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开关”中国资本主义的开端,当时三分之二的白银流入中国!

时间来到16世纪,就在这一时期,好像全世界都开始行动起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荷兰崛起等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接连发生,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来说也不例外,当时的大明王朝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隆庆开关就在这一时期发生。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当时的隆庆帝从实际出发,以开关为主要治国方略,从经济入手打开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枷锁,使明朝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 隆庆开关表现出来明朝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可谓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已完全更改了皇朝祖制。

它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 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它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 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

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157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

隆庆开关是明代继郑和下西洋之后对外关系中又一重大事件,标志着明朝的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曾经为官方独占的海外贸易,日渐衰微,逐步让位给更加具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民间海外贸易。 这使得明末中国沿海又兴起一个"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

同时,明代的开海贸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此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最活跃的、最典型的萌芽行业,如棉纺织业、丝织业、茶叶种植与加工业、制糖业、造船与航运业等,往往是与对外贸易或沿海贸易密切相关的经济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