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广州的老江湖故事「清零AGAIN」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广州作为一个拥有2200年历史的城市,广州曾经是“南越”、“南汉”、“南明”三个王朝的首府,自有属于他的江湖。

属于家族的江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翻阅族谱,祖先曾任南宋广东南雄府保昌县令,南宋末年曾追随文天祥起兵抗元,后相继退隐于广东新会、惠州、增城。

听爸爸讲民国的时候爷爷曾在英法租界(现沙面)的贸易行工作过,精通英文、日文、法文,后来还开了属于自己的洋行,当时我们做的还是出口,商品是卖到美国和欧洲,赚的是外国人的钱。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爷爷当年买的。当年爷爷最喜欢的就是去“成珠楼”喝茶吃点心,基本上每天都去成珠楼吃早餐,然后再坐船去沙面谈生意。那时候的海珠区还不在广州城里,我们也只是城外的平民百姓。

​海珠区的成长与江湖

其实世上本无海珠区,皆因清代十三行行商都聚居在现在的南华西,这只是一条500米左右的路,但是就是这条小小的道路,后面才有了海珠区。来广州旅游的人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常识 “先有南华西,再有海珠区”。

当时住在南华西最大的两个家族分别是伍、潘两家。伍氏家族的伍秉鉴是当时十三行的一位商人,是19世纪中叶的世界首富,同时也组建了中国首个跨国财团,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

而潘氏家族却是一个可悲的家族,在清朝闭关锁国时期,潘氏家族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为清廷处理对外事务,然而在清朝对外赔偿的时候,却将对外债务与潘氏家族连坐,最终导致潘氏家族的破产没落。



1843年漱珠涌伍家大院、潘家大院入口

不到200年,随着伍潘家族的没落,其宅邸也被肢解,如今的伍、潘大院只剩下残垣断壁,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拆除,漱珠涌也已被水泥覆盖,变成了下水道。现在走进龙溪首约,也仅仅只能找回一点点历史的痕迹。

个人是比较推荐去文化公园里面的“十三行博物馆”,这个博物馆2018年7月才开馆的,而且是开在公园里面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但是里面很多展品都非常精美有特色,而且有好多展品是民间捐赠的,这个馆最大的特色是通草画,很多工艺都是以通草画的形式表现。通草画就是以前古代的明信片。

伍、潘大院旁的海幢公园(寺)

它的影响力更大,洪熙官等其中一员胡惠权大战“机房仔”就发生在海幢寺山门前。



1877年河南岛漱珠涌和漱珠桥(出自赖阿芳,南华西路海幢寺西北侧),近景是宾馆酒楼。鸦片战争前海幢寺和漱珠涌两侧的潘家大院、伍家大院是清廷恩准定点定时洋人观光点,约定俗成下来,不但拉动了该区域文化休闲活动,还令没到过漱珠涌的文人墨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才子。


1843年珠江漱珠涌出口东侧的海幢寺码头





珠江和漱珠涌北出口望东(出自赖阿芳),当年洋人和才子就是从这里进出河南岛挥洒自由。

从周朝的百越,到春秋战国的楚亭,再到秦朝的南海,最后再到汉朝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