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在中学时期非常讨厌孔子,大学越读越觉得孔子值得尊敬?

ft2883407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当然,孔子还有更细的思想主张,咱们就不再一一详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许多,比如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经济思想那就是“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是世界同时期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输于同时期的被西方推崇的亚里士多德。

中国千年来一直奉行儒、释、道文化,中华文明一直是世界的引领者,但近200年的民族灾难让中华文明一度跌落到谷底,这被许多人归结于文化的落后。正因如此,中国自汉代以来被推崇至的“儒”家文化被批得体无完肤,把中国近代的一切问题都归到儒家学派头上,这其实是文化极不自信的表现。

但到了近几年,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的极大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达到了近200年来最高的的程度,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观也再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华文化再次向世界各地输出。但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对孔子的思想怀疑,认为西方世界的民主法制才是文明的统一标准,随着疫情的全球暴发,各个国家的反应不一,应对手段的优劣在疫情这个放大镜前被照得透亮,中国的“以人为本”和西方的“唯利是图”,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决定着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中国的“以人为本”正是孔子的经济思想——“重义轻利”。


新宇印象影视


这个问题我简单点回答,中学时期厌孔子是因为要背诵默写《论语》,不会背要被孔子的传人留下来,挨饿,挨批,甚至于挨罚,那时候,学生的我对孔老夫子恨得咬牙切齿。长大了,我从教,切身体验,深知当年孔子为人师的不易,也深知教化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尊敬之情油然而升,就这么简单(哈哈)




坐觀風雲起


一般情况,在中学都比较叛逆,对于孔老夫子,会误以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好人”,而读到大学,通读《论语》和孔子的言行,发现其实孔子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老实人”。

比如,以德报怨。我中学时一直以为是孔子的主张,用无比宽容的心态对待超级大坏人,我觉得这有点太圣人了,不是特别赞同。(间接原因)

直到在大学读了《论语》,才知道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观点就比较坏了。用善良回报恶行,那么用什么可以回报善行嘞?要以直接的方式对待恶行,用善良回报善行。

另一方面,在中学,孔子言行汇集的《论语》要求背诵并且是考试知识点,这恐怕也容易招来非议(直接原因)。

而在大学,读《论语》和孔子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不必听信方家权威的回答,内心相对舒服一点,所以对于孔子箴言,我们便容易越来越接受,并且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