盛时期的890万户,并没有太多留给唐朝,唐朝不得不一边开疆扩土,一面休养生息。

第二、外部环境问题

一些说法中,将隋文帝分裂突厥、隋炀帝灭掉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作为唐朝捡漏的证据。这也是不客观的说法。首先,吐谷浑在隋朝开始动乱之时,就已经复国,而且当中原大乱之时,吐谷浑却得到了长足发展,完全恢复最初的实力。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高句丽,高句丽的确在隋炀帝三征高丽的时候,元气大伤,但隋朝损失更大,单被高句丽铸成京观的隋军将士的遗体,就有三十万之多,而丢失的军械辎重粮草更是不可胜记。再加上隋朝动乱,高句丽完全恢复了实力,在唐朝初年的时候,可以一次性动员十五万精锐部队参加战斗。可见唐朝没有捡漏。

至于东突厥,隋文帝时期的突厥分裂,的确获得很多好处。但东突厥实力的恢复,也是相当可怕,在隋炀帝时期,东突厥已经是一个可以动员20万骑兵的大国,实力和当年匈奴不相上下,更是嚣张到在雁门关围困隋炀帝。可见,东突厥的实力非同小可。

到了隋朝灭亡之时,东突厥、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都恢复到了巅峰时期的水平。而唐朝却一穷二白。如果在纵向对比一下,唐朝在建国之时,外界环境相当恶劣。

第三、大运河的出现

这是隋炀帝杨广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遗产,唐朝也的确因此获利。但这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大运河已经遭到了各种破坏,大量沟渠堵塞,很多沟渠被人为切断。唐朝建立并且统一天下后,花费了大力气,不断地修缮,重新开凿这些大运河,这才保证了河渠的畅通。而历朝历代,也都是在不断地修缮中,维持的大运河的运行。虽然大运河是杨广的功劳,但并不意味着,杨广开凿完大运河之后,唐朝就坐享其成。相反,在唐朝初年,因为运河的破坏 和堵塞,利用率并不高。

回到问题,就会发现,要说隋炀帝杨广对后世没有贡献,那是扯淡,但要说唐朝的强盛全靠杨广,更是扯淡。


旧书斋


不完全对,但也有一定道理。蚌鹤相争,渔翁得利。李氏父子就是渔翁。

杨广登基后,急于展示旷世奇才(他自封的),急于求成,本来该几十年去完成的工程,他几年时间就弄完了,就像一个员工,虽然能力很强,但你非要把两个月的工作压挤到72小时完成,虽然高效,也展示了优秀,但你的身体吃不消,五脏六腑严重透支,干完活也就奄奄一息了。

那么,杨广做了哪些宏伟工程呢?一个就是京杭大运河,调集了百万民工,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条运河至今为南北水运发挥着作用,确实能带动运河周边经济的发展。第二个是出征高句丽(现中朝边境一带),稳定了边疆局势。第三个就是镇压起义。因为前两项工程,消耗了太多人力物力,老百姓不堪重负,爆发了农民起义,杨广在征战高句丽的同时还的与国内起义军作战,进一步消耗了国力。

为什么说唐朝得利了呢。这就和一个地方官为了发展经济,把该得罪的人得罪完了,经济结构也搭建好了,因为劳累过度被免职,新接替的领导来了只需捡现成就可以了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