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位非王室之后,春申君是如何获得考烈王信任的


秦兵马俑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长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国家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从春秋到战国,战争形式也从争霸之战变成了灭国之战。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急速扩大,战争的激烈程度也急剧上升。

秦下巴蜀后,和楚国的势力对比图

许多弱小的国家为了能继续存活下去,不得不向大国俯首称臣。在当时,各国国君的公子众多,但是太子的位置只有一个,所以很多公子被派去别国做人质,以求两国和平,这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因此很多国家也愿意和质子达成互利协议,助他上位,起到控制他国的作用。

但是太子作质子的情景却很少出现,因为太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国君,和普通公子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但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之前的强楚日渐衰败,为了从秦军的铁蹄下存活,不得不耻辱地将太子熊完送到秦地当质子。

而在楚顷襄王去世后,秦王本来不肯让熊完回国,但是黄歇宁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助太子回国即位,对熊完和楚国来说这都是巨大的功劳,在他脱离秦地顺利回国后,熊完也十分感激黄歇的所作所为,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也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位非王室之后。

影视剧中的春申君

辩才出众得 襄王赏识

彼时战国四公子的另外三位田文、赵胜和魏无忌,都是宗室子弟,和国君关系亲密,权力巨大,名望甚高。可是如果换个思路想一下,以他们的贵族身份,得到这种待遇也是在情理之中,唯有黄歇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两相对比,更显出了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黄歇少年时期好游学,有优秀的名声,并且有雄辩之才,凭此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据《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中记载: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於秦。"

这时秦和楚进行了鄢郢之战,楚国损失惨重,丢掉了汉江平原,实力大幅衰败。楚顷襄王死马当活马医,寄希望于黄歇能为国家争取喘息的机会。

秦国想要打通水路运兵通道就要和楚争夺汉水平原

此时秦国方面正准备派遣武安君白起带领秦魏韩三国联军一同攻打楚地,恰逢黄歇入秦,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就劝说秦王不要将矛头对准楚国,因为楚秦是当时两强,互相争斗只会两败俱伤,让其他国家渔翁得利。并且黄歇提出愿意帮助秦楚两国结为同盟,共同抵御其他国家。秦王在黄歇的游说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接下来又派使臣向楚国献上厚礼,首先表达了愿意结盟的意愿。

笔者认为,事实上秦在当时确实是最强国,但是楚已经外强中干,风雨飘摇了,实在愧对强国称号,只不过黄歇的雄辩之才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黄歇的巧舌如簧下,秦国摸不清楚国的真实实力,尤其是黄歇祸水东引,屡次提及赵国,暗示赵才是最大的威胁,而楚在背水一战之时有可能爆发巨大的能量。

如果不是白起个人能力突出,秦很有可能输掉鄢郢之战

以当时的形式来说,秦王的确对赵国有所忌惮,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幅度提高,倘若不是武灵王的继承人缺乏魄力,继承他的思路从林胡地区南下攻秦,天下局势还难以预测。更何况此时三晋之家的韩魏屈服于秦国的强大军事力量,不过若是赵展现出了和秦抗衡的能力,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来说韩魏有极大可能团结到赵国身边,这种情况在之前屡次发生,秦国也多次深受其苦。

楚顷襄王影视剧形象

虽然战国时代的缔造的盟约经常被单方面撕毁,而且就算同盟国愿意提供支援,也有很大可能因为交通不便的因素无法及时赶到战场,但是秦国还是愿意赌一把能得到楚的助力。此时齐国奉行天下均势,不希望看到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而燕国虽然身为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军事力量实在令人羞于启齿,从邯郸之战后我们可以看到,燕军都奈何不了赵国的老幼妇孺。所以只有楚国,有实力在秦赵相持时,从背后威胁到赵国,成为改变战局的变数。

邯郸危机时,春申君力劝楚王支援

当然了,我们从之后春申君力劝楚王援助邯郸这件事可以看出来,此时的秦楚同盟之后即将变为一场空谈,毫无价值,但是在当时春申君的巧舌如簧下,秦王还是选择了相信楚国,这也为之后熊完入秦埋下了伏笔。

助太子熊完成功逃秦归楚

熊完是楚顷襄王所立的太子,我们无法从其他史料中考证楚顷襄王是否有其他的子嗣,只能认为熊完是唯一的继承人。

楚考烈王熊完影视形象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秦王在接受了结盟的意见后,主动派使臣向楚国送去厚礼,表达了愿意结盟的态度。而楚顷襄王是如何反馈的呢?据《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中记载:

"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於秦,秦留之数年。"

作为回报,楚顷襄王将未来的国君继承人、唯一的儿子太子熊完送去秦地当人质,并且派了黄歇一同前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十年之后,楚顷襄王病重,希望熊完能回国继承他的国君之位,但是秦王却不同意熊完回国。秦王的心思大家都心知肚明,希望以此制约楚国,引起楚国内乱,但是黄歇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于是他去面见秦王和秦相范雎,希望能获得许可让他和熊完归楚,但是却被拒绝了。

士兵不愿意爬到车上仔细马车夫,他们更关心后边搭乘的贵人

于是,黄歇以大局为重,让熊完换上车夫的粗制衣物,扮成楚国送信使臣的车夫随着使臣一起离开秦地,为了避免秦王怀疑,他自己仍然留在住所,并且散步消息说熊完因为思念父亲而病倒,自己跑前跑后装作忙陵的样子,以此来麻痹秦国的间谍。等熊完回到楚地后,他才将此事告诉了秦王。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歇虽然身在敌境十年,但是仍然以国家为重。虽然熊完当时是第一继承人,但是楚国出现极端情况,始终无法归楚,在楚顷襄王去世后,熊氏宗族仍然可以选出另外的同姓继承人,只不过那个时候会由于争夺权力导致楚国内乱,动荡不已。

楚地发掘的衣物

黄歇主动面见秦王和范雎,希望能说服他们让熊完回国,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而在被拒绝后,他以身犯险,想出了办法让熊完归国,除了对国家的感情外,更体现了他对熊完的忠诚。而且十年之间,以他的性格,必然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君臣之礼,对太子殿下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地侍奉太子。

也许有人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有政治投机的嫌疑,但是从他舍身助熊完脱逃来看,他连生命安全都可以置之不顾,说明他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政治投机。从秦国囚禁楚怀王的事件之后,秦国就打破了诸侯之间的潜规则,竟然对国君下手,名声臭遍了六国。

影视剧中被秦国囚禁的楚怀王形象

如果黄歇相信秦国能受制于道义而不敢对自己下手,此举无疑与虎谋皮。所以他选择牺牲自己助熊完脱逃的一刻起,就没有去思考熊完继位之后会如何回报自己。但是他的行为却令熊完十分感动,牢记着他的恩情,在他成功脱离险境后,熊完给了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待遇,这也是他能和另外三位公子比肩的重要原因。

险境脱身后回国得到重用

熊完回到楚国后,没有遭受到任何阻力,名正言顺地继承了国君之位,既楚考烈王。他还因为在秦国遭受了十年煎熬而被楚人所热爱,并且十分希望迎回黄歇并报答他的恩情,只是此时秦王十分记恨黄歇,不肯放他回国。

范雎的两大决定害死白起,放走春申君

不过这时的秦相范雎为了出仕也是吃尽了奸佞的苦头,据《史记·七十列传·范睢蔡泽列传》中记载:

"须贾为魏昭王使於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

由于当年险些被奸佞所害,所以范雎还是很佩服黄歇这种忠臣的。于是范雎劝说秦王,熊完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他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因而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黄歇从险境脱身后,得到了楚考烈王的重用,除了物质赏赐之外,他还封黄歇为春申君,并且让他担任楚国令尹。令尹是楚国的最高官职,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鲁国最终被楚国攻灭

获得权力之后,黄歇并未因为自己有功于国君和身处高位而沾沾自喜,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对内治理国家,挖掘人才;对外结盟诸侯,共同抗秦。在他的努力下,不仅在邯郸危机中支援了赵国,避免了秦国一家独大;又帮助楚国灭掉鲁国,使得楚国重新恢复当年的实力。他的名望与日俱增。

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歇能有这番成就,并不是因为楚考烈王偏爱他的原因。虽然他直接从一个底层的谋士一跃成为楚国令尹,但是通过之后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们都认为其不管是能力上还是人品上都具备了担任令尹的基础。

尤其是在国际战场上,他也和战国四公子中的其他三位共同坚持抗秦思想,努力维持当时的平衡局面,避免秦国一家独大,维持了国家的稳定,使楚国在鄢郢之战之后没有再受到秦军的危害。在帮助楚考烈王稳固了朝政之后,他又带领楚国攻灭了战国时期的老牌诸侯国鲁国,增强了本国的实力。

对内稳固朝政,洁身自好;对外攻伐有力,扬楚国威。再加上他本身素有美名,又为了保护太子不惜牺牲性命,春申君的名望一时水涨船高,成为当时人臣的表率,并且在后世也被称颂,比如在南北朝刘宋政权时,黄歇被册封为忠安王,在宋代时又被累封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这也是他能凭借平民身份和魏无忌、赵胜、田文齐名的重要原因。

最出名的令尹孙叔敖

结语

楚国令尹绝大多数由国内贵族子弟的贤能来担当,远远非普通贵族和能力有限之人可以染指,比如最著名的令尹孙叔敖,就因为治水有功,治国有方而被世人熟知。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外姓之人担任楚国令尹一共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吴起、黄歇和李园。而且李园令尹之位来路不正,乃刺杀春申君夺位而来,并非楚人众望所归。所以实际上,外姓之人担任楚国令尹只有吴黄两人,实属不易。

其中吴起是作为声名远播的著名兵法家和将领,由于政治斗争不得不逃亡楚地,他之前在魏国的官职也十分尊崇,被任命为楚国令尹也有当时楚王为吸引天下人才而做出的千金易骨之意。在他随后发起的变法行动中,也因为得罪了楚地的旧贵族而遭遇了悲惨下场。

战国四公子的排名向来争议很大

但是黄歇却是楚人心目中的最佳令尹人选,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不管是国君、卿族、士大夫、百姓,都对他的治国之策感到十分满意,没有任何人有过违背他的举动。他之所以有如此优秀的名望,完全是靠自己一点点争取而来,尤其是他从政后不借助楚考烈王的偏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提升了国家实力,终于在灭鲁后使楚国恢复了往日的荣耀。即使在十分重视出身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旧贵族也不敢有轻视他的意思,没有为他执政设立障碍。这点在素来以旧贵族爱作乱而出名的楚国历史中十分罕见。

虽然黄歇后来在为李园事件中的行为不能称为明智之举,但是他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楚考烈王着想(黄歇是否为了楚国宗室着想这件事有争议,但是为楚考烈王着想毫无争议)。只是行事方法未免偏激,在他临死前玷污了他的声望。

不过瑕不掩瑜,凭借黄歇一生对熊完和国家的忠心耿耿,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管是财富或者名望,都可以和国君宗室子弟相提并论,朝堂之上和民间也不吝对他的溢美之词,甚至其行为受到后世多朝的追捧。后来的学者许衡就认为,战国的四位公子,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尝、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此话虽然偏激,但也代表了后世之人对春申君的尊崇之情。

参考文献

1《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

2《史记·七十列传·范睢蔡泽列传》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历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