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百万精兵和众多良将的项羽,终究败给了自己的吝啬

本来有着得天独厚优势西楚霸王为何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深度解析!

项羽出身:项羽是项燕的孙子,历代习武,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据载项羽是重瞳,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但项羽是个厌文喜武,引得项梁非常不满,项羽回答:“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项羽形象

于是他叔父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屑深学。

项羽在跟刘邦争天下,所犯的决定性错误:重用亲信,用人疑虑,常施小利大功吝啬!

重用亲信:在刘邦身边有著名谋士陈平,名将韩信皆是从项羽手下转投过去的,且仍被刘邦为以重用!正是因为项羽在用人方面,把大部分重要官职给与亲信,而不是给能者,没让能者得到重用,反而让一些有小才无大略的人得势。

张良形象

用人疑虑:正是项羽给我们后人一个非常好的认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项羽有一个很有才略是谋士那就是范增,我们所熟知的鸿门宴就是他精心设计的“大作”,只可惜项羽不听良言功亏一篑。第二次就是在刘邦被包围时,面临着穷途末路,项羽被陈平(此前项羽的谋士)使用的反间计,使得项羽不信任范增不去给身处困境的刘邦致命一击,在一次错失良机!

施小利,大功吝啬!

在有一次刘邦被击败逃亡的时候,项羽派丁固前去追杀落魄的刘邦,最后追上了,然后短兵相接。刘邦在这个非常狼狈的时候说:两贤岂相厄哉。意思说英雄惜英雄,你放我一马可好。在这种情况下面丁固竟然把刘邦给放了!这正是项羽吝啬封赏造成的最大错误!

刘邦形象

项羽只封王自己亲信,非亲信的地方实权派一概不封,所以得罪了天下人。勇士为你在刀口上舔血,你却眼睛里面只有自己的利益,封赏反复无常!凝聚力下降,反倒是刘邦那边论功行赏那行跳槽过去的贤士不亦乐乎!

英布为项羽征战,屡立大功,却没有得到好的奖赏。恰好此时,刘邦派随何以优待游说,于是英布就离开了项羽,因为不得势。项羽公元前206年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封英布为九江王,英布摇身一变由一介白衣,一个将军成为裂土封王的君主。在项羽对其起疑心后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项羽认为经营天下靠武力,对于自己的错误不懂得反省,把失利责任归结于别人!拥有百万雄师是当时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到最后只剩下几十位部下被围困在江边!这种大起大落后的体验下即便是霸王也难免会心生失落,这种大势已去的渺茫感。

在这种强烈落差,和大势已去的现实里,自刎是项羽为了保护自己西楚霸王这冠头衔最后的倔强,和身为王者的最后一次体面!