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宝藏!宋代五大名窑之—均窑

瓷器宝藏!宋代五大名窑之—均窑

均窑起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年间,地处河南禹县古钧台和神镇一带,宋时称均州,因此得名为均窑,也称"均州窑"。

均窑烧造的瓷器较多,以钧瓷最为有名。

钧瓷胎质细腻坚硬,较为沉重,主要为红色和蓝色之分,其釉为乳浊釉,乳浊釉可以用于遮蔽胎色。

古人曾用诗句来恰当隐喻钧瓷釉色: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起于北宋—金,高4.9厘米,口径6.1厘米,足距3.5厘米。  

炉唇口出沿,短颈,鼓腹,腹下渐收,底下承接三足。

铜盖配附后。

通体施天蓝色釉,足上点酱釉。  

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匠心独运。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始于北宋,高5.4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3.8厘米。花盆托呈四瓣海棠花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

浅腹,下敛上丰,平底,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式足。

盆托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外施玫瑰紫色窑变釉,釉面上的气泡、棕眼非常明显。

口沿及内壁出筋处呈酱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处呈紫白色。

底部涂酱色护胎釉,一处磨釉明显,有清宫刻字"养心殿"(横向)、"明窗用"(纵向),线条纤细、工整。

四足底露灰色纹胎。  

清代乾隆时期除了在陈设类钧窑瓷器上加刻宫殿和地名外,还摹仿旧有刻字在器物底部加刻或改刻数目字。

如清代《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首领胡进忠来说,太监如意交均窑花盆一件、均窑盆涟一件、楠木罩油牌子三十根随等次号数单一件。

传旨:着将花盆上二字改三字、盆涟上旧字磨去亦改添三字……钦此。于九月初八日,首领胡进忠将改做得钧窑盆涟二件、楠木牌子三十根持去。讫。"此花盆托底部不见旧刻数目字,但一处磨釉明显,有可能是为改添新字而将旧字磨去。


石湾窑牛式花插

石湾窑牛式花插,清,长19.5厘米,高11厘米。此花插作牛式造型,胎体厚重,造型标新。

花口内饰黄釉,其余处满施深蓝釉,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现出窑变的效果。

其窑变以蓝色为基调,虽是仿钧窑,却又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石湾窑产品因仿均窑釉色,世称"广均"。其釉色富于变化,在蓝釉中流淌雨点及丝纹状的葱白斑点,气象万千,耐人寻味。


钧窑月白釉瓶

钧窑月白釉瓶,高28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厘米。瓶唇口,口沿微撇,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形,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呈酱色。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蓝、紫红等,胎重釉厚。

此瓶为宋钧窑的民窑产品。

民窑器物形制多为碗、盘、瓶、罐之类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蓝釉居多,没有官钧的玫瑰紫和海棠红色。

此瓶造型独特,釉色匀净,为民窑中较好的作品。


钧窑天蓝釉碗

钧窑天蓝釉碗,北宋,高7.9厘米,口径18.9厘米,足径5.7厘米。釉碗敛口,深弧壁,圈足。

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此碗圈足处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黄铜色。

钧窑天蓝釉罐

钧窑天蓝釉罐,元—明初,高19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2厘米。釉罐唇口,短颈,圆腹,腹下渐敛,圈足。

通体施天蓝色釉,近足处无釉。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起于元,高8.5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6.4厘米。釉碗敛口,深弧壁,圈足。

内、外施天蓝色釉,底部无釉露胎。此碗周身釉色呈现出如火焰蓝光般色泽,鲜艳夺目。

此种色彩为钧窑首创,最初是因为窑工对于着色剂呈色原理的不认识,使得釉色在窑内发生自然变化,称为"窑变"。

后来这种烧造技术被人为加以利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釉装饰。

本文由“琉璃阁古玩记”发布,2020年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