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尊一言不发被升职,刺史不记恩怨为国选材

县尊一言不发被升职,刺史不记恩怨为国选材

看遍了历史你就会明白,才华是一个人的自身条件,可想要升官获福名扬青史还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机会!

唐朝玄宗当政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县令,恰巧就碰上了正在主政的刺史,可这位县令不像别人哗众取宠,而是一言不发。这位刺史对这个县令的评价就是:"如此的人物应当被重用,将来或许会超越我这个位置。"

唐代的这位县长叫房琯,要说这人的背景确实也算是有几分渊源,他的先祖就是开国的宰相房玄龄。如果用一句合适的话来形容此人,还真对的上"淡泊明志"四个字。这么一个风度翩翩的人其实官路也有曲折。

当初他所在的县是冯翊,早先呢也没做到县令的位置,仅仅是一个县尉,用现代的官职来比较下的话,就是位县公安系统上的局长。他还是县尉的时候,碰到过这样的一件事儿,有次外出公干,遇到一个男人百般阻挠,而且这人的态度还十分的恶劣。房琯忍不住就把这人给暴打了一顿。没想到这人的靠山来头可不小,这位被打的男人是陆象先的手下。挨了顿打难免怀恨在心,这个男人自然就打了房琯的小报告。

这个男人的靠山如今可是官居刺史曾经可是宰相。可这刺史也不是有头无脑的混蛋。手下跟他告状,他反而把手下人给训斥了一顿,说在冯翊县打了你,你就该去原地告状去,找我有啥用?你该干嘛就干嘛去。这几句话说的简单明了,也充分的证明了陆象先这人还是讲几分道理的。

没过几天,这房琯来到他的长官刺史这边,首先就讲述了下事情的原委,然后请自己的顶头上司把自己开除了。没想到这陆象先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儿,还给房琯升了职,县尉就变成了县令。

后来二人在一个酒楼里相遇,可这回房琯没有向寻常人一样顺杆爬,而是乖乖的坐在一边听上司唠叨。这场面就有点让人无语了。就看见陆象先口若悬河的讲来讲去,这房琯待在桌子的另一头,就是一声不吭。毕竟是提拔自己的领导,起码的礼貌还是得问候一下的。

这老陆都已经起身准备离开了,房琯这人还在保持着惜字如金的态度。上一次是房琯说老陆听,而这一次就反了过来。这场面外人有几分猜不透了,可老陆却点了点头,看起来颇有几分赞许的意思。

这老陆后来进京面圣,就把自己碰到的这个人跟唐玄宗说了一遍。说完还感慨到:"这人应该就职监察御史。"老陆这么一说,唐玄宗也没二话,当场就同意了。像老陆这样的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究竟是为什么?两人一共就见了两面,为何此人给老陆留下了如此的印象呢?老陆后来说,这房琯的秉性就适合这样的职位,而且口碑为人都不坏。推荐人才,不应该分亲疏的。

这房琯后来还真没让人失望,一路升迁直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