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最重要。这样培养阅读兴趣很靠谱!

关于“阅读”,我们听到很多不喜欢阅读的家长给我们讲——“兴趣”最重要。同时也抱怨,产生阅读兴趣太难了。

不仅是适龄段学生还是成年人,对出现在眼前的大量的文字都心存恐惧。

没时间阅读

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

没法集中注意力

书太厚

字太多

不知道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书

读不懂

记不住

。。。。。

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阅读的目的、作用和意义何在

让我们简单来看“阅读”这件事本身,实际上阅读的本质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和方式去学习。

这句话,有三个维度;

第一是你自己

你的状态、你的阅读的目的、你的时间、还有你的精力。这些都是你在开始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

第二,是你要读的对象

它们可能是纸质书、也可能是电子书、甚至只是一篇文章,这都没有关系,我们把这些可读对象统称为:读物。

第三,是你的输出。

在阅读的过程中,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输出是你把大脑里的记忆,发送到朋友圈,或者你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所做的笔记、所写的便利贴。

人、读物、输出,这三个是构成阅读最核心的,也是最基础的要求。

我们先了解清楚关于阅读本身这些事,再回头来看阅读兴趣的养成,就简单多了。任何一本书或者是一篇文章,作者都试图用最系统的方式展示他对这件事的理解,或是他的个人见解、观点。基于此, 通过阅读去无限拓展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就是一个成本最低,又非常有效的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减轻很大的对文字的恐惧感。

一本书、一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系统阐述的论点是什么?用到了哪些论据?组织展开论据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们如何快速精准的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

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做阅读卡片的?

怎么样去写读书笔记?

如何通过阅读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一个领域入门到深入学习?

如何把一本书里面的重要信息挖得很深、很透彻?

这些应该是在开始阅读时,应该产生的一种阅读本能反应。带着“目的性”去参与阅读,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看到很多以后“阅读障碍”的学生或成年人,几乎在展开阅读之前,仅仅是被动在展开“阅读”,整个阅读的体验过程,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作者观点的位置,缺乏与作者观点交流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很痛苦的阅读方法,这样的方法也直接扼杀了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都在讲一个道理,总结是一种分享,自我分享也好,交流分享也好,阅读兴趣的产生和培养,都离不开分享。

我们甚至可以把分享理解成为对自己“阅读”的一种自我奖励。这种奖励不一定是一顿美食、也不一定是某件心怡的奖品。你读完一本书,觉得特别有收获,这时候你可以把读书心得发到你的朋友圈,介绍给大家,这本书讲了哪些重要的内容?可以给它打几分?需要阅读多少时间。。。。。。

你每天都在阅读,每天都在晒自己的阅读心得,点赞是外在的奖励,得到认可却是一种深层次的、隐形的内在奖励。

今天我比昨天记忆背诵更精准了一些,晒晒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晒晒自己的方法和体验,晒晒自己获得的愉悦和感受。

都是在对自己的阅读进行鼓励,点赞自己也是一种阅读兴趣产生和养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