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这个200多年的王朝,最后却因“老鼠”灭亡

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各式各样,有的是因为统治者昏庸无能,有的是因为外族入侵,有的是因为外戚乱政,但有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让人难以置信,竟然因为“老鼠”而灭亡,这个朝代就是明朝。那明朝为什么会因为老鼠而灭亡呢?这就要从明朝末年所遭遇的那场小冰河期说起了。

小冰河期,顾名思义就是最冷的时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气候变化,粮食产量大规模下降,再加上少雨,这对于拥有一亿多人口的明帝国可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

小冰河期的危害,在万历末年开始出现,仅万历末年就发生了三次大的旱灾,到了崇祯年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仅崇祯十四年的那场旱灾就持续了四年之久,大规模的旱灾,自然造成粮食的大量减产,人们没有吃的,为了活命自然就只能去别的地方谋生路。

老鼠因为没有什么吃的,也在到处寻找食物,就只能进入人类的聚居地,常年的饥饿造成老鼠体质极差,体内有着大量鼠疫菌的跳蚤轻而易举的进入到老鼠的体内,越来越多的老鼠被感染,由于当时卫生条件极差,再加上当时的人们饥不择食,甚至吃路边死掉的老鼠,老鼠体内的鼠疫菌就这样进入人类的体内,一场遍布全国的大型瘟疫就此展开。

瘟疫最先从山西大同开始,很快蔓延到山西全境,继而向周边省份扩散,很快就扩散到了北京,据史书记载,当时北京死亡率至少在40%。天津、山东、安徽也相继爆发了瘟疫。当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崇祯帝身上,希望他能妥善处理疫情的时候,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更加沉重的赋税,农民起义便无可避免的爆发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李自成所率领的起义军。

李自成的起义军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若不是在瘟疫的帮助下,绝无可能攻打下北京城,当李自成的起义军攻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北京城已经被瘟疫折磨了一年,守城的士兵由于经常吃不饱饭,再加上军心涣散,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身体虚弱到有时候拿鞭子抽都没反应,拿下北京城和拿下一个空城没什么区别,纵然如此,李自成还是两天才打下北京城,由此可见李自成的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捉急。

不过李自成在北京不到一个月,他的军队就也染上了瘟疫,战斗力本就不怎么样,这下更是雪上加霜,自然不是清军的对手,只好退出了北京城。

不过让有一点让人们很困惑,为什么满人和李自成的军队同样在北京城,满人却没染上瘟疫。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才揭晓了这一困扰人们依旧的难题:原来携带鼠疫菌的跳蚤,不喜欢马身上的气味,而当时满人的军队多是骑兵,所以才没有染上瘟疫。

明朝末年的鼠疫,加上明朝中后期几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天灾人祸碰到一起,纵然崇祯帝励精图治,但也改变不了局面,更何况还要应付东林党那群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