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立规矩最管用?这些方法很有效

孩子从2岁左右起,便进入了自主探索的时期。这时,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初步具备了判断能力。孩子已经知道“我想做什么”,“妈妈要求我做什么”,此时,家长可以准备给孩子立规矩了。

放任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熊孩子都是从娃娃培养起来的,孩子并不会纯粹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懂事。行为举止得体的孩子都是从小管教的结果。

而孩子最后会不会真的变熊,是由大人的反应决定的。

1、孩子哭时,不要再训斥他

孩子一旦哭了或者生气了,耳朵就关闭了,家长说了什么他完全听不进去。你就是说得再大声,对他来说也是噪音。为什么呢?因为,当孩子很不高兴或是很生气的时候,他或者是背对着你,或者是不看你。没有目光和眼神的交流,说得再多也无用的。如果说你想要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等他和你有开心的目光交流时,再去和孩子说这件事,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2、宁可温柔地说20遍,也不要大声训斥1遍

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温柔地说20遍要比你训斥孩子无数遍有用得多。在孩子情绪很好时,如果你所立的规矩刚好孩子愿意去执行,这个时候,这个规矩一旦建立起来,孩子就会坚持一辈子。这是孩子内部的秩序感和你立的规矩发生了响应,变成他真心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家长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科学方法,不要让孩子内在的秩序感与你立的规矩相抵触。

3、不要搞成威胁或者惩罚

“暂停”就是“暂停”,并不是惩罚,不要把它换成“站墙角”,或者“关小黑屋”等等,有惩罚性质的说法,也不要威胁孩子。

暂停法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让孩子“停下”,二是让孩子“平静下来”,只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就好,至于让孩子懂道理啊,反省啊之类的,有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可以教孩子说“对不起”,但是孩子不说也就算了,不要逼迫他。

4、不要说太多话

既然“暂停”是让孩子平静,你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说太多话,更不要训斥,因为一训你就会越训越生气。只需要描述孩子的不妥行为,控制在十个字之内,做一个酷一点的父母。你话越少,说的话才越有分量。

给孩子空间自己待一会儿,让他好好消化一下刚才的事情,会更有利于反省,此时无声胜有声。

5、懂得留白,适当“示弱”

有些孩子会因为一些事和家长对峙,可能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要看看他能哭多少久;看他能拗到什么时候;我就是不满足你的要求,其实,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给孩子立下规矩后,还要懂得灵活运用。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懂得适当留白,有时你可以适当弱一下,反而效果会不一样呢。

6、家长学会隐藏情绪

小孩子对于父母的情绪是特别敏感的,无论是觉得“想笑”,还是“很生气”,孩子就会立即感知到,并且把关注点集中在你的情绪上面,然后把“暂停”的原因归结于你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行为。所以,哪怕你心里已经开了锅,也一定要控制住扑克脸,千万别再孩子面前破功。

父母切记,规则绝不是帮助你让孩子变乖的紧箍咒。而是帮助孩子有生活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并且因为遵守规则而自我激励,在“我能行”的回声中健康成长的教养帮手。

觉得不错就先收藏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