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源起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一场革命,“革命”一般都来源于压迫,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而在传统和一般认知中,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反抗君主专制的革命,理所当然的许多人就会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商人和农民应该是受到了十分残酷的压迫,因此才会举旗反抗当局。这样的说法并不算错,但是并不全面和准确。今天的课程就是为了给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期的法国

现在一般以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开始的标志。当时的法国处于路易十六(即“太阳王”)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虽然大革命爆发在18世纪末期,但是实际上这场革命已经酝酿了很久。从思想上来说,我们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影响范围覆盖了整个欧洲甚至远达美洲的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封建的主要对象就是反对当时在欧洲大陆盛行的“君主专制”制度。欧洲的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君主专制不同,欧洲的君主通重商主义政策联联合城市市民建立君主专制,客观上来说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反对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作为启蒙运动时期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卢梭,他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并且认为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社会是最完美的社会。人民与人民签订契约,管理者也与人民签订契约,如果违反了契约,人民就可以收回自己赋予管理者的权利,驳斥了当时统治者“君权神授”论调。卢梭生活在路易十五时期,在君主专制的生活中,他体会到君主立宪制的宝贵,但是最终还是认同了人民主权的无上地位。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并且成为美国革命的蓝图,最终为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这样的思想也影响到了后来发生的法国大革命。

与通常的设想相反,

革命之所以在法国爆发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

虽然当时的法国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社会不公和压迫,因为只有压迫才能够产生反抗的种子,当时相比其他邻国却并不是最难以忍受的。首先从资产阶级的经济处境讲起,资产阶级因为税务商贸等事宜与贵族产生了许多矛盾,而且从1788年最高法院宣布在经济事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三级会议将大幅度减少非贵族身份的资产阶级的话语权,因此将大量的经济资源转移到了贵族手里,激怒了资产阶级,与贵族们形成了强烈的对立。但是当时资产阶级不但人数很少(仅占全国人口6%),对政治事务总体而言都不大感兴趣,只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经济事务感兴趣,而且资产阶级们与贵族、统治者们的利益并不完全向左,在对待农民、小资产拥有者的问题上还有共同的利益,因此不能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全部原因。其次是法国农民的处境,相比备受压迫的德国农民,实际上法国在当时并不是对农民压迫最重的地方,或者说反而是最轻的地方。十八世纪末的德意志,国内几乎没有一处废除了农奴制度,农民就如同奴隶一样被束缚在土地上,是领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权利。而法国农民早已没有这些束缚,他们可以自由买卖、耕种,甚至是土地的拥有者。如果不是资产阶级或者农民与贵族等统治阶级之间的经济矛盾完全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那么还有什么因素在这场革命中显得如此重要呢?

其一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危机

当时的法国政府政府深陷于一个无法自拔的财政危机的泥潭之中,而且路易十六还挥霍无度,导致负债累累。其次在政治结构中,代表司法的法院和代表行政的各级政府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和效率低下,屡次推行改革,但是由于政府自身的问题,改革难以有成效。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说,“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历史上很多国家的改革不但没有恢复政府的制度化权力,反倒加速了国家的解体——这种现象至今在非洲国家仍比比皆是。

其二是思想的解放

虽然在经济上资产阶级与贵族们并没有出现不可缝合的裂缝,但是在思想上知识分子与统治者们出现了这样的分歧。当时法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出身资产阶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沐浴在启蒙运动的思想之光中,有着许多与当局向左的见解,对于统治者自己的君主专制制度十分不满。知识分子在这场大革命的宣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仅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而且也将这一思想深入到了其他有产阶级、农民脑海中,为革命势力的壮大做出了不可抹没的贡献。虽然法国当时的制度不是最差的,人民的生活环境也不是水深火热,但是对比1688年光荣革命后秩序井然的英国,法国的知识分子们觉得自己显然是落后了。英国的光荣革命和美国抗击英国殖民者的革命运动刺激了法国本土的知识分子,而并没有经验的知识分子并不指望改革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他们期望用更加激烈的革命来断绝这个国家与过去联系起来的一切。

法国大革命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革命不同,她并没有一个明确要建立的目标,他只知道要推翻君主专制,但是推翻之后建立什么却是个谜团。除此之外,这也不是一场有着具体阶级领导的革命,资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说是在领导着革命,因为连资产阶级们本身也不知道这场革命最终要指向哪里。法国大革命当时的君主路易十六并不是个无可救药君主,他的人民也不是真的洪水猛兽,只是当民怨沸腾,一点点的民智之光,都能够燃起大火。人民追求自由并不是真的追求自由,而是反抗压迫。追求平等并不是真的追求一切平等,只是反抗不平等。与英国对比,在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之后,英国的法律和制度是条条分明的,权力范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而法国的行政体系混乱,权力范围模糊不清;英国贵族是和群众在一起参与政治的,从通婚就可见一斑,而法国的贵族是自以为鹤立鸡群地孤立着,享受着特权却并不承担责任;与德国的对比,德国的农民受到了严苛的压迫却不吭一声,而法国的农民明明有更大的自由权利却怨声载道

。大革命也并不是什么新思想激发出来的,而是从未痊愈的顽疾的解药。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由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虽然资产阶级的发展在其中占据了比例,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对立以及其本身发展壮大的要求、当局的无能懒散以及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大革命的发生。而且这场革命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推翻当时的统治者,却没有明确的结果——到底是再建立一个新的君主专制国家还是效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或者效仿美国建立民主共和?这也是为什么这场革命发生的如此混乱,结束的如此不明,最后由拿破仑掌握了政权,甚至成为了新的大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