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伐齐:一场历经了8代人,潜伏了300年的灭国阴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典故很多人都知道。史记中对姜太公是这么介绍的: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常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姜太公吕尚,是东海边人。吕尚的先祖姓姜,曾经担任四岳之官,协助大禹治理水土立过功。舜禹时期,他的后人有封在申地的,也有封在吕地的。封在吕地的,便随封地姓了吕。夏商两朝,申、吕有的封地给了旁支子孙,有的后人则成了平民,吕姓就是成了平民的那一支后代。本姓姜,后随封地为姓吕,这就是后人又叫吕尚姜太公的原因。

吕尚一直很贫困,年逾七十,才假借钓鱼把自己自荐给周西伯侯姬昌。他给姬昌出了很多妙计,使周朝势力不断壮大。姬昌去世后,姬发继承了侯爵之位。吕尚跟随姬发杀纣王帝辛,建立了周朝,而他因为功高被封为了齐国侯。

01

齐国经历了数代变迁,到了齐桓公时代,因为陈国一个人的到来,埋下了齐国易主的祸端,这个人就是陈国大夫陈完。

史记对陈完是这么描述的:陈完者,陈佗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佗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这段话是说:陈完是陈厉公陈佗的儿子,他刚出生时,周太史正好路过陈国。陈佗便请他给儿子占卜一卦。占卜的结果是观卦变为否卦。周太史说:“这是观看国家风俗民情的意思,利于做君王的上宾,这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陈国国君。也可能是在陈国以外的别的国家,在他身上不一定应验,最有可能的是应验在他的子孙身上。如果不是陈国,那一定是在姜姓国。姜姓是四岳的后代,这世上不可能有两个强国并立存在,难道是陈国衰败之后,他就强盛起来了?”

陈佗是陈文公的小儿子,按长子继承王位的惯例,他是做不了国君的,他做不了国君,陈完也就更不可能。事实也是如此,陈文公去世后,与陈佗同父异母的兄弟陈鲍继位,这个陈鲍就是陈桓公。

但是世事难料,陈桓公生病时,蔡国人杀死了陈鲍和太子陈免,立陈佗为国君,是为陈厉公。

陈桓公的小儿子陈林,因为怨恨叔叔厉公杀死他的父亲和哥哥,便利用叔叔经常去蔡国寻欢作乐的机会,重金收买了蔡国人,利用美人计杀死了厉公,自己做了陈国国君,这就是陈庄公。陈厉公已死,陈庄公弑叔上位,陈完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只能在陈国做一个大夫。

陈庄公去世后,他的弟弟继位,是为陈宣公。陈宣公二十一年,太子御寇被杀。陈完一向跟这个侄儿交好,担心自己会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

02

齐桓公很赏识陈完,想让陈完做齐国的宰相,陈完推辞了。他说,自己是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被桓公收留,已经非常感激了,怎么还敢担任那么高的职位?齐桓公遵从陈完的意愿,让他做了管理百工的工正。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陈完这个人做事相当的低调。在齐国安家后,陈完为了保护家人和自己的安全,改了自己的姓氏。据说,古代陈和田的读音差不多,陈完便把陈姓改成了田姓。

陈完去世后,谥号为“敬仲”。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陈完到了齐国后,被齐懿仲看上,想要把闺女嫁给他。因为嫁女儿是件大事,齐懿仲便占了一卜。卦象显示是凤凰飞翔,和谐的鸣声锵锵,说陈完的后代会在姜氏国土腾达。五代之后将会非常的昌盛,地位将会和正卿一样。八代之后,地位将会高到无人能及。于是,他便把女儿嫁给了陈完。

对于文中的两次占卜,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周太史和齐懿仲能占卜出异样的卜卦,那么别人也能占卜出来。古代人对占卜非常相信,遇到大事,在做决定前,都会占上一卦。收留从陈国逃出来的大夫,这其实就是摆明了与陈国作对。这是一件大事,齐桓公不可能不占卜。

陈完的两个卦象,明明就是说陈完的后代将会对姜齐取而代之,齐桓公如果不是傻子,得出这样的卦象,绝对不会留陈完一命。

因为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任由自己的江山社稷易主他人。陈完之所以能身体零件完好无损的娶妻、做官、寿终正寝,说明这个占卜,不过是后人为陈完的人生故事,加上了一点神秘的色彩。如果齐桓公知道留下陈完的结果,就是将来齐姜易主田齐,别说寿终正寝,就是陈完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都是个未知数。

陈完的孙子田文子侍奉齐庄公,田文子去世后,他的儿子田桓子不仅子承父业,而且非常受齐庄公的宠。

齐景公时,田桓子的儿子釐子乞担任齐国大夫。这个田乞在朝廷向百姓征税时用小斗,朝廷赐粮给百姓时用大斗,老百姓得利当然高兴了。这标准就是拿着国家利益,取悦百姓。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齐景公对于这件事,竟然觉得无所谓。曾经有人提醒景公,这个田乞想作乱,想在诸侯中结党。不知道是齐景公太信任田乞的缘故,还是这个景公昏庸,他竟然对这一切熟视无睹。而正是因为他的熟视无睹,才为以后齐国易主埋下了导火索。

03

田乞在齐景公去世后,将他的继承人杀死,扶持与自己交好的阳生为齐国国君,这个阳生就是齐悼公,田乞在阳生做了国君后,被提拔为齐国宰相,独揽了齐国政权。

田乞死后,他的儿子田常接替了父亲的职位。这期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与齐悼公一向不合的鲍牧,把齐悼公杀了,齐国便将悼公的儿子扶上了国君位子,这就是齐简公。

齐简公将自己的亲信监止任命为宰相,与田常一同为左右宰相,一起辅佐简公。齐简公更加宠监止,这让田常非常妒忌。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田常便模仿父亲田乞的做法,大斗借粮,小斗收回,以换取百姓的好感。

其间也有臣子告诫简公防范田常,但是简公并没当回事,事情的结果就发展成了简公逃亡途中,被田常的下属杀死。齐简公被杀后,他的弟弟被扶为齐国国君,是为齐平公。

田常杀了齐简公,担心各诸侯国会联合起来讨伐自己,便利用自己的职位权力,将之前齐国侵占的鲁国、卫国的土地全部还给他们,又与其他诸侯国签订盟约,与邻国建立互通。把外围搞好了,便开始对国内百姓实行大力赏赐,一时间,齐国获得了平静安定,田常也得到了民心。

摆平了国内外,田常又开始树立自己的威严。他对齐平公说:“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法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看上面这句话,就知道田常很会说话:实行恩德是大家希望的事,君主,这事就由您来做,惩罚别人会引起厌恶,这事就让我去做吧。

齐平公听了这话,觉得很高兴,好人自己做,坏人宰相做,这个宰相很为自己着想啊。但是,他没想到,做了五年坏人的宰相,已经把齐国的政权牢牢地攥进了手中,他更想不到,田氏一家的封地,竟然会比他一个齐国国君的土地还要大。

这个田常确实不是一般人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贸然做出以田取姜的决定。

田常去世,他的儿子田襄子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和封地。田襄子做宰相时,把自己的兄弟和族人都安排到齐国各个城邑,让他们做大夫。按照当时的情况,田襄子虽然没有坐上齐国君位,但实际上田氏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04

田襄子去世后,他的儿子田庄子继承父位,辅佐齐宣公。田庄子去世,儿子田和接替父亲,辅佐齐宣公。齐宣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齐康公继位。这位康公确实有些糠,一直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这时候,田氏的势力已经达到极盛,田和把齐康公迁到了海滨,给他一座城作为食邑。这时候,齐国的天下,已经名副其实的姓了田。

但是,这个国君的位子,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坐上。田和与魏文侯相会时,便请魏文侯帮忙。魏文侯派使臣禀报周天子和各国诸侯,请求将田和封为诸侯。周天子同意,齐康公十九年,田和便正式成为了齐侯,名正言顺的,把姜齐易名为田齐。

田和去世后,他的儿子田午继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田齐继位,再后来齐康王去世,因为没有子嗣继承自己的城邑,那座城又名正言顺的归了田氏,到此时,齐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由姜齐易为田齐……

在读齐威王那段历史时,我对田齐何时,又是怎样易主姜齐的事非常好奇,便查了这段历史。姜齐易主的过程,是姜氏衰落的过程,也是田氏旺盛的过程。这一盛一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姜氏是咎由自取,田氏是(田釐子开始)有备而来。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