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鎏金葫蘆尊》

精品展示

《名稱》:鎏金葫蘆尊

《年代》:明代

《評語》:此葫蘆整體施鎏金,底部青花料,鎏金稍有剝落,外形嘴小肚大,品相完好,包漿自然,造型稀有,工藝精湛,“葫蘆”器型,底部“大明宣德”。寄託款,雙圈足,寓意福祿統收,平安吉祥。腹部使用貼花工藝,花卉紋纏繞整體,工藝精湛。精美絕倫,鎏金葫蘆用以保健康,用作辟邪化煞,具有較好的收藏價值!

收藏藝術圈的朋友有喜歡的想了解私信諮詢!


南宋後期龍泉窯創制的瓶式,瓶體似葫蘆,故名為葫蘆瓶。葫蘆與“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



鎏金 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關於金汞劑的記載,最初見於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而關於鎏金技術的記載,最早見於梁代。《本草綱目·水銀條》引梁代陶弘景的話說: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這個記載比鎏金器物的出現晚了約八個世紀。

國內裝飾藝術品上的花卉都有祥瑞象徵,既有獨立含蘊,亦會配合各種形成不同紋飾,寓意變化萬千。

明清兩代,葫蘆瓶大量燒造,器形也有較多變化,有方形、圓形、蘊涵天圓地方之意的上圓下方和多稜形等許多品種。其中還另有專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樂、宣德年間燒製的扁腹綬帶葫蘆瓶。至康熙時,出現三節或四節式葫蘆瓶。自雍正以後,開始出現一孔葫蘆瓶,變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內斂、臥足、裝飾有對稱如意帶者又演化為“如意尊”。

在百花齊放的瓷苑中,青花鎏金葫蘆尊是一株韻味獨具、曼妙多姿的麗葩。起源於唐,成熟於元,並在明清兩代不斷結出精彩繽紛的碩果,達到一個又一個高峰。這其中的淡雅秀麗、精緻細膩,明清交替之際的優質瓷器以其清新爽朗、生動活潑的風格而獨樹一幟、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